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2月告別
運營12年因業務調整關停 會員申請退款截至3月5日
1月5日,蝦米音樂宣佈將於2月5日關停,原因是“業務發展上的調整,蝦米音樂未來將轉向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業內人士解釋,音樂商業場景服務,即比如線上背景音樂、車載系統、線下空間、智慧終端等等。
這一訊息,令眾多蝦米使用者直呼“難過”“不捨”。有網友甚至期待蝦米有一天能夠“復活”,但2月5日開始,“蝦米”這個品牌,連同其12年來所生髮的種種,確實都將不復存在。
北京青年報記者1月5日登入蝦米音樂的APP,發現平臺已特別設定了“蝦米愛你告別典禮”頁面,蝦米音樂的工作人員寫下了告別寄語,背景音樂煽情又深情,預示著這一場告別真真切切地來臨。“曾經來過,真好!”
近況 釋出告別信2月5日停止
早在2020年11月底,就傳出蝦米音樂關停的訊息,當時網友紛紛留言跪求不關停。如今真的要關停,不少人表示驚訝和惋惜,認為音樂平臺當中,蝦米音樂做到最為專業,關停十分可惜,希望只是謠言,但想不到真有這一天。
從2008年到2020年,蝦米音樂存在了12年,蝦米音樂官方宣告中稱: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我們將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依託全新的“音螺”平臺持續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伙伴,讓音樂內容賦能更多場景。
蝦米音樂團隊成員在一封告別信中表示,12年來,產品的每一次迭代和更新,蝦米都希望做得更加純粹——迴歸音樂本身,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發現屬於他們的音樂新世界。“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曾錯失了一些關鍵機會。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者多元化的音樂需求,這也是我們最大的遺憾。把目光看向未來,我們相信也期待著,將有更加豐富的音樂內容服務形式出現。”
目前,蝦米已經啟動歌單匯出、專輯儲存、會員退款及音樂人收益提現等服務,在APP的個人中心可以進行操作;已購買的數字專輯或者單曲還可以儲存並繼續使用,音樂人的專輯從1月5日起不再售賣,但還可以以其他方式合作,會員申請退款截至2021年3月5日。
背景 2008年成立擁有3000萬首曲庫
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最早的數字音樂平臺之一,擁有3000萬首曲庫,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擁有1000多個曲風流派、5億多個優質歌單。2014年蝦米音樂釋出中國第一張網際網路唱片《尋光集》,同時啟動了專門扶持國內音樂人的“尋光計劃”;2015年起,蝦米先後與華研、滾石、相信、BGM、寰亞、SM、Merlin達成內容合作,為樂迷提供了多種型別的數字音樂內容。2019年開始,蝦米音樂先後升級音樂趴間、AI日推並與英國MQA公司達成合作,從不同維度提升使用者享受音樂的體驗。
作為國內最富調性的音樂平臺,蝦米曾憑藉著豐富的曲庫分類、智慧化的音樂推薦獲得不少粉絲的喜愛,對小眾、長尾音樂需求的滿足,也是蝦米樹立業界口碑的關鍵。
蝦米的此番落幕,引發不少樂迷的唏噓。眾多使用者在蝦米官微留言表達不捨。
分析 蝦米下線是版權大戰犧牲品?
蝦米音樂存在了12年,2013年1月被阿里收購,2015年3月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2019年6月由大文娛劃入創新業務事業群。
在音樂版權爭奪戰中,蝦米音樂的大量歌曲被下架,線上音樂基本形成了QQ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強並立的格局。
有人猜測,蝦米音樂的關停,背後的原因也許更復雜,“獨立音樂遇到資本玩家最後的下場就是這樣。”對此,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原因其實就是業務調整,沒有其他的因素。
對於網友期待蝦米復活的想法,該負責人回應:十分感謝網友的關心,但從2月5日開始,蝦米就沒有了,蝦米音樂APP會從應用商店下架,停止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僅保留賬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2021年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他運營均停止並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入。未來將依託全新的“音螺”平臺持續創新,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音螺是實現音樂內容管理、分發的專業平臺,致力於幫助音樂人和廠牌拓展更多音樂使用渠道。”
資深音樂策劃人、北京宇悅文化唱片總經理曉飛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蝦米音樂這個曾輕而易舉上線就拿下3000萬月活使用者、背靠阿里的蝦米音樂APP,如今黯然退場,可以說是中國音樂產業畸形競爭內卷的必然結果。回顧一下近年來一一下線的眾多音樂平臺,哪一家不是版權爭奪大戰的犧牲品?如此推理,音樂作品版權應該能夠有著非常可觀的市場價值,但是現實中音樂人最終能活下來,還是要靠網綜啟用人氣。藝人上了網綜後,靠演唱所謂耳熟能詳的別人的作品讓自己翻紅,然後接廣告、接商演。這些平臺從根本上忽略了音樂人和音樂版權創作生態的孵化。“音樂平臺不應在量而在於服務的精準中真正利人利己雙贏,前兩天看到有些已經很活躍的音樂人在網易上年收益僅為1.7元。我想說從本質上,大家的病灶是一樣的吧,都是在煎熬,只不過蝦米提前止損收場。”(文/本報記者 壽鵬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