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2020年5月31日,美國SpaceX龍飛船成功發射,這是九年來第一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該飛船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公私合營的商業載人航天發射,這確實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重大進步之一。

然而我國的網際網路上卻興起了一股對SpaceX過度吹捧的言論,稱美國的航天科技“吊打”了全世界、美國是人類科技的希望等。SpaceX的巨大成就確實值得我們稱讚,其先進經驗也的確值得我們學習,但是這樣的溢美之詞,筆者認為大可不必。

Space X所使用的科技並不領先中、俄太多,被各路媒體吹捧的“可回收”技術其實是源自太空梭,並沒有構成飛躍式的創新。航天器回收技術俄羅斯早在蘇聯時期就已掌握,而大推力火箭我國也毫不遜色。龍飛船歸根結底使用的是Nasa早就論證和實驗過、中俄等航天大國也基本掌握的成熟技術,並不能構成網際網路上某些人所說的“載人航天科技的巨大進步”。

硬要說SpaceX這次發射有什麼創新的話,那也不過是在發射形式上採取了公私合作的形式:Space X贊助Nasa資金,後者為前者提供科技和技術指導,最後合作發射飛船。在此之前搞載人航天發射是國家才能組織的,而這次私人資本卻在載人航天發射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引入私人資本參與載人航天發射,的確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財富、減小官方開支、提高效率等,但這種形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私人資本在載人航天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自然會在載人航天的目的、科技研發的前景等重大方面擁有巨大的話語權。我們知道,資本家終極目標是為了搞資本增值,為了給自己攫取利潤。雖然目前由於航天航空科技尚不足夠發達,該問題還沒完全暴露出來,但是其他重大的實業專案,如鋼鐵、能源等被私人所把持,會引發什麼情況,熟悉歷史的讀者應該都清楚——寡頭橫行,社會貧富差距極大。航天航空作為一項關係著人類命運的科研活動,完全被私人資本控制,那麼將來引發的後果恐怕不會比能源、鐵路等社會資源被私人壟斷造成的後果好多少。因此,將私人資本引入載人航天發射並非不可,但是私人資本介入的領域、投入的資金都應該受到嚴格的限制,以保持官方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Space X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將其奉為金科玉律、吹捧其為真理實在是不可取的。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Space X的龍飛船這次發射成功,確實引發了美俄之間新一輪的航天競賽。在此之前的數年間,美國宇航員只能借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往返太空和地球。而美國為此共向俄羅斯支付了三十三億美元的鉅款。Space X的成功,基本宣告了美國宇航員租借俄羅斯飛船的行為成為歷史。這自然引發了俄羅斯方面的反應。“聯盟號”飛船是蘇聯時期的產物,已經比較老舊。雖然俄羅斯的能源集團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究,但是由於俄羅斯經濟形勢不好,給予航天的預算一減再減,導致新一代飛船的飛行試驗也不斷推後。雖然能源集團在2012年就完成了飛船設計,並宣稱可以在2017年進行飛行試驗,但是因為囊中羞澀,飛行試驗的時間從原定的2017年一路推遲到了2024年。而面對Space X的刺激,俄羅斯航天局似乎一改之前的疲態,先是宣佈將於今年年內測試兩款新型火箭,還要在明年重啟登月計劃。只不過這些反應能有多少落在實處,就只能讓時間去驗證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42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龍飛船升空後,從空間站到莫斯科,俄羅斯人都被深深刺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