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最早發現的是陝西岐山鳳雛村的四合院遺址。北京內城的四合院,主要形成於元代。當時元大都有50個坊、413條衚衕,衚衕中的建築主體就是四合院。著名旅行家也是使節,義大利的馬可·波羅來到元大都,他驚歎“全城地面規劃如棋盤,其美善之極未可言宣”。意思是說,元大都的街巷衚衕兩兩對稱,形如棋盤,美得用語言都不能表達,美得至極了。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到老城整體保護十大重點,特別提到“保護老城原有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街巷衚衕的格局”“保護北京特有的衚衕-四合院傳統建築形態,老城內不能再拆除衚衕四合院”。
衚衕的建築主體是四合院,那麼,什麼叫四合院呢?
在一個方正的區域內,由東、南、西、北房屋所圍合的院落就叫作四合院。民俗學家金惠先生管它叫“四合房”。也有的是三合院,即沒有倒座房,臨街一面是院牆,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院落了。
按照四合院的規制可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四進院,等等,更高規制的還有五進院。簡單地說,一進院是一個口字形,二進院是一個日字形,三進院就是目字形,以此類推。
二進院以上的四合院,一般在一進院和二進院之間還有一道特殊的門——有著精美懸空木雕的垂花門,也稱二道門或二門。它是區分內宅和外宅的一道標誌門。垂花門又分為一殿一卷式、雙卷式、廊罩式和獨立柱單梁式。
張維志繪
在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一書中多次提到了虛柱,那麼,虛柱是什麼柱呢?虛柱就是垂花門的垂柱。我們說“腳踏實地”就是腳要著地,而垂花門的前簷柱是懸空不落地的,即佔天不佔地,所以稱為虛柱。《營造法式》所說“虛柱蓮華蓬五層”,就說的是垂花門木雕的精美。文物專家朱家溍先生說,有垂花門的四合院,稱為宅門,也就是說建築規制高了。
垂花門還具有“日景影而納光,吐水疾而溜遠”的實用功能。垂花門中既通風,採光又好,夏可納涼冬可蔽雪,送別親戚朋友時,在此可駐足片刻,交流一番,但古代未婚女子就不能出此門了。
曹雪芹的《紅樓夢》堪稱一部百科全書,除了衣食住行,也反映了清時的人文習俗和建築構成。比如,探春對寶玉道:“你上回買的那柳枝兒編小籃子,整竹子根扭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兒,我喜歡的什麼似的,誰知他們都愛上了,都當寶貝似的搶了去了。”寶玉笑道:“原來要這個。不值什麼,拿五百錢出去給小子們,管拉一車來。”寶玉說這話反映了什麼呀?這些外邊隨處可見的東西,探春姐妹因不能出“二門”而一概不知。所以,形容古代未婚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還有林黛玉,從杭州進京城,棄舟登岸,轎子又行半日,先過寧國府,再到榮國府。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黛玉下轎扶婆子的手,進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林黛玉下轎子處並不是垂花門,而是月亮門。鏡頭裡沒有反映出榮國府的建築規制,也是一個遺憾。曹雪芹用這麼多的筆墨來寫,就是要反映當時的一些建築規制和人文特點。
之後他又寫了抄手遊廊,所謂抄手遊廊就如同一個人抄抱雙手一樣,是雙側對稱廊子。北京人常說穿堂風涼快,你看曹雪芹在這裡寫到了穿堂,馬上又寫紫檀大理石大插屏,這個大插屏在北京的建築當中,是為了遮擋視線,不讓你一下就看到正門屋內,也有擋風和裝點美觀的作用。
林黛玉進了垂花門,對面是四扇綠屏門,這個屏門只有兩種情況才能開,一種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再一種就是重要的貴賓來才能開這道中軸線上的屏門。其實曹雪芹在告訴你,林黛玉沒有資格走四屏門,她要走抄手遊廊。曹雪芹惜字如金寫《紅樓夢》,處處都表現了彼時的生活習俗和建築格局。
老北京有一句話叫“千金門樓四兩屋”,說的就是門樓之美。門樓之美有四大美,即石雕之美、磚雕之美、灰雕之美、木雕之美。古代建築中有“無宅不雕花,有刻斯為貴”之說,指的就是四合院中的各種雕刻,有了雕刻才彰顯宅子的貴重。
石雕,一般是在石門墩上。門墩的形狀有箱形門墩、抱鼓門墩和異形門墩,主要是雕刻瑞獸、瑞鳥,比如獅子、麒麟、白鹿、花草、福壽祥雲、鳳棲牡丹,等等。
磚雕,一般在如意門樓中表現較為豐富,多雕在平草盤子、欄板、望柱和戧簷處。這類的磚雕多為花鳥景物等,主要寓意有暗八仙、三陽開泰、鹿鶴同春、福從天降、事事如意、萬事如意、平平安安,還有一些特製的農耕圖。
灰雕,一般是在門樓內側屋脊兩側的三角區域,又稱“象眼”。它是在青灰牆上的一種平雕,主要刻有景物、靜物和人物,等等。
還有一種就是木雕類,一般是在雀替、花芽子和倒掛眉子的“白菜頭”上。當然,室外木雕最經典的還是垂花門的花罩。這裡多為難度較大、做工精湛的鏤雕,表現內容和寓意也十分豐富,如子孫萬代、玉堂富貴、四君子、四季花、歲寒三友,等等。
駐足垂花門前,放空心境,細細品味,滋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