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使用者難受的服務,真能帶來更多的利益嗎?

對於希望自己微信朋友圈更“乾淨”的朋友來說,你知道關閉朋友圈廣告要如何才能關閉嗎?近日,《消費者報道》公佈的一個統計顯示,就展示了想要關閉朋友圈的“個性化廣告”需要多少步。

而在沒有這份“攻略”的情況下,如果是自己摸索出關閉“個性化廣告”的方法,恐怕就得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但是按照目前微信上的頁面提示顯示,即便是在經歷瞭如此複雜的操作之後,也只能關閉“個性化廣告”六個月。

事實上,難關的顯然不僅僅只是微信朋友圈中的廣告,在很多網際網路平臺,尤其是社交平臺中的廣告已經幾乎不是簡單用“見縫插針”就可以形容的了。比如在寫這段話的時候,PC端上QQ的“伴生”產物——迷你網頁彈窗就跳出來了。

不過騰訊旗下產品的廣告,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其實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良心”,真正會讓使用者產生在“廣告堆裡求社交”體驗的代表,無疑是現如今的微博了。此前在微博上有網友統計發現,廣告貼要麼是“平均十五秒一篇”,要麼是“三條/六條微博一條廣告,並無限迴圈”,並且不僅僅只是在資訊流中插入廣告,從開屏到評論區,貼心的微博幾乎做到了“無死角”的廣告全覆蓋。

其實如今在網路上不只是廣告,近年來越來越多網際網路產品的吐槽聲同樣也是日漸高漲。例如百度網盤下載速度在非會員的情況下遠低於網速,以至於當初5G時代來臨之後就有段子戲稱,“管你4G還是5G,只要不充會員,在百度網盤手下都是2G”。

無論是廣告密度還是產品的使用體驗,很多案例讓使用者甚至一度認為,讓使用者用得難受恐怕才是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產品的目地。

雖然這話不見得一定準確,但顯然也點出了當前網際網路行業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很多平臺/產品雖然號稱給使用者提供了免費服務,但實際上使用者卻是在用另一種方式付出著代價。畢竟看似新穎的網際網路平臺/產品,從本質上來說終歸還是一門生意。

在認清這個前提之後,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操作顯然也就能捋順了。就拿路邊燒烤攤的小販來說,他需要儘可能進到更便宜量足的原材料,在經過精心烹製之後,以遠超成本的價格出售給顧客,才能確保利益的最大化。而在網際網路行業中,企業規模雖然比燒烤攤小販大了不知道多少,但事實上使用者在這門生意裡則更像是“原材料”。

近年來由於獲客成本的不斷上漲,網際網路企業也開始不斷追求更低的獲客成本,其實就可以理解為“原材料”的進貨價拉低,以便從中謀取更大的獲利空間。至於平臺/產品所提供的使用者服務,在一定層面上則可以理解為對原材料的精心“烹製”,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具備“高粘性”等屬性,並將平臺眼中的“優質使用者”可以作為資源。

(烤韭菜是燒烤攤上的經典菜品)

在“燒烤攤”與“原材料”都有了的情況下,誰才是網際網路平臺/產品心心念唸的“顧客”呢?結合幾乎每個平臺/產品中都會出現的共同點,以及網際網路企業對於廣告商的“厚愛”,答案顯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以微博為例,這無疑就是個頗受顧客青睞的“燒烤攤”,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裡廣告與營銷在其總收入中佔比均達到了86%以上。在同行的襯托之下,騰訊的廣告生意反而要顯得溫和得多,按照官方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Q1騰訊網路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至177.13億元,而廣告收入增長主要來源,就是移動廣告聯盟及微信朋友圈廣告庫存及曝光量的增加。

那麼身為使用者,有沒有方法讓自己遠離撲天廣告的騷擾呢?其實很多網際網路平臺/產品為了豐富收入的組成,加上近年來使用者付費意識的覺醒,已經紛紛開啟了的“付費會員服務”。但通常來講,付費會員服務中所提供的服務中最為顯著一點,就是幫助使用者清理廣告。而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其實頗有些PUA大師的味道,就是先用免費服務把使用者吸引住,等到與使用者形成相對穩定的關係後開始不斷“折磨”使用者,直到使用者喊出“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雖然從目前來看,交一筆費用換來更優質的服務,已經在很多使用者看來是相當公平的交易。但我們還是能看到,很多習慣了與廣告商達成“共識”的平臺,又聰明地推出了“會員專屬廣告”,或者在會員合同中刻意淡化廣告清理等服務,抑或是乾脆在條款中大筆一揮,“XXXX規則以平臺實際說明或提供為準”。

網際網路平臺/產品這樣的行為,雖然看上去能在短時間內謀取更多利益,但實際上卻擴大了平臺與使用者之間的間隙,也讓更多打著“徹底清理廣告”或“免費內容”的黑灰產有了生存空間。因此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做法或許才真的是得不償失。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讓使用者難受的服務,真能帶來更多的利益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