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乘上了元宇宙的東風沒?
圖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BT財經”(ID:btcjv1),作者:遊璃,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你殺死的不是一個玩家,而是一條生命!”
電影《失控玩家》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一個AI NPC的形象,蓋作為被演算法賦予了自由意識的戲中人,從渾渾噩噩的枯燥生活裡掙脫,成長出自我意識,修煉成超級英雄,挽世界於水火。反派人物試圖剝奪他的存在時,銀幕內外都為此憤怒。
影片設計下,蓋能做到很多普通人身為玩家做不到的事,超長待機近似永生、振臂高呼引領眾生,他的進化過程包含著人們對“AI+”未來的期待。而另一部《愛、死亡與機器人》則偏愛描寫AI自我覺醒為人類帶來的麻煩,資源爭奪與殘酷殺戮層出不窮,讓人憂困於凜冽將至。
但無論虛擬世界如何書寫,現實世界的AI仍然是紙上談兵。立足人工智慧領域的商湯科技8月27日交表赴港。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今,其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242.72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報出經調整後虧損淨額逼近去年全年水平,年內實現盈利幾無可能。
最近元宇宙概念大熱,商湯科技也準備搭上元宇宙的快車。其實元宇宙也是依託AI技術來搞的,商湯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已經透過其SenseMARS平臺,實現了元宇宙。
無法自身造血,代表著尚未跑通商業模式,流血不止的商湯科技踏上IPO旅途是水到渠成,還是迫於無奈?靠元宇宙概念能對資本講一個好故事嗎?
增收不增利的AI怪圈在商湯科技之前,步入IPO這條河流的AI公司並不少。其實從AI公司的應用技術方面來看,商湯科技更偏向CV(計算機視覺)細分領域,高階投資經理王韜指出,人工智慧浪潮目前聚焦視覺技術賽道,“國內4000多家AI創業公司,2000家圍繞在視覺領域,佔比約46%。”
其中最出名的四家被稱作“AI四小龍”,包括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除了都屬於計算機視覺類目外,四小龍還默契地先後發起IPO衝擊,商湯科技之外的三家企業不約而同提交招股書,發展順利的卻不多見。
進攻最早的曠視科技於2019年8月提交港交所聆訊,次年2月聆訊資料變更為“已失效”,如今轉投科創板招股書,IPO進展至第二輪迴復問詢;依圖科技2020年11月交表科創板,不過最後選擇了撤回申請材料;進展相對順利的是雲從科技,去年年末遞交科創板招股書,今年8月4日成功註冊科創板,預計不久後正式招股。
雖然與“AI第一股”的稱號無緣,但商湯科技不管從營收、投入還是毛利率,都是毫無疑問的行業老大。
招股書顯示,2018至2020年,商湯科技分別收入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2021年上半年為16.52億元,同比增長91.8%。收入排名僅次於它的曠視科技營收常年不足商湯科技的一半,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的收入更是被商湯科技以相差三倍的優勢遠遠甩開。
研發投入方面,商湯科技也不曾手軟。招股書披露商湯科技2018至2021年上半年在研發上分別投入了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及17.72億元,研發費用佔總收入的比例從45.9%一路走高至107.3%,2020年上半年研發支出甚至佔據了有關期間收入的141.6%。
選擇AI行業,賽道內的企業採取重研發策略無可厚非。根據億歐智庫《2020中國硬科技創新白皮書》,中國經濟未來將由科技創新主導,硬科技正逐漸上升至國家話語體系,包含人工智慧在內的新一代資訊科技正是硬科技的覆蓋領域之一。
此外,商湯科技的毛利率指標同樣頗具競爭力。人工智慧一類高技術含量行業,毛利率通常能夠達到較高位置,商湯科技更難得是兼具穩定,2021上半年毛利率為73%,去年6月為72.1%,2020全年為70.6%。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雲從科技2018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僅為21.46%,儘管始終保持增長,但截至2020上半年,雲從科技毛利率仍未突破50%,曠視科技的毛利率更是從2018年的62.23%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33.11%。
然而有趣的地方在於,與高毛利率相對,商湯科技每年的虧損同樣在行業中傲視群雄。根據招股書資料,商湯科技2018年虧損34.33億元,2019年虧損49.68億元,2020年虧損大幅增長144.7%達到121.58億元,2021H1虧損額超越2018年全年,達到37.13億元。
當毛利穩固高位、收入連續增長的同時,商湯科技不僅沒能實現扭虧為盈,反倒擴大了虧損面積。一哥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計算機視覺行業的未來也因此顯得更為撲朔迷離。
核心技術,只是聊表安慰事實上,商湯科技並不是對盈利問題無動於衷。《第一財經》訊息顯示,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在2018年的演講上曾對“燒錢”一說作出回應:“我們不是燒錢的公司,是能賺錢的公司,可以自負盈虧,我們的融資不是用來燒的,而是做偉大的事。”
如今三年過去,商湯科技的表現是否足以稱為自負盈虧暫且不論,湯曉鷗口中所說“偉大的事”毫無疑問是投資產品研究及技術開發。商湯科技也在招股書中寫明,此次募資將把60%投入研發,包括擴大AIDC算力、加強人工智慧晶片設計、自研現有晶片解決方案、提升模型有關能力和進一步開發產品等。
但縱覽整個CV賽道,雲從科技、曠視科技和依圖科技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押注研發建築護城河。9月9日即將上會科創板的曠視科技更新招股書,資料顯示其2021上半年淨虧損18.58億元。對此,曠視科技解釋稱虧損主要受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研發費用金額較大及股份支付費用較高等因素影響。
參考招股書披露,曠視科技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06億元、10.35億元和9.99億元,2021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金額5.76億元,佔據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6.1%。
但高投入不一定能帶來好結果,目前的資本市場也不再像往常那樣關注技術水平。據SMDC科創資料研究中心訊息,曠視科技科創板IPO二輪問詢中,上交所關注的重點並不是科創屬性和核心技術,而是實控人、協議控制架構、員工經濟受益等。
有行業觀點提出,四小龍的技術能力和應用場景存在高度集中的問題,這意味著彼此拉不開差距,脫離同質化困境構建品牌壁壘更是艱辛。此消彼長之下,高研發投入就像是幾家企業的自娛自樂,注入大量資金,卻無法獲得相匹配的回報。
除了微觀的企業層面存在競爭壓力以外,宏觀地看AI賽道也仍有不少難關亟待跨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商業化模式的落地問題。
紐約大學AI博士趙俊博在知乎相關問題下表示,AI行業的企業們在ToB道路上越走越遠,業務線越拓越寬,卻依舊沒能尋到賺錢的奇點。學術會議能為人工智慧領域博得資本的目光,但不能助力贏得商業世界的市場,純靠演算法或許無法盈利,AI行業的未來發展仍需考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的看法與趙俊博類似。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盤和林表示,儘管人工智慧企業多在謀求上市,但發展方向不明晰導致它們盈利能力成迷,而當下人工智慧發展尚處於瓶頸期,達成長期發展目標的前提是繼續技術投入,這就是各家公司選擇上市融資的原因,可持續的、穩定的融資渠道是企業確保存活的基礎。
2019年交表的曠視科技是最早進入二級市場的一個,但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級市場的融資才是AI四小龍的資金來源。據天眼查資訊,包括Pre-IPO輪在內,商湯科技正式交表前經歷了10輪融資,參與其中的投資方有阿里巴巴、軟銀願景基金、IDG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
不過梳理融資歷程時間會發現,融資集中於2016至2018年,三年期間商湯科技共完成8輪融資,基本保持間隔數月就開啟一輪融資的步調。這個節奏在2018年D輪融資後出現了明顯的減緩,Pre-IPO輪與D輪之間有接近兩年半的空檔,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代表一級市場對人工智慧顯出疲態,熱情降溫背後透露出投資人對退出的需求日益上漲,企業謀求上市以換得二級市場支援也就不難理解。
風口過後,如何自處?對AI企業來說,證明自己與尋得支援是莫比烏斯環上的兩個端點,以盈利自證是換來資本信任的前提,資金支援又是實現自我造血的先決條件,誰能突破這個迴圈論證等式,誰就能更早看見勝利的曙光。
天堂矽谷資訊科技事業部在《CV四小龍分析報告》中曾辛辣地指出,四家企業都號稱明星團隊出身,所謂技術壁壘卻“如一張窗戶紙”,因此導致產品欠缺溢價能力,商業化場景落地不及預期。
IT巨頭入局進一步攪亂了AI行業的競爭格局,百度的“All In AI”口號橫空出世已多年,阿里、華為、騰訊等諸多不容小覷的對手也在進軍AI技術。由此來看,商湯科技所處的人工智慧賽道雖然公認未來美好,但能否活到賽程終端還未可知。
有長期關注科技領域的投資者唐飛表示,商湯科技既是行業老大,又是最後一個披露資料的企業,它的不能盈利吹散了行業最後一點泡沫。唐飛認為:“目前AI都是紙上談兵,AI四小龍其實都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現在還處於開創期就跑到資本市場,想辦法花別人的錢去從自己的市場角度和方向。”
對於元宇宙的風口,商湯科技能講出什麼故事,IT評論員馮敏指出:“商湯科技的技術實力非常強,公司是中國增強現實核心技術產業聯盟的創始主席單位,該聯盟由小米、OPPO、京東等300家成員組成。”馮敏同時指出,雖然元宇宙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商湯至今尚未盈利,還在燒錢,而元宇宙領域相應的研發更需要海量的資金,這對商湯科技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開端。
想打破如此質疑,不僅要求企業堅定策略執行,還需要展現強大的管理能力。退潮之後,大家似乎都在裸泳,針對AI企業的信任危機已然凸顯,掩飾與故事不再能遮人耳目,踏實做事,認真作業或許是最後關頭的制勝法寶。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