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20世紀的華北地區首屈一指的鋼鐵老大是宣化鋼鐵公司,宣化現在隸屬於張家口市,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譽。
宣鋼自1919年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建立到現在,已經發展了100多年,仍能屹立不倒、與時俱進,每年盈利數十億元,馳名中外的大企業林肯電氣、巨力索具、長城汽車、長安汽車、五菱汽車等都是它的客戶,是中國最大的500家企業之一。
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國內各大鋼鐵公司需要減產減能、綠色轉型,具有百年曆史的宣化工鋼鐵公司不得不適應大勢而變,整體搬遷到唐山沿海地區和本地進行非鋼轉型。宣鋼的命運讓人揪心,尚難預測。
前身龍煙鐵礦的坎坷發展宣化鋼鐵公司坐落在塞北重鎮宣化城地區,擁有當時華北最大的可地下開採的鐵礦山龍煙鐵礦。龍煙鐵礦早在遼金時代就被人開採過,現在仍儲存遺蹟。礦脈形狀之獨特為全國之罕見。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推動,鋼鐵成為了緊俏貨,挖鐵礦比挖金礦還要賺錢,北洋政府順勢而為,於1919年批准龍煙鐵礦股份公司成立。這便是宣鋼的前身。同年,龍煙鐵礦公司花了58000多大洋,在石景山東麓買下了1300多畝的土地,開設了鍊鋼廠,成為了日後首鋼的前身。
第1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後,鋼的需求銳減,價格猛跌,龍煙鐵礦石市場低迷。隨著北洋政府的最終垮臺,龍煙鐵礦股份公司也經營不下去了,隨之停產。
1928年,南京民國政府接手龍煙鐵礦公司,改名為農礦部龍煙礦務局,但一直沒有生產,直到1934年才開始生產,生產了6萬噸鐵礦石,最終因高層內耗不斷而停產。
一向覬覦中國的日本人卻對龍煙鐵礦垂涎三尺,1914年他們就派間諜掌握了龍煙鐵礦石的樣本,派了鐵礦專業人員到該礦區一帶進行勘察,後趁龍煙公司向日本人貸款之機,提出苛刻的條件,企圖一舉控制龍煙,但都沒有成功。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日本人如願以償,完全控制了龍煙鐵礦,公司改名為龍煙鐵礦株式會社,強行將位於張家口的龍煙鐵礦公司與石景山鍊鋼廠分開,各自經營。
自此日本人開始了對龍煙鐵礦八年的瘋狂掠奪,先後在龍煙礦區建立了依託鋼鐵生產的機械廠、炸藥廠、冶煉廠,瘋狂掠奪龍煙鐵礦石達373萬噸。有的礦石被就地冶煉,有的運回了日本。
太平洋戰爭後爆發後,日本海上鐵礦供應鏈被美國切斷,日本人進一步加大了對龍煙鐵礦的壓榨強度,要求中國礦工每天工作至少十六七個小時,出礦就會被活活打死,有2700名中國礦工慘死在了暗無天日的礦山中。
計劃經濟時代的宣鋼1948年12月,宣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龍煙鐵礦公司迎來了新時代。第2年,龍煙鐵礦以及下屬的四廠一礦為人民政府接受,鐵礦挖掘和氧氣廠迅速恢復生產。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礦物學專家組成調查團隊對龍煙鐵礦進行了實地勘察,發現龍煙鐵礦儲存的鐵礦種類豐富,主要有赤鐵礦、磁鐵礦和菱鐵礦。該礦礦層厚度之厚和儲量之大,國內罕見。
正是因為龍煙煤礦如此之重要,1950年以後該鐵礦由重工業部直接領導。50年代到60年代,聞名全國的馬萬水小組創造的14項黑色金屬獨頭巷掘進記錄就發生在龍煙鐵礦。
1964年國家冶金部決定將龍煙鋼鐵和鐵礦經營分開經營。龍煙鋼鐵公司旗下的第一鍊鐵廠、焦化廠、運輸部、氧氣廠四廠合併為宣化鍊鐵廠,這就是日後宣化鋼鐵公司的前身。1970年,宣化鋼鐵廠完成了二次重組,正式命名為宣化鋼鐵公司,隸屬於河北省。
改革開放初期的宣鋼1978年,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成為了我國經濟體制轉換的開端,也揭開了宣鋼歷史新的一頁。1979年,宣鋼工業總產值比去年提高了28%,生鐵產量超過了國家計劃的10%,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都有了顯著好轉,但仍然虧損2400萬。
宣鋼最大的問題在於難以走出計劃經濟模式的束縛,管理水平低下,上到公司老總,下到分廠廠長,都是在沒有做市場調研的情況下下產量、定任務,導致宣鋼一味擴大產能,生產的鐵製品卻賣不上價錢去,造成了產能虛高、資源浪費、虧損不止。
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號角吹響後,宣剛開始以高產能、低消耗為目標,開始了內部改革調整,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持續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增加產品種類,開展多種經營,拓寬銷售渠道,到年底終於扭虧為盈,盈利為14萬,摘掉了自二次重組以來連續9年虧損的帽子。
深化改革中的宣鋼九十年代後,國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宣鋼自上而下深入進行了體制改革,精兵減員,實行廠長負責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使全體員工成為了公司份額的持有者,宣鋼員工成為了宣鋼的真正主人,自然幹起活來力求精益求精,產品質量迅速攀升。
宣鋼人在20世紀最後十年不但扭虧為盈,而且將企業的規模擴大為1990年的7倍,上繳國家稅款超過17個億,成為了整個張家口市的最大企業和經濟支柱,上鋼、天鋼、首鋼等大型鋼鐵產所用的優質鐵礦石都來自於宣鋼。進入21世紀之後的宣鋼,先是加入了唐山鋼鐵集團,後併入河北鋼鐵集團。
宣鋼自十一五以來先後投資了200億打造出了國內最先進的生產線,已經能線上生成六百萬噸綜合配套鋼鐵產品,尤其注重產品的設計研發,首都第二機場、北京地鐵、深圳地鐵、京張高鐵等國家重點專案上都可以看到宣鋼的產品。最了不起的是宣鋼今年來能在產能不斷被壓減的情況下產值和效益逆勢提升。
與時俱進的宣鋼最近宣鋼承擔起了大型國有企業的職責擔當,秉承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響應國家和省委省政府自我加壓去產能的號召,實現鋼鐵減能超過400萬噸。
公司為了能順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投入巨資引進排汙淨化裝置,成功將廠區釋放的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排放水平降到了國家規定標準水平以上,汙水排放也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
公司將產能剔除的廠區大規模進行綠化建設,實現了向園林式工廠的轉型跨越,原先黑髒亂臭的廠區舊貌換新顏變成了綠色生態廠區,還營造出了具有鋼鐵企業特色的植被景觀。
宣鋼自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便憑藉苦幹實幹精神成為了華北第一鋼鐵巨無霸,改革開放後又能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進行體制改革跟市場經濟接軌,才有了今日的輝煌成就,百年老企業卻仍然可以青春永駐,關鍵在於其該企業的管理文化理念始終能做到與時俱進。
其產品總能以高科技含量高品質壓倒對手,能夠及時推陳出新。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決定行動。宣鋼在新形勢下邁出了非鋼轉型的第一步。宣鋼大力實施普轉優、低成本和精品戰略,以產線為核心,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搶佔高階產品市場份額,提高產品附加值,獲益良多。
尤其抓住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將非鋼產業提升到了公司的核心戰略角度來尋求突破,集中發揮現有優勢資源和優勢產業,向高科技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拓展並延伸產業鏈,積極與相關領域的優勢企業合作。透過市場培育,逐步發展、壯大非鋼產業。
宣鋼該何去何從如今佔了半座城、擁有2萬在冊員工的宣鋼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鑑於目前我國鋼產量的嚴重過剩,成了國民經濟協調穩步提升的巨大累贅,縮減產能成為了全國鋼鐵企業的必修課。
加之,鋼鐵企業屬於高汙染企業,嚴重威脅生態文明建設,張家口在2022年還要承辦冬季奧運會賽事,為了營造良好的競技環境和提升張家口的環保生態水平,宣鋼轉型搬遷提上日程。
宣鋼搬遷也好,轉型也罷,事關百年鋼鐵企業的品牌和生命,也關乎多達數萬職工及家屬的生計與穩定。
相信國家和宣鋼有足夠的智慧聯手完成新一輪的轉型換代,宣鋼應將非鋼產業提升到建設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重要支撐的戰略高度,順應國家產業政策,著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以科學的精神、超常的氣魄和強烈的使命感,上下同欲,合力攻堅,負重奮進,破局前行。
百年國企多元發展正當其時,相信宣鋼將以嶄新的姿容重出江湖,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