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連線Insight,作者丨向陽,編輯丨水笙
在2020年年初的一場年報釋出會上,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希望明年還能釋出年報。”
在晶片供應被切斷、解決方案待考的一切不確定中,2020年華為的關鍵詞依然是生存。
在這種困境中,華為低調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雙增長,三大業務的同比增長超過了預期。
與此對應的是,華為仍然深陷美國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今年5月15日美國將禁令進行了升級,從晶片設計EDA軟體、晶片製造,到半導體裝置,試圖全面封鎖華為。上個月又正式將華為和中興列為“國家安全威脅”。
今天,華為再次遭受新的制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美國國務院將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的特定員工施加簽證限制。
蓬佩奧警告:“世界各地的電信公司都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如果與華為有業務往來,它們就是在與人權侵犯者有業務往來。”言下之意是讓其他科技公司與華為儘快切斷合作。
華為方面回應稱,華為獨立於中國政府運作,是“私人的、員工所有”的公司,限制華為不懈努力為美國和世界各地技術創新做出貢獻的員工的簽證,是不公正和武斷的行動,“我們對此感到失望。”
而就在兩天前,英國政府已經宣佈計劃從今年12月31日起,不再允許英國電信運營商購買華為的5G電信裝置,到2027年底,英國將從5G網路中徹底移除所有華為裝置。
對於英國這個決定,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本人勸說很多國家不要使用華為。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發言人則承認是美國的制裁導致英國政府在華為5G問題上改變了立場。
華為方面回應稱,這個決定令人失望,對英國所有手機使用者來說都是壞訊息,可能會“讓英國落入數字發展的慢車道”。
過去半年,對華為而言沒有什麼好訊息,華為正在想方設法突圍。
承載著華為移動服務HMS的華為新機已經登入了海外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谷歌移動服務GMS的舊機逐步淘汰。
最新的P40系列,是華為正式搭載HMS的里程碑式產品,承載了華為重新開拓海外市場的重任。不過,和GMS相比,HMS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晶片的斷供也影響到華為5G基站相關的運營商業務,自研晶片的替代需要時間,華為在這一塊沒法跑得太快,而愛立信等對手正對其虎視眈眈。
華為的2020年下半年才剛剛開始,卻又再次面臨地獄級難度,複雜的國際局勢下,華為最終如何破局?
新禁令升級515禁令升級,這是自華為一年前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以來,再次迎來的“核武器”般的壞訊息。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曾表態,美國封殺華為的新規定已經無漏洞可鑽。
兩個月後的715至關重要,這是一個美國方面能夠對新禁令做出具體解析的最後節點。
此前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提到,從5月15日算起的60天之內,還處於法規解釋期,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所有供應商都處於與美國商務部進行法律條文解釋階段,要到7月14日後,才能判斷是否要申請出口許可證。
無論是華為還是包括臺積電在內的供應商,都在等待一個新訊息。
而截至發稿前,美國方面未再做更多發言,臺積電也未有最新回應。
多位華為員工對21Tech表示,對於這個日子,他們在等待美國做出解釋,多數認為低調等待、不太抱幻想,華為“沒有退路,只有勝利之路”。
等了這麼久,今天等來了部分華為員工簽證將被限制的訊息,這無疑是一個糟糕的訊號。
過去一年,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不斷升級,從晶片設計EDA軟體、晶片製造,到半導體裝置,全方面的狙擊華為,阻斷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的供應商向華為供貨。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下屬負責出口管制的產業安全域性(BIS)釋出通知,對華為及其在“實體清單”上的關聯公司的臨時通用許可證(TGL)將延長90日至8月14日。
伴隨其中的壞訊息是,禁令迎來了新一輪的升級,制裁範圍進一步擴大:只要是華為設計的晶片,使用了美國商業控制清單上的軟體和技術,或者是美國半導體裝置的直接產品,在交付前都必須要得到美國的許可證。
華為海思的晶片設計主要依靠美國ADM公司開發的工具,晶片製造則主要依靠中國臺灣企業臺積電。
美國商務部曾指出,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及其114家海外關聯機構列入了“實體清單”,但是華為繼續使用美國技術、軟體來設計半導體晶片,並交給使用美國裝置的海外代工廠進行生產,嚴重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海外政策
華為在經受制裁後,確實找到了迴旋的餘地。華為提前儲備大量美國元器件,並啟用備胎計劃,用自研晶片全面替代高通、英特爾等美國企業的晶片。而不少晶片企業也在不受出口管制禁令影響的部分產品中,尋找可以供貨的空間。
在3月底的華為年報溝通會上,徐直軍曾提到,即使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商斷供,華為也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的MTK(聯發科)等購買晶片來生產手機。
但515新禁令的規則將直接影響到聯發科、臺積電等全球供應商,因為他們在生產中也不可避免地利用美國裝置。沒有了全球產業鏈的支援,華為海思就算是擁有全球領先的晶片設計能力,也無法進行生產。
不過,也有訊息稱,新規目前的某些概念和細節並不明確,華為能夠在新規中找到漏洞,並用某些方式繞過新的禁令。而後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美國商務部沒有看到這部法規有什麼漏洞,強調將嚴格落實這項規定。
突圍之路再受阻不斷升級的禁令之下,華為可以突破的空間越來越有限,但它從未停止過尋找解決方案。
6月25日,華為“官宣”其在英國劍橋園區的第一期規劃已經獲批,主要用於光電子的研發與製造。
這被認為是華為積極尋找晶片供應商之外的另一解決方案——轉型為IDM模式生產。IDM模式,即晶片自產自銷,最終像英特與三星一樣,集晶片設計、製造、銷售於一體,減小華為對供應商的依賴,突破封鎖。
但近期英國的表態,讓在英建廠的行動不得不得中止。7月14日英國政府宣佈:自2021年起禁止英國運營商購買華為5G裝置,並要在2027年以前將華為排除出英國的5G裝置供應。
過去一段時間,英國商業界正在爆發諸多不滿。7月12日,英國電信CEO菲利普·詹森提到,“10年之內,英國的電信網路不可能完全排除使用華為的產品。”而禁用華為“可能引發的憤怒與潛在的安全隱患。”
7月9日,世界第二大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表示,如果英國政府著急棄用華為生產的電信裝置,恐會阻礙英國復工復產程序。
但經歷了長時間的掙扎後,英國政府也不得不考慮美國新禁令的影響,最終放棄了華為。英國政府提到,“5月15日的新制裁,是一個重大的、實質性的變化——我們必須考慮這一變化。”
“這些制裁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嘗試限制華為供應5G網路裝置的能力。然而,這是第一次,對華為向英國供應新裝置產生了潛在的嚴重影響。”英國政府表示。
華為正在逐漸失去過去的盟友,同時也在新的合作伙伴中尋找轉機,但目前為止還沒能有一個合適的突破口。
新禁令釋出後,業界傳出華為緊急向臺積電追加了7億美元大單,產品涵蓋最新的5nm麒麟1000晶片和網路處理器等。
巧合的是,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宣佈,臺積電擬從2021年起,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5奈米晶圓廠,這被外界看來是某種態度傾斜。
三星和聯發科,是外界流傳已久的合作備選。
6月12日,國外知名數碼科技媒體“PhoneArena”報道,三星與華為正在進行一項對雙方都有益處的交易,具體來說就是,三星將為華為的5G基站製造並提供先進的晶片,而作為回饋的是,華為將把部分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份額讓給三星。
報道還提到,華為已經簽訂了60萬個5G基站交付合同。但一週後,韓國《中央日報》報道,有業內訊息稱,華為向三星電子發出代工智慧手機晶片的訂單,但遭到三星拒絕。最終真相成謎。
至於聯發科,此前《日本經濟新聞》曾在報道中提及“華為欲規避制裁擬透過聯發科採購臺積電晶片”,馬上被聯發科否認,表示“絕無違反或規避”的行為。
目前看來,他們都不是合適的備胎,而對於華為而言,臺積電的態度還是更為重要。
當下能量產5nm工藝的代工廠只有臺積電一家,臺積電也曾表態2020年他們依然是唯一能夠量產5nm工藝的晶圓代工廠。
而2020年下半年的華為P40和蘋果iPhone 12等新機都將使用5nm製程,還有從業者指出,海思麒麟下一旗艦晶片也得益於5nm工藝。
華為的自研自產能力如何起勢,臺積電是否能繼續向華為供貨,華為最終又會如何選擇,將成為其未來面臨的重要問題。
上半年財報亮眼,下半年極具挑戰經歷了美國不斷加碼的制裁,華為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其剛低調發布的上半年年報超出市場預期。
7月13日晚,華為宣佈,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同比增長13.1%, 淨利潤為417.68億元,同比增長19.6%。
華為三大業務也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手機等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558億元,同比增長15.85%。這依然是華為增長最快、貢獻營收最多的業務。
2020年,華為持續加碼國內市場,先後釋出P40、mate X、暢想5Z、X10等5G系列手機。年初發布的P40系列,除了突破萬元的P40 Pro+,其它版本的價格與之前的P30系列持平,以不漲價的方式提升銷量。
華為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上升。IDC一季度國內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660萬臺,華為一季度出貨2840萬臺,位居第一,市場佔有率提升至42.6%。
搭載HMS的華為新機在海外市場勢頭正猛,據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2020年4月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6937萬臺,同比減少41%,其中,三星手機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9.1%,華為則達到了21.4%。
這是華為在全球市場上首次超越三星,成功登頂第一。
華為旗艦店,圖源其微博
同樣承載了壓力的還有運營商業務,但今年上半年,華為與5G基站相關的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596億元,同比增長8.94%。
中國5G普及速度幫助了華為的增長,這裡面有大量基站都由華為建設。據介面新聞,中國移動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裝置集中採購總需求為232143站,採購金額超371億,而華為合計中標超132787站,涉及金額214億元。
不過,華為是否能完成這些訂單還是一個問題,此前華為的5G基站大量採用了美國的FPGA晶片,制裁發生後,華為試圖用自研的晶片替代。
隨著英國等國家的新政策,華為還是不免會失掉部分市場。此前愛立信披露5G商業合同數達到95,超過了華為之前披露的91個。Dell'Oro釋出的資料也顯示,雖然從5G通訊裝置市場市佔率而言,華為在2020年一季度依然是位列第一,但資料增長幅度僅0.4%。
對華為來說,在今年下半年穩住市場份額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華為也在急切地尋找新增長點。2020年1月,華為對組織架構進行了新一輪調整,其中華為Cloud&AI升至華為第四大業務。Cloud&AI包含了華為雲、計算、儲存和機器視覺幾條業務。
華為還將重點放在了企業業務上,一直以來,它和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合稱為華為三大業務,但整體規模較小。3月,據AI財經社報道,任正非首次對企業BG發表講話,並調整了企業BG的老大,由華為總幹部部部長彭中陽任企業BG總裁。
除了對企業業務進行重新調整,華為還在跨界汽車業務,與多家車企合作,為其提供零配件。7月12日,全球首款搭載華為5G技術的量產車型——比亞迪漢已經正式上市。
華為沒有放棄求生的希望,但隨時都可能出現變數。唯一確定的是,至暗時刻過後,沒倒下的必定迎來更勢不可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