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坊间传言,宋太祖赵匡胤曾三度南巡,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

不过,“三下南唐”的野史故事虽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其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在正史中,并无提及太祖南巡南唐的文字,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野史。抛开故事内容中的法术、妖书等充斥着玄幻色彩的元素,故事本身仅剩一段太祖平定南唐的主线。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太祖起初并没有用暴力手段征服南唐。在平定了后蜀后,包括南唐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表示愿意臣服于大宋。不过,表面上南唐虽已成为臣属国,但是,李煜却在暗中积蓄兵力。由此,赵匡胤才发动了南征,用了半年时间攻陷了南唐国都。

史料中的文字告诉我们,赵匡胤的南征之路一帆风顺,基本没有遇到阻碍。所以,“三下南唐”中的故事未必发生过,我们也没必要与野史较真。除了“三下南唐”之外,很多朋友还觉得赵匡胤建国后便使用了“开宝”的年号,这也是一种谬误。从年代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匡胤登基后总共使用了三个年号,而“开宝”只是最后一个年号而已。

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护中登基后,先是使用了“建隆”这一年号。这个年号是很好理解的,所谓“建隆”,就是取了建国兴隆之意。之所以采用这一年号,离不开“黄袍加身”的掌故。在此之前,赵匡胤还只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因为,当时的皇帝比较不靠谱,所以,老赵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老赵给自己设置台阶罢了。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以中国的礼教思想来看,一个拥兵自重的将军若改年号当皇帝,与乱臣贼子又有何分别?

“黄袍加身”赋予了赵匡胤截然不同的性质,由于,这一切都是老赵的部下“策划”的,所以,在整个事件中赵匡胤完全处在被动的立场上。即便天下人要对此事口诛笔伐,也骂不到赵匡胤头上。所以,当时赵匡胤的部下未必有心扶持老大当皇帝,估计这一切都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若非如此,老赵也不会在建国后不久使用第二个年号——“乾德”了。乾者天也,所谓“乾德”就是感召上天恩德的意思。

赵匡胤由一介武夫上位为天子,他自然要想个办法让自己的皇权变得更具合法性。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自己“受命于天”。这套把戏在历史上不断重演,历史爱好者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赵匡胤的“乾德”年号并非首创,后蜀亦曾使用过这一年号。至于赵匡胤为什么使用与后蜀一样的年号,此中细节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赵匡胤所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便是大家都知道的“开宝”了,终赵匡胤一生,“开宝”这个年号使用了数十年。历朝历代使用过“开宝”这一年号的政权数不胜数,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南唐后主李煜也用过该年号纪年,所以,这个年号也有点“烂大街”的意思。说实话,赵匡胤使用“开宝”作为年号,着实令人费解。毕竟,在此之前许多小国都用过这个年号,而这个年号的寓意也十分普通。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按理说,乾德年后赵匡胤已基本统一了中原,他应该像汉武大帝一样使用一个霸气且独特的年号,用以标榜自己的功劳才对。至于年号之中的秘辛,还有待考古人员找到更多的历史证物,为我们揭开谜团。

最后,再来说说笔者本人对“杯酒释兵权”这件事的看法。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二:

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局面不再出现;

二是、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所以,此时那些大将手中的兵权,就成为了赵匡胤心中的一块心病。

以至于,到建隆二年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很多朋友就会觉得,这场政治事件不过是“兔死狗烹”的另一种体现。实则不然,结合“黄袍加身”的掌故来看,我们便会发现宋朝以前的武将都是些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不安分子,倘若,老赵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黄袍加身”这一幕一定会在其麾下重演。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在封建时代,巩固中央集权才是符合社会条件的最佳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在那个没有“民主”概念的旧社会,统治者集权是一种自保的手段,也是让国家更稳定的不二法则。若没有“杯酒释兵权”,宋朝也不会迎来文化、经济的飞速发展。退一步来说,至少赵匡胤比刘邦等对老功臣挥舞屠刀的开国者强多了,起码他给了功臣安享盛世的晚年生活,这份仁慈是其他统治者不具备的。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21 字。

转载请注明: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