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青少年如何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资深教育专家给你支招

由 纳喇傲儿 发布于 经典

“青少年基于其自身独特气质形成了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景观,对网络流行文化较为敏感,在网络流行文化热点事件中的参与度高,网络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对于青少年互联网运用呈现的一些新特征、新问题,要深入观察思考。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推动青少年教育创新是我们在新时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刘伟玲在12月26日举行的“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上谈到。

伴随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像空气和水渗透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愈发明显。

如何帮助青少年鉴别网络内容的优劣,更好地管理时间,规避风险,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提升孩子“网络素养”,打造未来教育

在同一场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主题发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让网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这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朱永新说,此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许多教师、家长对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影响了网络教学效果,在线学习过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表示从没经过网络教育,在网络素养、交往规范等方面,存在严重缺位。

对许多成年人来说,“网络素养”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网络素养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英国,早在网络普及之前,与网络素养教育相近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已经得到关注。1988年,英国就已经发布了《教育改革法》,媒介素养教育也得以进入国家统一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

朱永新认为,疫情推动了在线教育发展,但目前的教育还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颈,才能打造真正的未来教育。

亲子关系有助于防止网络成瘾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表示,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最核心是四个字“赋权赋能”,不能把网络妖魔化。他说:“你首先得承认他的权利,尊重他这个权利。”

孙云晓特别欣赏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全国18万中小学生大型家庭教育调查,调研发现中小学生内心最需要的是有温暖的家;有温暖的家,孩子就特别不容易网络沉迷。“社会各界都要创造条件,比如腾讯创造各种青少年保护机制,带领青少年更好地体验网络新世界的平台,这些都是正向的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表示,通过大数据调研,发现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的校园归属感可以增加约8%,网络成瘾问题可以降低约7%。

“亲子关系能够有效降低孩子们的网络成瘾程度。”边玉芳说,网络是未来学习和生活必要的工具,网络素养是未来孩子们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她希望能够有更多款游戏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并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如能有一款游戏让孩子们爱上科技促发孩子创新的激情。

腾讯公司副总裁、天美工作室群总裁、腾讯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

而作为腾讯DN.A计划发起人,腾讯公司副总裁、天美工作室群总裁姚晓光表示:“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学会善用网络,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他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护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在数字世界里,借助网络,培养起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同理心,自控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审美思维等等,让他们的理想、希望、意志能够破茧而出。”

与会专家共同发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

“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由中国日报社指导,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新教育研究院和腾讯公司共同举办。论坛上,主办方和十余位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发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助力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倡议》提出:各方要重视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强化教育系统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相关行业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承担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网络空间和健康网络内容的社会责任;全社会应合力缩小数字鸿沟,以网络素养教育带动教育扶贫,缩小教育资源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