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电影本身可说的不多,拍得非常非常行货。

  倒是场外信息有点意思。电影上映前,导演比尔·康顿(Bill Condon)接受采访时承认,片中反派加斯顿的跟班乐福是个 Gay,这也成了迪士尼历史上首位官方认定的同性恋角色。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惹麻烦的乐福就是这个看起来双商欠费的胖子……

  由于迪士尼电影的特殊性,这事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先是阿拉巴马的一家影院宣布拒绝放映,基督教右翼组织美国家庭协会也抵制该片,并征集了大量签名请愿。

  国际市场的反应似乎更激烈一点。俄罗斯反同性恋政客、国家杜马议员维塔利·米洛诺夫(Vitaly Milonov)要求禁映该片,此前他曾抵制苹果 CEO 蒂姆·库克入境。俄罗斯政府经过评估最后给了 16+ 的评级,也就是 16 岁以下观众不能独自观看该片。在科威特电影审查部门的要求下,国家影院公司对影片施行了禁映。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维塔利·米洛诺夫是俄罗斯着名的反同性恋者。

  马来西亚的电影审查委员会曾要求删剪部分镜头,迪士尼方面明确拒绝,并且宣布推迟《美女与野兽》的发行计划,准备放弃当地市场。马来西亚政府最终做了让步,影片未做删剪,给了 P13 的评级,让电影得以上映。

  这个角色到底做了什么,会受到这么多抵制呢?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乐福的名字 LeFou,相当于英文的 The Fool,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就叫 Pierrot le fou。《美女与野兽》里的大反派加斯顿是个极度自恋的直男癌,乐福是他形影不离的跟班,这个名字大概应该被引申为傻子或小丑。

  新版《美女与野兽》的结尾是一场舞会,几乎所有角色都参加,并且男女配对,只有乐福的舞伴是个男人。马来西亚当局要删的就是这个镜头,大概只有两秒,一闪即过的那种。另外一场引发争议的戏,是乐福在唱《加斯顿》那首歌时眨了下眼,那句歌词因此有了暗讽异性恋的嫌疑。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乐福与男伴共舞的镜头是《美女与野兽》里的最大争议。

  中国大陆上映的《美女与野兽》,这两个镜头都完好无损。广电总局对这个话题的把控相对比较弹性。遥想当年《一步之遥》,虽然临近上映做了多处删改,片中葛大爷的婚纱装倒是得以保留。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美女与野兽》这次虽然在迪士尼电影里开了同志角色的先河,LGBT 群体(现在还要加上 IQ)的反应也并不是统一买账。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乐福是虽然道德上有些含混不清,但归根结底还得算个反派,至少是个丑角。这一角色还意在纪念 1991 版的歌词作者霍华德·艾什曼(Howard Ashman),显得诚意不足。

  众所周知,迪士尼电影特别是迪斯尼动画,主要瞄准的是家庭、儿童市场,在创作上会格外避免容易引发争议的题材,比如宗教、种族、战争当然还有性取向这样的成人话题。

  实际上,无论学者还是影迷都爱讨论迪士尼动画被遮蔽的另一面,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卡通角色到底象征着什么,其实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比如《阿拉丁》里的贾法、《狮子王》里的刀疤,从肢体动作到说话方式,都被视为恶意模仿那些女性化的男子或异装者。《小美人鱼》里的大反派乌苏拉,造型完全参考的是同性恋艺人、异装皇后“圣女”Divine。强烈推荐“圣女”臭名昭着的代表作《粉红火烈鸟》,以及他和约翰·沃特斯合作的每一部电影,绝对会给你留下难以释怀的记忆。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Divine 与《小美人鱼》里的乌苏拉。

  进入 21 世纪,迪士尼并购了皮克斯、漫威以及卢卡斯影业,在商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时,迪士尼在作品题材上着力左转,突出女性主义、平权等“政治正确”的理念。比如现象级大片《冰雪奇缘》,开创了罕见的双女主模式,艾莎还是迪斯尼史上第一位没有遇到王子的公主。她受魔法所困被普通人视为巫女,不得不远离尘嚣,这也引申为同性恋隐喻,而主题歌《Let It Go》自然成了出柜之歌。

  迪士尼官方当然不会公开承认这种推断。在他们投资制作的电影里,类似引发联想的角色却越来越多。去年的《海底总动员 2》,就出现了一对共同照顾婴儿的女性路人角色。而《星球大战:侠盗一号》里的甄子丹和姜文的角色也被组了 CP,并在互联网上不断地被同人化。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甄子丹和姜文的同人漫画。

  我是觉得,迪士尼在有意试水,从暗示到几乎明示再到公开承认,看市场对这种 LGBT 角色和题材的接受程度。这次对马来西亚审查的强硬回应,也表明了迪士尼的态度——宁可牺牲一些区域市场,也要坚持这一尝试。

  另一方面,《美女与野兽》毕竟是成本高达 1.6 亿美元的大片,要考虑评级和国际市场,不可能过于冒进,所以只设置这样一个小配角,再加上点似是而非的情节,点到为止就好。从市场反馈来看,《美女与野兽》发挥相当稳健,全球票房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是今年目前最卖座的电影——大部分观众根本没注意到这个角色有什么特殊之处。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话说回来,除了字面上的“人兽恋”外,《美女与野兽》一直就不是那么“直”的一个爱情故事。

  《美女与野兽》拍过很多版电影,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 1946 年的法国版,一个是 1991 年的迪斯尼动画版。

  1946 年的法国版,由让·谷克多(Jean Cocteau)编导,他是属于《午夜巴黎》那个时空的文化名流,毕加索、香奈儿、斯塔文斯基的密友,创作领域涉及小说、诗歌、戏剧、艺术、设计,当然还有电影。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让·谷克多和他的缪斯伴侣让·马莱。

  谷克多拍《美女与野兽》这个神话故事,取材自波蒙夫人(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所着的版本。改写过程中,他加了不少个人原创内容,女主角贝儿的男性追求者,以及城堡里拟人化的道具,这些都影响到后来的动画版。

  谷克多是公开的双性恋者,《美女与野兽》的男主演让·马莱(Jean Marais)就是他长期的同性伴侣与创作缪斯,他们共同生活了 25 年,合作过 7 部电影。马莱也是双性恋者,片中扮演贝儿姐姐的女演员米拉·帕雷利(Mila Parély)是他的前妻。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马莱在《美女与野兽》里扮演了三个角色,追求贝儿的阿弗南、野兽以及野兽的王子真身。谷克多设置了一个颇为诡异的结尾:阿弗南潜入城堡里的密室去盗取宝藏,结果被狄安娜神像射出的箭击中,尸体变成野兽的模样;与此同时,奄奄一息的野兽恢复了人形,变成相貌酷似阿弗南(废话)的王子,最终得到了贝儿的爱。

  身为单细胞直男,很难参透谷克多大师希望通过这段错乱之爱表达什么。从实用主义角度解读的话,大概是高、富、帅难以兼得吧……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1937 年迪士尼首部长片《白雪公主》上映后,沃尔特·迪士尼就准备把《美女与野兽》拍成动画片,但剧本开发一直不顺利,又被谷克多抢了先机,最后搁置了这个项目。

  这一放就将近半个世纪,迪士尼动画版《美女与野兽》直到 1991 年才上映。这个版本的故事蓝本同样来自波蒙夫人,也受了谷克多那版不少启发,比如拟人化的烛台、座钟、茶壶,还有阿弗南演化出来的大反派加斯顿,乐福的原型则多半来自贝儿的弟弟。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动画版《美女与野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要算片中的原创歌曲,很多人去刷新版就为了听里面的那些老歌。从 1989 年的《小美人鱼》开始,迪士尼动画长片引入歌舞片元素,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迎来了为期十年的“复兴时期”,一扫 80 年代的颓势。作曲艾伦·曼肯(Alan Menken)和作词霍华德·艾什曼这对百老汇起家的黄金搭档,算得上迪士尼复兴的关键人物,他们包办了《小美人鱼》和《美女与野兽》里的所有歌曲。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一共 5 个提名,《美女与野兽》占了其中 3 首,最后美女和野兽对唱的同名曲得奖(话说中文版非得把 Beauty and the Beast 翻译成“爱在蔓延中”,也只能呵呵了)。《美女与野兽》彻底奠定了迪斯尼“动画 + 歌舞”的创作路线,“复兴时期”10 部电影有 8 部采用了这一模式,比如《阿拉丁》《狮子王》《风中奇缘》等。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霍华德·艾什曼与艾伦·曼肯。

  可惜艾什曼本人没能目睹《美女与野兽》的巨大成功。艾什曼 1988 年发现感染艾滋病,这几乎是纽约同性恋群体当时面临的一个魔咒。1991 年 3 月 10 日,《美女与野兽》首次内部试映后,制片人和合作伙伴到医院去探视,艾什曼已经失明,体重只剩不到 80 磅。四天后,年仅 40 岁的艾什曼去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三部动画的歌曲词作,其中 5 首获得奥斯卡提名,作品传唱至今。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91 版《美女与野兽》强化了反派侵入城堡的情节,加斯顿煽动村民围捕野兽,还把贝儿父女关进了疯人院。无论受诅咒的野兽,还是“有点怪”的贝儿一家,都属于边缘化的异类,村民围攻野兽城堡明显在批判多数人的暴政。映照到现实世界,加斯顿象征着白人直男这样的主流人群,美女与野兽则是权利被侵犯的弱势群体,比如女性、有色人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非异性恋者。所以,美女和野兽走到一起的大团圆结局,更像是平权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两位主角的情感就多出一种“没那么直”的错觉。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科学怪人》里村民追捕怪物的情景。

  村民们群情激愤地去抓野兽的场景,让我联想起 1931 年的怪兽片经典《科学怪人》。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尸体残肢制造出一只怪物,怪物虽然拥有生命,但缺少人类的正常意识,最终难以摆脱被村民捕杀的命运。

  《科学怪人》的导演詹姆斯·威尔(James Whale)本身也是离经叛道的“怪人”,从英国到好莱坞,他一直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这在当时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威尔在 1935 年执导的《科学怪人的新娘》里,夹带了不少私货,多个角色的设置都带有同性恋或双性恋暗示,这在 Pre-Code 时期也是非常罕见的,后来成了电影学者们热衷研究的对象。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詹姆斯·威尔在《科学怪人》片场。

  新版《美女与野兽》的导演比尔·康顿拍过《众神与野兽》,就是以威尔为主人公的一部同志片,以虚实交加的方式描绘了这位怪兽片大导的最后岁月。和威尔一样,康顿本人也是好莱坞公开的同性恋者,他目前已经接到环球影业的邀请,有望重拍《科学怪人的新娘》,完成向精神偶像再次致敬的夙愿。

  在《众神与野兽》中扮演威尔的伊恩·麦克莱恩也出演了《美女与野兽》,这位以甘道夫和万磁王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代名优,本人也是同性恋,还是 LGBT 平权运动的活跃分子。有点讽刺的是,新版《美女与野兽》里扮演直男癌加斯顿的卢克·伊万斯也是同志。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伊恩·麦克莱恩在曼彻斯特参加 LGBT 活动。

  所以,无论从历史、文本还是主创身份来看,《美女与野兽》加这么个无关痛痒的同志角色,真的算个事吗?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867 字。

转载请注明: 知乎日报:一直讲王子与公主的迪士尼终于有了第一个同性恋角色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