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
來源:“十億消費者”(ID:gjgc168)
10月13日,美團對外公開首家AI智慧門店MAI Shop,無人配送車也正式落地運營。這個由無人微倉(無人商店)、無人配送車以及美團配送站點組成的移動智慧門店,是美團在新零售場景下人、貨、場的線上、線下統一的新嘗試。
美團無人車的車體通身黃色,與美團的品牌顏色相統一。車的前後各有一塊螢幕,前面的螢幕上有仿人類的大萌眼,後面是開箱取物指引,兩側是方格式的儲物倉。和外賣小哥的袋鼠耳朵一樣,看起來既有鮮明的品牌代表性,又迎合了當下年輕人對萌的追捧。
“我們想用科技角度重新審視零售業的關鍵要素人、貨、場,透過科技手段重新排布給出零售行業新的解決方案。”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負責人陳娜稱,MAI Shop將提供全場景的零售服務,將零售的到店、到家以及移動性零售的三種渠道融合一起。
使用者下單後MAI Shop系統會對訂單進行處理,透過自動揀選、AGV小車配貨、打包以及無人配送車配送一系列流程,完成訂單。使用者可以在指定站點等待無人配送車,也可以到MAI Shop門店自提。
10月13日下午,筆者體驗了首鋼園的無人車配送:在微信小程式上下單,買了10塊錢的東西,約五分鐘後收到即將配送的提醒簡訊,約十分鐘後無人配送車到達站點,憑驗證碼開櫃領取商品。在送到之前,美團智慧客服打電話提醒去站點領取,取貨時無人配送車的引導也很明確,操作下來較為簡單。
據美團閃購無人微倉負責人未杏龍介紹,MAI Shop的應用方向是超市、便利店、藥店、3C零售店等場景。
可以想象,一旦AI技術和機器人相結合的移動零售鋪開,代表同城零售極限效率的30分鐘到家速度將被進一步提高,以往侷限於生鮮、藥品、鮮花、日用品的即時零售需求品類也會增加。
移動零售
十一國慶長假期間,MAI Shop首鋼園店正式開張接客,首次試運營的平均送達時間為17分鐘,95%的訂單由無安全員跟隨的無人配送車完成。
集成了美團智慧化、自動化能力的MAI Shop門店,很明顯主攻提高效率:為商戶提高分揀、運營效率的同時,補充外賣小哥之外的配送運力,也能滿足使用者更多品類的即使需求。
另一方面,MAI Shop還設定了門店自提視窗,使用者下單後三分鐘之內把貨備好送到自提視窗,以滿足使用者在移動且不願等待配送的情況。
從使用者側來看,MAI Shop與以往零售店不同的是支援遊客模式,即滿足使用者在移動途中的多種商品需求。除了要求商戶有強大的SKU支援,這一場景能夠實現的關鍵條件是美團站點的覆蓋密度,以及站點位置的分佈合理程度。
美團在首鋼熱點旅遊地設定的十個站點,第一個銷售冠軍是柚子站。移動站點的優勢是,相比傳統的商店位置固定,移動站點可以根據訂單量調整分佈,當出現不同站點單量差距較大的情況時,可以取消非熱點區站點,加強熱點區域供給支援,提高經營效率。
同樣是滿足移動需求的無人零售巡遊車,透過在公園、商超不斷移動,也主打滿足移動購物需求的場景。但在美團看來,這個場景下的需求可遇不可求,且巡遊車受限於本身的體積,能提供的商品較為有限。
智慧門店的另一面是數字化。
MAI Shop的運營策略主要依託小資料和大資料。小資料包括銷售資料、訂單渠道、瀏覽時長等,如首鋼店十一試運營的情況,不同消費渠道的訂單比例資料,可以供商家改善經營策略。如果是一家數字化程度低的小商店,那麼把使用者瀏覽記錄搬至線上,商戶就能夠根據使用者瀏覽產品的時長判斷使用者喜好,以此調整銷售策略,實現基礎的數字化運營。
大資料則是基於美團AI平臺的解決方案,由美團商業大腦提供更多維度的資料,比如周邊商店的定價策略、使用者反饋,以此形成差異化運營策略,讓運營更精細化。
對商家來說,MAI Shop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優勢是淡化選址對經營的限制。
以往,店鋪選址決定客源和經營效率,是線下開店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開店選旺鋪是一種常識。智慧門店將線上需求引流至線下商店,商戶被使用者看見的機會更多,店鋪位置對運營效果的強勢作用也會被逐漸弱化。
商店即站點
商戶是美團實現智慧移動零售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團MAI Shop的玩法是,將美團上數百萬商戶作為美團的站點,儘可能多地覆蓋區域網點。
MAI Shop的全自動化解決方案由兩部分構成,除了上面介紹的訂單配送自動化,還有訂單生產的自動化。
訂單生產的自動化主要體現在分揀自動化,分揀到零售是到家業務的特有環節,由於零售到家業務時效要求比較高,訂單到達一定量級會遇到四大問題:
第一個是生產效率瓶頸。現在使用人工分揀,每人每天能分揀60~120單左右,分揀300~600件商品,基本已經達到人工分揀的極限,但遠遠未達業務需求。
第二個是每家店的訂單併發能力較弱。一個100平米的商店一般可以承載800到1200個訂單,這個能力決定了市面上小型商店如生鮮前置倉,當訂單達到800單以上會進行自動化分單。而當場地限制訂單達到800單以後,再增長人力已經不能提高併發能力。
第三個是出貨速度和質量,這裡指訂單自動接單開始,到分揀完成的時間和商品匹配度。資料顯示,30%的差評訂單是訂單分揀質量所導致,如錯揀和漏揀。
而當訂單越多、店裡分揀人員更多時,這一數字就越大。也就是說,當訂單量達到一定量級,增加人手並不能讓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再者,日常存在高峰時間段,增加人手增加管理難度的同時,造成了人員冗餘。
到家業態的成本較高,很重要的一點是分揀成本高。針對這個問題,行業有過很多嘗試,但都不能徹底解決。“行業水平一般是1.5~4塊錢左右,這個成本其實非常非常高。”未杏龍稱,美團的全自動化履約解決方案無人微倉,透過AI排程平臺的自動化硬體完成訂單生產環節,能夠解決這個痼疾。
更直觀地看,原本商戶要做的分揀和配送工作都由機器人完成,店主解放了雙手,也不需要額外僱員。且機器運作24小時無休,商鋪的經營時間增加,既能提高運營效率,又降低了經營成本。
這樣一個線上、線下打通的導流渠道,加上資料與人工智慧結合的分揀和配送系統,對商家的誘惑力可謂巨大。
美團的無人配送設想
事實上,美團無人配送的落地幾經波折。
2016年10月,美團成立W專案組,開始研發特定場景下的無人配送。2017年12 月,無人配送部成立,由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擔任總經理。
“在無人配送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無人配送車真正實現落地非常複雜,並不是單一一家公司可以很順利完成。”陳娜透露,美團因此在2018年7月成立了無人配送開放平臺,想要把自動駕駛技術和美團的諸多場景結合起來,推動無人配送落地。
目前,美團無人配送圍繞美團外賣、美團跑腿等核心業務開展,主要為現有的複雜配送流程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快速分發訂單的交易平臺,基於大資料最佳化的排程系統,利用自動駕駛技術構建的物流路網,多種人機協同的末端配送模式,形式多樣的智慧配送終端等。
現階段,美團無人配送的重點是末端配送場景的分場景化,如空中解決方案、地面公開道路解決方案、園區解決方案以及室內配送解決方案,對應的產品有無人機、高/低速無人車、特種機器人等。
無人配送車只是該專案中相對成熟的成果之一,此前已經落地的產品如雄安的第一代無人車小袋,2018年的室內配送機器人福袋。這次為筆者配送的無人車“魔袋”,是2020年2月13日為疫情緊急開發落地,在順義的配送站點進行常規化運營,如今能夠完成開放道路L4級別的自動駕駛配送工作。
而作為美團智慧門店落地的重要一環,無人配送車實際上承載著重要作用。
美團的設想是,將無人配送車應用在白領聚集的辦公室或者居民住宅區,提供到家服務。最後一公里或一直都是配送的難題,送到家是使用者最為滿意的狀態,但使用者和騎手僅隔一門,隱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被關注。
無人配送車或是解決的有效手段。使用者像往常一樣下單,外賣小哥送到小區門口,最後由無人車送達。外賣小哥和使用者不直接接觸,手機尾號和家裡門牌號也無關聯,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這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