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路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路直播使用者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利益驅動下,一些直播平臺亂象叢生。
防疫期間,全國大多數網民上網時長明顯增多,有的直播平臺利用這一時機,為追流量、抓眼球,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透過“送福利”、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使用者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路購物市場秩序……網路直播平臺的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嚴重破壞網路生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予以治理。
近日,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路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此次相關部門將探索實施網路直播分級分類規範以及網路直播打賞、網路直播帶貨管理規則。這意味著紅火的“直播經濟”快車有了重要的“剎車”管控。
“名品”變贗品、“好貨”變“水貨”……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釋出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線上調查報告》指出,近40%的受訪消費者稱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主播誇大和虛假宣傳、有不能說明商品特性的連結在直播間售賣等成為消費者投訴最集中的問題。而在近四成遇到過直播購物消費問題的受訪者中,只有13.6%表示會主動維權,近半數消費者因為“損失不大”自認倒黴。
直播翻車常有,追責處理卻不常有。因此,必須釐清直播電商的責任義務,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其自覺誠信、規範經營。近日,中國商業聯合會表示《影片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路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將制定並執行。這意味著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即將出臺。設門檻、劃底線、樹標準、立規矩,用制度規範為直播經濟這一新業態保駕護航,讓直播行業遠離“開播賣貨,下播甩鍋”的困局,執行在健康規範有序的發展軌道上。
當然,要想從根源上治理直播亂象,光靠階段性的整改還不夠,出臺標準規範也只是一個新起點。相信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頒佈落實、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直播平臺的稽核監管、商家主播的嚴格自律以及消費者維權意願的不斷提升,未來的直播平臺會讓人們看得更開心、買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