楠木軒

中國最後的秘境,大峽谷最佳觀景村寨,遙望三江並流奇觀

由 度方針 釋出於 休閒

怒江雲海日出

進入大峽谷的第一個夜晚,要宿在怒江福貢縣的一個叫老姆登的村寨,記憶中一個有趣又耳熟能詳的名字,原來在怒族語裡,“老姆登”是“人喜歡來的地方”的意思,怒江人又稱它最美村寨。

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三條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從西藏察隅縣的察瓦龍鄉到雲南怒江州的首府六庫,怒江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夾峙下,形成三百多公里長的大峽谷,我們從雲南保山逆流進入峽谷後,在福貢縣從怒江的左側過橋轉到了右側,沿碧羅雪山九曲十八彎爬到半山腰,便是傳說中怒江的最佳觀景村寨了。

由於這裡地勢險要,視野開闊,吸引了大批遊客在這裡紮營,許多怒族農家改造了住宅,開起來民宿,面山峰,臨峽谷,好不風光。

安排好住宿,已近黃昏,高黎貢山近在眼前,著名的皇冠峰還有些許光影,讓人感慨萬千的是,山的那邊應該就是緬甸北部了,記得抗戰後期,中國10萬遠征軍進入緬甸抗戰落敗,部分將士就是翻越這座高黎貢山回到祖國,而著名的駝峰航線,大概就是飛越氣候變幻無常的這座高黎貢了吧。

從這裡可以遠望怒江上游層層疊疊幽深的峽谷,峽谷兩側的河谷與山坡上,數百年間生活著傈僳族、怒族、獨龍族、藏族等數箇中國少數民族,他們的祖先大多數是由碧羅雪山之東輾轉遷徙而來,刀耕火種,漁獵為食。雖有蜿蜒曲折的數條古道連通峽谷內外,大山卻始終是阻隔他們視野的屏障,也讓外界對峽谷倍感神秘。

令人驚訝的是,曾經與世隔絕的怒江大峽谷,早在20世紀初就傳入了基督教,老姆登的教堂建在半山腰的一塊平壩,內側有一個水潭,外側是咆哮的怒江,傳統上稱風水寶地,一百多年來依然每週禮拜。我在客棧頂樓俯瞰,一波接一波的人來打卡教堂。

怒江地區的基督教堂均來自於法國傳教士,早在20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就開始從茨中地區跨越碧羅雪山,來到怒江地區傳教,並建立了多座教堂。老姆登教堂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從外表看,這座教堂並不壯觀,沒有常見的玻璃彩窗、穹頂、和標誌性的哥特式尖塔,甚至也沒有管風琴等樂器,有的只是長條凳和紅漆木窗,可這並不妨礙人們的虔誠,周邊鄉村的信徒們都會集中在這裡做禮拜。

夜晚面對高黎貢山和皇冠峰,視野開闊,風清月朗,按這個方向,準備明早看日照金山。皇冠峰因形似王冠而得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冬季的西南日出得晚,8點多終於等到太陽的光輝,太陽先照亮高黎貢山,在客棧露臺看灼熱的光影慢慢從山尖移下來,重新整理皇冠峰的那一刻。

於是,怒江峽谷的秋冬的早晨就成這樣,藍綠的江水像一條飛舞的玉帶,一半的山脈被陽光照亮,對面的一片還在青黛中,陽光的溫度喚醒怒江和峽谷裡的溼氣,逐漸形成雲霧。

站在老姆登的平壩向西北遙望,怒江峽谷一片幽藍,彷彿可以看到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的奇觀,上游狹窄區域聚集的雲海,向下遊寬闊區域流動,雲海拍打山體,翻滾起伏,像大海的波濤,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矗立於懸崖之上的基督教堂,內側是一個開闊的水池,陽光照亮高黎貢山後,正好給教堂形成一個明暗對比的倒影,山川與歷史,自然與人文,勾勒出一幅厚重的怒江畫卷。

圖文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商用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

微博簽約自媒體

知名旅遊博主

微博頭條文章作者

多家自媒體平臺和旅遊網站專欄作家

新浪微博@南麂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