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到磁振子,自旋波計算開啟新篇章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山
近日,在追求更小、更節能的計算機方面科學家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解決電子移動產生的焦耳熱限制,科學家們充分利用波的潛力,開發出一種磁振子電路,用自旋波來傳播和處理資訊。
這種磁振子電路採用極簡的二維設計,所需的能量比目前先進的電子晶片少約10倍,將來有望在量子計算和類腦的神經網路計算等領域獲得應用。
磁振子,電子的替代品
電子器件中資訊的傳輸和處理是透過對電子的操控完成的,但是電子移動所產生的焦耳熱限制了電子器件向小型化和低功耗方向的發展。於是科學家不斷尋找電子的替代品,例如光子或磁振子。
在量子力學的等效波圖中,磁振子可以被看作是量化的自旋波。利用磁振子開發磁控器件元件,包括邏輯閘、電晶體和非布林計算單元,已經獲得成功。但作為電路組成部分的磁定向耦合器,由於其毫米尺寸和多模頻譜始終無法實用。
現在,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款亞微米尺寸的磁定向耦合器,並透過波的非線性效應設計了一個易於加工的基於二維平面的半加器,實現了用自旋波來傳播和處理資訊。
科學家們開發的這個整合磁振子電路尺寸極小,採用了極簡的二維設計,所需的能量比目前最先進的電子晶片要少約10倍。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電子學》上。
充分利用自旋波的波動性
研究負責人、維也納大學的安德列·丘馬克教授說:“最初計劃的磁振子電路非常複雜,現在的版本比最初的設計至少好了100倍。”他把這歸因於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中國的王棋。
博士畢業於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目前在維也納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王棋介紹說:“該研究源自我博士期間的一個專案,從概念提出、理論計算、模擬設計以及實驗製備和測試,整個工作持續了近4年時間,光是模擬設計就重複了幾百次,現在這個設計已經是第四個版本。”
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王棋介紹說:“目前的電子裝置,資訊都是用電子攜帶的,但是電子的定向移動會導致焦耳熱,功耗高。我們現在用自旋波(磁振子)來攜帶資訊,進行計算,可以大幅降低功耗。而且由於磁振子是一種波,波的一些特性可用來簡化設計,從而降低器件的尺寸。簡單地說,波的基本量有振幅和相位,我們的研究中主要用波的振幅來攜帶訊號,即振幅大,訊號為1;振幅小,訊號為0。”
王棋說:“起初我們的思路是模仿電子裝置,透過構造14磁振子電晶體實現半加器,後來發現結構太複雜而且不容易實現。我們意識到還沒有充分利用自旋波的波動性。因此,在最新的設計中我們利用了波的干涉,使用了自旋波導之間偶極作用與自旋波能量相關這個非線性效應來實現了半加器的設計。不過出於成本的考慮,整個半加器是在一個二維平面上加工的。目前這個設計只是功耗更低,速度還沒有電子晶片快。”
自旋波研究有重要意義
王棋表示,這種磁振子電路的特殊之處在於,其資訊由自旋波攜帶,資訊的傳播和處理過程中沒有電子的參與,因此沒有焦耳熱,極大地降低了能量損耗。另一方面,透過利用波的干涉、衍射和非線性效應,又極大地簡化了器件的設計。王棋說:“典型的半加器在電子晶片中需要14個電晶體,而我們的設計中只需要3根彼此靠近的奈米線。”
王棋說:“目前的計算機都是建立在布林體系(邏輯運算)之下的,我們的研究讓人們看到了波的波動性的潛力,對於非布林體系的計算,波比電子有很大的優勢。目前的研究思路還是在和布林體系下的電子計算機相比,這種情況下波的優勢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將來我們要跳出布林體系。”
丘馬克教授認為,磁振子電路在量子計算和類腦的神經網路計算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自旋波無熱耗散、容易實現室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宏觀量子效應的優點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基於自旋波的資訊傳輸、邏輯計算有可能成為後摩爾時代資訊傳輸、處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自旋波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