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來源:投中網

繼去年華為、中科曙光兩大國產伺服器公司受限後,全球第三、國內最大的伺服器廠商浪潮資訊(下稱浪潮),也因此遭遇英特爾斷供。

英特爾稱:“需要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對我們的供應鏈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因而不得不臨時性暫停對此客戶的供貨。這次臨時性暫停預計兩週以內,屆時將恢復對此客戶的供貨”。浪潮資訊回應稱,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安信證券則稱,此次暫時斷供是因為英特爾避免法律風險對供應鏈修繕所致。

受上述訊息影響,浪潮資訊盤中一度跌停。

業內人士分析稱,一邊是x86伺服器晶片巨頭,一邊是國內第一大伺服器供應商,如果斷供,無論是英特爾還是浪潮,將兩敗俱傷。

一方面,浪潮的伺服器、儲存、雲服務、AI等幾乎全部業務,均依賴於英特爾提供的CPU。

英特爾是浪潮的第一大供應商,也是技術上強有力的背書——失去英特爾,意味著致命打擊。

對英特爾來說,只是失去了一個客戶,但是一個大客戶,其所處的中國是一個大市場。特別是在當下,阿里、騰訊宣佈將在雲計算投入大筆資金,這兩家都是浪潮的客戶,英特爾不會想失去這個機會。

在斷供幾天前的6月24日,浪潮資訊釋出了“基於英特爾 傲騰 持久記憶體技術的Hbase方案實踐”。浪潮首先強調,英特爾該記憶體技術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基於該技術,浪潮釋出了這款分散式資料庫。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除了資料庫,這家國內的伺服器巨頭,在伺服器、儲存、AI解決方案、雲服務等多方面,底層技術均依賴於英特爾的CPU,這幾乎涵蓋了浪潮的全部業務,英特爾還是其技術能力強大的背書。

此外,由於浪潮與英特爾為戰略合作伙伴,後者對其CPU的採購一般採用戰略協議價格,具有較大的價格優勢。

與華為類似,英特爾與浪潮的合作由來已久,不僅僅是上下游的關係,英特爾不僅僅向浪潮銷售CPU,雙方長期保持了深層次的合作,在實驗室階段便有協作。

早在2006年,浪潮集團與英特爾簽署合作備忘錄,浪潮正式加入英特爾PSR(產品戰略溝通機制)平臺,共同規劃未來伺服器技術與應用發展方向,並且雙方將在研發、銷售進行深層次合作。

2018年11月,浪潮和英特爾的聯合實驗室宣佈在AI方面的合作:雙方將彙集浪潮與英特爾的優秀工程與研發團隊,專注於AI計算、演算法和應用的聯合創新。

2019年4月,英特爾正式釋出了Cascade Lake,可加速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推理。浪潮是業內首個宣佈配置Cascade Lake伺服器量產的廠家。

據浪潮資訊年報顯示,來自英特爾的採購金額達到178.96億元,佔比37.53%,位列第一。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因此,英特爾對於浪潮,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更是一個有力的幫手。

而浪潮對於英特爾,雖然不是第一大客戶,但其代表了中國強大的市場需求。

根據IDC《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跟蹤報告》顯示, 浪潮排在第一名,市場份額高達28.7%,遠高於排名第二的華為(16.4%)。

在最新的第一季度,浪潮排名全球第三,名列前茅的戴爾和惠普銷售額均有所下滑,浪潮銷售額同比增長10.6%,是全球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廠商。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浪潮在中國巨大的市場份額,使其成為中國資料中心建設的直接受益者。

中國和資料中心,是英特爾收入的兩大關鍵詞。

iFind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區為英特爾貢獻了超過27%的收入,超過美國是英特爾收入來源最大的區域。而且,最新一季報顯示,資料中心業務已經成為第二大業務,收入佔比達35%。

不可置疑的是,隨著阿里騰訊等廠商資本開支回暖,中國將爆發出極大的對伺服器CPU的需求,英特爾顯然不能錯過。

一方面是政府的“上雲”需求: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2023年我國政府、企業上雲率將超過 60%,目前浪潮是中國政務雲市場的第一名。

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公司的需求,根據Canalys報告,一季度中國市場中,阿里雲和騰訊雲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4.5%和13.9%,佔據了一半以上市場份額,均為浪潮的客戶。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兩大公司均佈下鉅額資本開支:5月26日,騰訊宣佈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用於新基建佈局,將陸續在全國新建多個百萬級伺服器規模的大型資料中心。

阿里雲在4月20日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

這意味著,如果英特爾斷供浪潮,阿里雲和騰訊雲的資料中心建設也將受影響。

雖然對英特爾而言,斷供並不是一個好選擇,但浪潮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並且遭受的打擊力度不小。

此前在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以安全為由,將華為及其分支機構列入實體清單;6月,另一家國產伺服器廠商中科曙光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

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根據IDC資料,華為從2019年2季度開始出現出貨量大幅下滑;中科曙光下滑幅度更為明顯,去年4季度和全年分別下滑63%和29%。

原因在於,伺服器關鍵部件的國產滲透率極低,嚴重依賴國外廠商。

其中,CPU領域市場空間最大,國內98%市場均為英特爾的產品,國產廠商效能差距較大、市場份額較低;記憶體市場以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三大供應商為主,佔比超過 90%;儲存(硬碟)市場,三星、西部資料和金士頓佔比近60%。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CPU佔伺服器的成本最大,為40%。在該領域,英特爾所向披靡,三星、高通手機晶片設計公司聯合ARM多輪叫陣英特爾,但均以失敗告終。

根據IDC資料測算,2019年國內伺服器CPU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元,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華西證券表示,在國家提倡國產化替代的情況下,採用自主研製的伺服器和IT 技術服務將成為未來的潮流和趨勢,運營商伺服器集採名單預示著國產化道路正在快速推進。

目前的替代路徑包括:搭載海光(AMD與曙光的合資公司)晶片的伺服器已經進入運營商集採;上海兆芯的PC處理器也得到商用;華為海思和天津飛騰已經開始供應ARM架構晶片;RISC-V是較新的精簡指令集,阿里平頭哥基於該架構推出了面向AIoT應用的玄鐵IP。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但國產化比例目前仍非常小:據IDC資料,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伺服器市場中,非X86伺服器出貨量僅8060臺,市場規模僅5.2億美元。

這意味著,如果英特爾在伺服器CPU全面斷供,依然有國產替代方案,不過短時間內要忍受較低的效能。

不過這可能是暫時的:在2019華為全連線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對外發布了華為的計算戰略——實現架構替代、晶片替代、整機替代和生態替代,均指向了英特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89 字。

轉載請註明: 英特爾下狠手 阿里雲遭殃 華為能扭轉局面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