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螺的毒性

  麦螺的毒性

  麦螺,学名织纹螺,盛产于福建沿海,夏季是它的旺产期,但它却是餐桌“杀手”。国家卫生部曾多次发出公告禁食织纹螺,省卫生、海洋与渔业部门也曾相继发出严查、严管织纹螺通知,要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但昨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宁德、莆田、福州等地,麦螺仍是食客桌上的下酒菜。但是最近却有人因食麦螺而中毒,那么究竟麦螺的毒性有哪些呢?

  麦螺,学名 织纹螺 与花麦螺Euplicascripta相似,贝壳小形,纺缍型,壳表有光泽,外唇通常肥厚,内壁有一些小齿。色彩变化多,数量极多,常用来加工艺品。壳小,呈菱形,体层梯状,质厚,壳表光滑,色泽多变。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在台湾分布在基隆市,兰屿,台北县贡寮乡蚊子坑,花莲海岸,台北县鼻头角至宜兰县大溪,屏东县恒春半岛,大树房,东沙岛,宜兰县苏澳,花莲县大港口,小琉球,澎湖,新竹县。麦螺主要栖息于潮间带到潮下带岩礁区、海藻上、浅海,分布于热带到北极海域,潮间带到深海海域,是肉食性贝类动物。

  

麦螺的毒性

  麦螺的毒性

  麦螺的毒素类似河豚毒,通常耐热,一般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其毒素并不是来自于它的肉,而是胃。因为水域、季节的不同,织纹螺所吃的藻类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这就解释了,有的人吃织纹螺产生中毒,而有的人却没有中毒。我省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已对餐饮单位发出了禁止销售加工织纹螺的告示。若还有餐饮单位经营织纹螺,将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除了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卫生许可证。

  麦螺中毒案例回顾

  2014年7月15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内,福建市民25天前,她因吃了六两麦螺后,出现中毒症状,进入昏迷状态。

  2014年6月20日上午,福建市民罗某在县城市场购买了大约9两的麦螺回家烹饪。中午,包括自己一名31岁的朋友在内,四个人一起吃了中饭,都吃了麦螺这道菜。十分钟后,母亲和自己朋友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出现头晕呕吐、手脚发麻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84 字。

转载请注明: 麦螺的毒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