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熊廷弼临危受命把守辽东颇有军功,为何遭到多人弹劾被迫调离,最终被处死

由 司空梓瑶 发布于 经典


撰文/赵立波

萨尔浒之战,明兵三路丧师的败报传出以后,廷议把最大的希望寄托于一个熟悉辽事并满怀壮志豪情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经略熊廷弼。


熊廷弼画像

熊廷弼( 1569-1625 ),字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武汉市)人。恰好在他年已半百的时候,忽然官运亨通,不到三个月,由沦落民间的前御史升大理寺左丞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宣慰辽东,再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这一方面反映明末封疆乏人,另一方面的确也说明熊廷弼比碌碌无为的同辈们出类拔萃。满腹经纶、科举出身、中过进士的熊廷弼,不同一般的文弱书生。他身长七尺(约近二米),有胆有识,知兵善射。

万历三十六年(1608 ),他以御史巡按辽东,一反当时的官场积习,实地调查巡抚赵揖与总兵李成梁放弃宽甸新垦的八百里土地,徙居民六万户于内地,不应论功受赏,而是罪不容诛。同时还揭发了前任巡按何尔健、康丕扬的包庇行为。在辽东诸多抚按当中,熊廷弼较早看出努尔哈赤对全辽的威胁,但是他并不主张动辄“捣巢”,而积极提倡“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加强战备。他还提出辽东旷土很多,应使辽东八万额军的三分之一进行屯种。这些建议实际上很少被采纳。不过由于他“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还是产生了效果。在辽数年,风纪大振。


相关形势图

十年以后,熊廷弼再次到辽东,形势更加恶化,时值三路丧师之后,举朝惊骇,辽沈汹汹。当年的努尔哈赤已成一国之主,不是贪得宽甸六堡,而是破关入边,谋取辽沈为都城了。他的前任经略杨镐老朽庸懦,对此无计可施。最成问题的是明朝在辽东的防御废驰,难以抵挡后金的冲击。

万历四十七年四五月间,后金兵连续进攻铁岭、开原诸城保。而李如桢代兄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他借父兄势力,加上自己曾做过锦衣卫右都督,当过近臣,还没有出关,就闹着与总督汪可受争相见礼,把防守的任务置之度外。六月,后金大军直逼开原,明总兵马林牧马南山,完全没有防备。后金轻易地攻进了开原城。就在这时经略杨镐被罢官,熊廷弼受命往代。他尚未离京,得知开原已失。熊廷弼经略辽东的第一步 就是上疏皇帝,阐明收复开原的必要性。他说:“辽左为京师肩背,欲保京师,则辽镇不可弃。河东,辽之腹心也;开原,河东之根柢也。今开原破,清河弃,庆云掠,镇西围,铁岭数城人逃亡尽矣。独辽阳、沈阳为河东孤立,而昨杨镐奏沈阳民逃军亦逃,辽、沈何可守也?然不守辽、沈,必不能保辽镇,不复开原,必不能保辽、沈。” 既而熊廷弼提出收复开原的办法,他主张调兵,发饷,造武器,即“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针对当时明朝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向皇帝恳请:“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


相关影视画面

先是大学士方从哲竭力乞请皇帝令熊廷弼星夜出关,说有了他对付势力方张的努尔哈赤,“庶可遏其长驱之势,而边事犹可为也”。再有熊廷弼赤胆忠诚的恳求,多年不理朝政而近期又有病魔缠身的明神宗,一切允行,并赐熊廷弼尚方宝剑,以重其权。

赴任之前,熊廷弼入京陛见,国子司业张鼐疏谏简选京营三千精兵随行,仅得千人,实际是疲弱八百人。熊廷弼出山海关,行至杏山,铁岭报失。一时明朝举国上下皆笼罩在“辽必亡”的悲观气氛中。 但是国难当头,熊廷弼兼程以赴,八月二日受代。第二天入辽阳。他走在途中,遇到逃亡的人,就劝他们返回家乡。其时边地官民纷纷逃亡,令开原道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被敌人吓得不敢去。继命分守道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今沈阳市南十里河)大哭而返。熊廷弼毅然决定亲自巡历。他从虎皮驿抵沈阳,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地近敌人劝阻,廷弼满怀信心地说:“冰雪满地,敌人想不到我会来。”鼓吹而人。耀武扬威至奉集堡(今沈阳市东南奉集堡)察看了防务形势,然后返回。所到之处,召集流民,整修守具,布防兵马,由此而人心大定。

熊廷弼严厉对待逃将、贪将,严肃地惩治他们。他一到辽阳, 就斩了临阵脱逃的游击刘遇节、王捷,弃城逃跑的铁岭游击王文鼎等,设坛躬祭抚、清、开、铁死难军民。游击陈伦贪污军饷三千二百四十两,熊廷弼知道后,立斩以徇,说:“有贪淫如伦,法无赦。”全军受到震动。因开、铁相继失守,劾李如桢“十不堪”,罢职,以李怀信为镇守辽东总兵官。同时表彰贺世贤,以奖励敢战。


努尔哈赤画像

武器为战守所必具。熊廷弼除上疏请求发内库和从各边支援外,命人打造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数百门,七八十斤的数百门,百子炮上千门,三眼铳、鸟铳七千余支,其余盔甲、盾牌等数十万件。

由于熊廷弼的惨淡经营,原来四散逃亡的人陆续返回了家园,除抚、清、开、铁等城已失未复外,沈、奉、宽、叆等城都又得到了防守。各地援兵、募兵陆续来到辽东,总计不下十三万,堡渐屯集,城渐设防,辽东的守备大有可观。

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后金攻北关,灭叶赫,给熊廷弼经略辽东带来了新的态势。据明朝捉到的奸细贾朝辅(抚顺廪生)提供的情报表明,努尔哈赤十分畏惧熊廷弼。他说:“时奴贼集诸丁各头目及李永芳等,问此番攻取何先?或曰当先辽阳,倾其根本;或曰当先沈阳,溃其藩篱;或日熊经略已到,彼必有备,当先北关,去其内患。奴贼曰:辽已败坏至此,何一人急忙整顿兵马得来?李永芳曰:凡事只在一人,如憨一人好,事事都好。奴贼然之曰:我意亦欲先取北关,免我内顾,将来得用全力去攻辽、沈。”

叶赫被灭后,熊廷弼以“沈阳空垒,独立难支”,奏请并得到允许退守辽阳。为力保孤城,遏敌深入,除在辽阳城挑濠筑垣,借水为防以外,他向皇帝更进一步提出厚集兵马分守险要。他说:“今日制贼之说有三:一曰恢复,一日进剿,一日固守。顾以此时漫谈恢复、进剿之事,何敢草草,似又不如分布险要以守为稳着,守正所以为战也。然而守何容易?顷臣亲至各边隘口,相度地形,算贼之出路即可为我之入路者有四:在东南路为叆阳,南路为清河,西路为抚顺,北路为柴河、三岔儿间。俱当设重兵,为今日防守他日进剿之备。而镇江南障四卫,东顾朝鲜,亦其不可少者。此分布险要之大略也。”


熊廷弼笔墨

他的策略是,每路设兵三万,镇江(今辽宁丹东市附近)设兵二万,或迎击,或横击,各路则合奇正独当一面,四路则合奇正以成全局。兵马既随各帅往边,辽城空虚,也需再设兵二万,平时驻守,有事策应。海州(今辽宁海城县)、三岔儿河设兵一万,联络东西。金、复(今辽宁金县、复县)设兵一万,防护海运。总计十八万军队,皆无虚设。与此配合,要求给马九万匹,军饷三百二十四万两。


相关影视画面

熊廷弼的这一经略大计,虽得到皇帝批准,但是尚未得到落实,他自己就因受到一连串的弹劾而不安其位了。首先发难并为之鼓动的是吏科给事中姚宗文。他因求廷弼代请补官,未得到满足,已有怨恨,补官以后到辽东阅视兵马,又与廷弼所议不合。辽东人刘国缙为兵部主事,赞画军务,主募辽人为兵,所募万七千人大半逃亡,被廷弼劾免,姚早为刘的门生故旧,至此相互勾结,掀起逐熊之议。泰昌元年( 1620)八月蒲河(今沈阳市东北)失守。姚诋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还煽动言官群起而攻之,必欲去之而后快。御史顾慥首劾廷强出关一年,毫无成就,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剑逞志作威。当时明神宗死不久,光宗即位不到一个月又死,熹宗初立,朝政更加混乱,辽事问题难得正确解决。

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开、铁失守,禾粮坞积,不能以轻骑运还;北关告急,不听道臣以万人往援;辽人矿兵不用;健儿战士不以杀敌而以作工,等等。还说不罢廷弼,辽必不保。皇帝下诏廷议。熊廷弼上疏自辩说,开、铁禾粮,臣抵辽时即行收割,不能则焚之;北关告急,令开原道韩原善、分守道阎鸣泰往赴,二人皆不肯行,其时道臣只此二人,三元所谓道臣欲以万人往,不知谁属?所谓役军丁,皆守其城不能战者:东山矿徒趋利则有,应兵则无,无三元言,臣不知辽人矿兵可用!一番愤愤不平之语,激起御史张修德又劾其破坏辽阳。廷弼更加愤慨地备陈守辽之功,一气之下交还尚方剑,力求罢斥。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 朝议允廷弼去职,从而结束了其经略辽东的幕悲壮的活剧。 廷弼不服,要求查明事实。熹示即命魏应嘉等往辽东,给事中杨涟反对派原来上疏弹劾的人,于是改派朱童蒙。他的调查结果是熊廷弼经略辽东一年有功有罪,其罪在危难之时,辞职乞归,有负君恩。这就是罪浮于功。经过调查和熊廷弼自辩,皇帝认为廷弼“力保危城”,打算再次起用他,由此埋下被阉党残害的伏笔,至此大明王朝越来越走向危险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