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相機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僅消費者們想知道,也切切實實的困擾了手機廠商二十年。有人說這還不簡單,就是幹掉單反唄。手機廠商們可能剛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越到後來就越發現,幹掉單反根本不是手機相機該走的路子。
????2000年,全球首款拍照手機夏普J-SH04面世。對於聽慣了手機畫素幾千萬的朋友來說,夏普J-SH04僅11萬畫素的配置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手機能拍出355*288解析度的照片在當時而言的確可以說是開創性的,因為它意味著手機開始具備視覺能力。
????自此以後,相機就成了手機必不可少的功能,手機相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諾基亞7650
????2002年,30萬畫素的諾基亞7650面世,成為了國內第一款拍照手機。
????2005年,200萬畫素的索愛K750i成為了第一款支援自動對焦的拍照手機,並且加持了閃光燈。同年的諾基亞N90不僅有200萬畫素攝像頭,還支援螢幕旋轉,手機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家用DV。
諾基亞N95
????2007年,一代神機諾基亞N95到來,隨之而來的還有500萬畫素相機。這款相機採用了卡爾蔡司光學系統,搭配了高亮度閃光燈,支援自動對焦,擁有非常出色的拍攝表現。
????2010年,iPhone 4仍搭載了500萬畫素攝像頭,但蘋果提出了這樣的理論:拍出漂亮的照片不僅取決於畫素,讓更多光線進入攝像頭,照片質量才會更好。在iPhone 4上,全新的背照式感測器和A4處理器在軟體的最佳化下發揮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從此廣大消費者也留下了iPhone拍照出色的印象。
????2012年,預示著當時畫素頂峰的諾基亞808 PureView面世,其畫素高達4100萬,擁有1/1.2英寸感光元件、卡爾蔡司鏡頭、索尼畫素超取樣技術等特性。
????近幾年的手機相機畫素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見聞了,去年4800萬畫素主攝成為主流,今年6400萬,甚至是1億畫素都已屢見不鮮。但顯然,畫素的提升1億也不是終點。
????畫素增長是手機相機發展的重要指標,這自然而然的給很多朋友留下了畫素越高拍攝效果越好的印象。但實際上,當前高階智慧手機的相機畫素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專業相機,手機相機至今也沒有幹掉單反。畫素並不是畫質的決定性因素也就顯而易見了。
02?光學技術鴻溝難越 手機相機多般解數仍然不及
????在影音圈有個普遍的認知,就是體積決定效果。對於相機而言,近幾十年內的光學設計發展有限,相機的體積和重量往往代表了配置和功效。除了鏡頭、感測器、處理器三大件以外,專業相機還擁有獨立的對焦系統、測光系統、儲存系統、取景系統等多項結構,這些結構的存在保證了相機的成畫素質。
????但在寸土寸金的手機結構空間中,想要把這麼多結構塞進來,當前的光學技術是不允許的,這就決定了手機相機只能透過高度整合化的設計來實現拍攝工作。舉個例子來說,當前的6400萬畫素CMOS尺寸是1/1.7英寸,而全畫幅相機的感測器是這個尺寸的20多倍。底大一級壓死人,底大二十多級呢?
????所以,如果再有手機廠商宣傳他們的手機相機可以吊打單反,可以痛快的送他個白眼。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手機廠商們一直都在向著貼近專業相機的拍攝體驗和效果的方向努力——
1、 如果手機再努力也不行,乾脆就把相機做成手機
????當然,這並不是把相機做成手機的唯一案例,再比如2014年松下展出的Lumix CM1,直接將1英寸大的CMOS塞到了手機機身中,並且搭載了28mm徠卡認證鏡頭。當然,機身厚度也非常可觀:15.2mm,相當於當前兩臺輕薄手機摞一起的厚度。
????所以這種方案沒有流行起來的原因也很明顯:讓手機失去了便攜屬性。
2、 效果不夠鏡頭數量來湊 不一樣的鏡頭有不一樣的功效
????限於體積,手機相機功能和效果的侷限性很高,用一顆鏡頭去貼近專業相機顯然很不現實,於是手機廠商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多在手機上放幾顆功能不一樣的相機,功能和效果問題不就解決了麼。於是,我們看到了多攝方案的到來——
????由於固定光圈限制導致景深效果不佳?那麼就多增加一顆虛化副攝來記錄景深資料,用以模擬大光圈效果;
????由於感測器和鏡頭尺寸導致進光量不佳?那麼就多增加一顆黑白鏡頭,黑白攝像頭取消了分色濾鏡,所以會比彩色攝像頭擁有更高的進光量,影象細節就會更加清晰。兩張影象透過軟體進行融合,就能得到一張比普通彩色攝像頭更加清晰的照片。
????由於鏡頭固定無法光學變焦?那麼就多增加幾顆不同焦段的鏡頭,廣角長焦全解決。
????從當前的技術發展來說,手機感測器尺寸不斷增大,鏡頭設計不斷最佳化,虛化副攝和黑白鏡頭存在的價值逐漸減弱,多焦段組合成為當前多攝的主流方案。
????但問題在於,多攝方案只能說是在原來的單攝基礎上增強了手機相機的場景適用性,並不能從根本上提升硬體的成畫素質,並且即便手機對相機軟體進行了針對性最佳化,其拍攝操作體驗也很難與原生的相機媲美。
03?單反不能及的內容才是手機相機的正確方向
????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假設:如果專業相機可以大幅度縮小,其構件尺寸足以塞進手機並且不影響成像質量和拍攝體驗,那麼手機拍攝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趕超單反。但顯然,這在現在以及較長一段時間的未來裡,都只能是想象而已。
????目前來看,趕超單反對於手機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手機相機不能在某些方面趕超單反,因為當前的手機相機除了便攜以外,還具備著一些專業相機不具備的屬性,比如更多的鏡頭、更強的運算能力、更寬廣的分享生態。
????其實,專業相機和手機相機還有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購買專業相機的消費者往往都具備著專業的拍攝知識和技巧,但使用手機拍照的可能更多的是沒有任何拍攝經驗的小白使用者。所以,手機廠商其實要考慮的不只是該如何讓手機相機追趕專業相機,而是如何讓小白使用者在零拍攝經驗基礎上也能拍出好照片。
????實際上,近幾年這樣的理念在手機拍攝上已經有所體現,手機相機最常見的一項獨特功能就是AI場景識別,它可以透過場景識別對影象進行針對性調色,讓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更加討好眼球。但這對於專業相機而言,色彩偏離值往往都是一項重要的考校標準。但這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沒什麼用,拍出來的照片更加好看顯然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
????AI場景識別解決的是照片後期的調色問題,拍攝構圖同樣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就是vivo的AI人像構圖,可以引導使用者拍攝出構圖更加合理的人像照片。被拍攝者只需要輕調拍攝姿勢,相機就可以進行識別,當姿勢正確時就會自動拍照。
????在多攝的協同應用上,三星給了我們非常好的示範:AI一鍵多拍,可以一鍵同時拍攝出不同鏡頭、不同濾鏡的照片,這樣使用者就可以在一次拍攝後選擇自己更加喜歡的照片。
????此外,通訊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全民影片時代的到來,這對於手機相機來說又是一個全新契機,但如何讓普通人拍出好影片顯然比拍照最佳化的難度更大。在這方面,OPPO則略勝一籌,透過超級影片防抖 即錄APP,實現了低門檻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相比於專業相機,手機相機在影片拍攝方面更加靈活,可以應用到專業相機很難應用的領域,同時也更適合普通人去拍攝。
總結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需求的驅動下,手機相機拍攝素質發展是必然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技術未達的情況下手機相機非要去趕超專業相機。手機相機的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個問題才是手機廠商現階段最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