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婧怡
編輯 | 蘇建勳
“元宇宙”的提出者扎克伯格應該沒有想到,雖然概念還沒完全落地,但已經有人靠販賣概念賺到了錢。
“一次688,逐浪元宇宙十年”的宣傳文案赫然印在一張課程海報上。這門名為《元宇宙第一講》的課程原價1888元,優惠價688元。課程內容圍繞元宇宙特點、發展現狀、元宇宙經濟學等展開,主講人的個人介紹裡寫著:“全球第一套《元宇宙》叢書作者”、“中國的瑪麗米克”。
能夠速成元宇宙的課堂有不少人買賬。根據一則傳播廣泛的後臺資訊截圖,《元宇宙第一講》單日新增使用者370人,日收入超9萬元,累計收入近160萬元。
除了《元宇宙第一講》,售賣元宇宙內容的例子還有不少。
花40元,你可以在得到APP購買12節關於元宇宙的“前沿”課程,內容圍繞元宇宙的概念、技術邏輯、運作機制開展,《前沿課·元宇宙12講》由零碳元宇宙智庫MetaZ創始人、FT中文網NFT顧問、《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文版前首席顧問陳序主講,自10月20日課程上線至今,已有64000餘人購買課程學習,盈利超百萬元。
對於課程內容,有人評價“這一門值得學習的關於未來的課程”,也有人表示,技術不成熟,開課還需緩緩,不是講師不行,而是內容有點“著急”。
除了販賣課程之外,元宇宙的周邊也開始火起來,在電商平臺上,關於元宇宙的書籍、刊物數不勝數……
狂熱市場裡,關於元宇宙的課程和“周邊”,是網際網路未來的前瞻,還是在概念化成泡沫前的一場“韭菜”收割?
爭議下的元宇宙課堂,誰在“聽講”?對於元宇宙知識的初學者來說,幾節課的知識付費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報名了《元宇宙12講》課程的學員火火告訴36氪,自己本身就是在數字媒體專業就讀的學生,選擇參加元宇宙課程,也是因為學校要求設計元宇宙相關主題的影像視聽作業。
在報名課程之前,她對於元宇宙的看法只停留在技術的互聯、遊戲的互動和威尼斯電影節的“VR影像單元”部分,而課程當中提及的VR/AR場景給她的內容創作提供了許多新思路,“課程拓展了不少元宇宙概念的範圍,能讓我做起元宇宙相關的創作邏輯更清晰。”
從最基礎的虛擬現實學習出發,火火發現了自己也可以參與的元宇宙細分市場:“也許具備想象力的VR電影,會佔據未來電影市場的更大一部分。”
學員中,像火火這樣想要了解知識、發現商機的初學者之外,另一部分參與課程的學員則是在元宇宙門檻外徘徊的入局者。
Steam遊戲《引數生命:實驗室》的開發者陳柏宇更想透過元宇宙課程看到未來的機會。他認為,元宇宙的概念一定會實現,而且是距離下一個財務自由最近的“機遇”。
在元宇宙概念還沒有大熱之前,陳柏宇就成立了虛擬偶像相關專案,藉助虛擬人、全真網際網路的概念進行創作。而元宇宙概念的大熱則讓他的專案有了加火的機會,“如果是今年做,就可以直接升級成元宇宙虛擬社交。”陳柏宇認為,元宇宙對於從業人員來說是一個媲美移動網際網路大火的時代機會,政府和大公司對元宇宙關注度極高,各地都在創辦元宇宙創業孵化基地,“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我做一個把之前的積累投入到元宇宙任意細分方向的產品,還是壓碼投靠一個大公司團隊進去上班,都能看到’財務自由’的希望。”
可以看到的是,不論是試圖學習知識概念的入門學徒,還是已經對元宇宙有所瞭解的學員,都具備一個共性:試圖透過課程,找到元宇宙概念的財富風口和入口,進入這個看似前景大好的圈子中。
平臺上,對於”元宇宙課程”看法評價不一
那麼,課程的內容是否真的有價值呢?
陳柏宇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認為,從知識普及角度來說,課程講解什麼是元宇宙,為什麼大公司都在做元宇宙的內容,是一個好的“掃盲”方式。“我會希望有更多面向普通人講解的課程和科普內容,提高公眾行業認知度的同時避免被上當受騙,之前區塊鏈和虛擬幣就有公眾認知度不高,導致各種騙子盤橫行,畢竟不管再怎麼炒作,產品最終還是要落到使用者身上。”
國博專案《博物館疑雲》的遊戲設計人員Copy則並不認同這類課程,他本想透過課程找找未來遊戲技術的更多可能,但卻發現這些課程只圍繞市場和概念展開,“並沒有明確給出構建新世界的‘方法論’。”
“元宇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概念,它不止代表更先進、龐大的虛擬遊戲,而是一個真正合理的、在未來能源匱乏條件下能被構建的世界,需要的是包括技術在內的很多方面的同步進步。”Copy告訴36氪,“這些圍繞概念開展的課程只是滲透了最基礎的概念,沒有任何切實的幫助,更像是瘋狂割韭菜的行為。在一個新世界到來之前,應該講述的是內容和技術,而不是分析概念本身。”
目前在相關課程平臺上,有使用者給出高分,認為課程點明瞭未來數字世界的走向,也有人認為內容空泛,完全不必再報名。
狂奔路上的新宇宙,概念爆炸or騙局滋長?據瞭解,在《前沿課·元宇宙6講》中,課程主要分為“元宇宙基礎認知框架”、“元宇宙的重要玩家和實踐”以及對元宇宙市場觀察的內容。
在其中一講《實現元宇宙,個人、社會需要做什麼準備?》中,主講人圍繞NFT展開講述,提到元宇宙抵達大規模“臨界點”的標誌在於“價值系統”,底層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讓元宇宙已經從準備期走入了啟動期,而NFT則是記錄價值交換、衡量元宇宙價值系統的關鍵指標。
然而,一位關注元宇宙產業的相關人士告訴36氪,這或許恰恰是需要警惕的地方。他提到,區塊鏈和NFT是元宇宙概念中“去中心化和數字資產”+“獨一無二通行證”的技術載體,但問題在於,當前背景下,元宇宙的內容才是根本,NFT等概念更應該作為附加條件出現,“如果內容達不到玩家的想象,只提去中心化、自由交易、資產認證,最後的主要玩家還是工作室和想賺錢的人。”
以NFT和作為底層架構的區塊鏈技術固然重要,但卻似乎不應該是元宇宙籌備時的第一步。
元宇宙概念的爆火,給虛擬幣的炒作也提供了可乘之機。
不久前,“上海元宇宙沙龍號稱投資40天翻18倍”登上熱搜。據上觀新聞,11月初,上海市民蔡女士參加了申城某“元宇宙”線下沙龍,或是過於天花亂墜的演講讓蔡女士起了疑心,她致電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舉報有人在“洗腦推廣虛擬的元宇宙投資”,她懷疑這又是某種騙局。
據報道,在沙龍現場,講師們推廣一種名為“me”的虛擬幣,其課堂中提到這種幣將是虛擬世界中使用的貨幣。
據稱,這種虛擬幣9月剛發行,目前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一旦買入幣後,可以設定“質押挖礦”,“就像母雞下蛋般每天給你產利潤”;也可以參加二階段的遊戲,即將幣凍結40天每天領取獎勵,並用獎勵的幣去抽取12星座卡牌,獎勵可以再凍結進去,達成“利滾利”。
沙龍中所謂的元宇宙將歷經農業、工業、網際網路等6個時代。以農業時代為例,系統將出售200個島嶼,“就像qq農場一樣被經營”,購買島嶼、購買各類物資都需要使用元宇宙貨幣“me幣”,當然經營也會產出“me幣”,“但全球就限量發行2100萬枚,未來很稀缺,它一定會漲”,沙龍課堂講述人信誓旦旦。
從線上課程到線下講座,“元宇宙”概念被越炒越熱。加快腳步奔向這個未來場景的“宇宙公民”們似乎忘記了到目前為止,元宇宙仍然是個沒有現實支撐的新概念,這個還沒有完全露出真面目的新宇宙,幾乎要被炒起來的概念和不切實際的假想吞噬乾淨。
元宇宙“元年”,在Facebook、位元組跳動等巨頭們做出動作後,不少中小企業也開始“元化”:Roblox登陸紐交所的第二天,國內沙盒遊戲平臺MetaApp宣佈融資一億美元,試圖透過模仿學習Roblox的運營模式,培育元宇宙的國內遊戲生長路徑;緊隨中小企業佈局元宇宙之後的是虛擬偶像們的大熱,如何賦予虛擬偶像們有意思的故事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的新話題;再後來,海瀾之家、雙匯搶著申請元宇宙的商標,地方政府、科研院校開始以“元宇宙”為題舉辦工作會議,談文化傳播、聊智慧城市……
回看知識付費領域的線上“元宇宙課程”,似乎也只是想要分杯羹的參與者之一。
“按照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目前元宇宙正在期望期的頂點,到明年下半年或後年,這輪泡沫一定會破滅的。”百度元宇宙業務副總裁馬傑曾表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則認為,“元宇宙就是資本盛宴,沒有專業,沒有專家,這是最近二十年網際網路的典型玩法。”
元宇宙中龐大的生存場景和空間,目前的技術似乎還難以抵達,當前大多數的元宇宙平臺,也僅是停留在互動遊戲和虛擬社交層面。回到網際網路產業的早期,1969年,美國數字化裝置公司研製出第一臺可程式設計控制器PDP-14,開始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程序,50年過去,“工聯網”仍沒有實現;2021年,元宇宙的概念剛剛被炒熱,狂奔中的元宇宙是會成為新的爆發節點,還是會淪為一場泡沫,我們不能準確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全身心下注給元宇宙的時機,至少不是在一切尚不完善的現在。
畢竟,元宇宙意味著人類在數字空間中生活方式的一種,但絕不是唯一。
突然興起的“元宇宙課程”,對於概念的普及性課程當然無可厚非,但需要警覺的是,是否有人在藉此機會將“騙局”炒熱。
元宇宙課程內外狂奔的入局者們,在開始博弈、炒熱付費的“元宇宙”課程、講完瘋狂的資本故事後,或許可以先停一停,再慢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