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洗白”和“抹黑”这两个词都不陌生,都是一种受人蔑视的手段,让人感到恶心。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这两种不讨喜的手段就产生了。在明朝的时候更是被运用到了极点,堪称是我国历史上最恶心的“洗白”和“抹黑”事件。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呢?首先我们来说这件最恶心的“洗白事件”,发生在公元1548年,是嘉靖统治时期。当时明朝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到倭寇的侵扰,大批倭寇不仅公然入侵东南沿海之地,还在那里扎营,企图长期霸占。当时倭寇闹得最厉害的是双屿岛,来自日本、葡萄牙等国的海盗都齐聚于此,还修建了防御工事,抵抗明朝军队的攻击。这些倭寇在打家劫舍的同时,还做着走私的勾当。因此,此地得以迅速繁荣了起来。
图片:嘉靖帝剧照这些倭寇自然不是明朝精兵的对手,节节败退,而双屿岛的倭寇也遭到了重大打击。面对如此重大的胜利,有些大臣却面露忧色。大军打了胜仗,作为大明朝臣理应高兴才是,为何哭丧着脸呢?此事就说来话长了,倭寇之所以长期在沿海一带猖獗,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明王朝中有他们的保护伞!一些沿海地区的世家大族为了谋取利益,不惜与这伙倭寇勾结,做着各种走私买卖。所以明朝大军打了胜仗,自然就是断了这些世家大族的财路。而这些世家大族又常贿赂朝中官员,喂得他们肚大腰圆。因此,朝中一些官员自然就开心不起来了。
图片:倭寇剧照这个“满剌加国”早就被葡萄牙海盗给灭掉了,自然,这就是赤裸裸的洗白。沿海的百姓惨遭杀戮,而朝中一些大臣却视而不见,反而为了利益将罪行累累的倭寇说成是“和平商人”。这样颠倒黑白的语言应该是被很多人抨击的,但是朝廷许多官员都收受了贿赂,也跟着说好话。一时间,舆论瞬间转了一个方向,那伙倭寇真就成为了“和平商人”。而浴血奋战的朱纨却被安上了“杀良冒功”的罪名,被捕入狱。朱纨为了证明自身清白,一怒之下选择自尽,让世人来评判。虽然朱纨身死,但是舆论却仍未转向,仍然是护着那批倭寇。并且在那些沿海世家大族的努力下,那些倭寇又死灰复燃,再次侵扰着沿海的居民。
图片:戚继光剧照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件最恶心的“抹黑事件”,同样也是发生在明朝。在明朝末期,王朝已是摇摇欲坠,崇祯帝有心重振帝国,却也是有心无力,并且时常感慨“大臣们没有良心”。不过有一位大臣却是勇挑重担,愿意与王朝共渡难关,此人就是卢象升。崇祯二年,北京遭到起义军围攻,担任大明知府的卢象升毫不犹豫率领一万新兵赶去救援。
图片来源于网络:卢象升领军不过卢象升率领兵士奋勇在前,抛头颅洒热血,却常常遭到朝廷射来的暗箭。那个时代“抹黑”成为家常便饭,朝中官员只知道责怪前线大军作战不利,根本就不考虑军情。卢象升原以为自己能够扛得住,没想到最终还是倒在了最伤人的“暗箭”中。当时是崇祯十一年,满清逼近北京。卢象升还没从父亲去世的悲痛中缓过来,又要扛起护国的重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拼死作战,但是朝中却是一片讲和的声音。杨嗣昌就是求和派的代表,为了能够求和,竟然置家国于不顾,耍尽各种手段对付卢象升。
图片:求和派代表杨嗣昌剧照当时卢象升作战在外,朝廷中却是一片责骂卢象升的声音。崇祯帝不分是非黑白,听信了奸人话语,下令让缺粮缺人的卢象升主动迎击敌人。卢象升只得服从,率领着残军与数万清军交战,最终兵败巨鹿,落得全军覆没的结局。卢象升身中两箭,在临死前用尽最后力气喊了一句:“关羽断头,马革裹尸,在此时矣。”随后倒地而死。
图片:不分是非黑白的崇祯帝剧照当时主和派杨嗣昌仗着皇帝的宠幸,私自扣押了卢象升的尸体,隐瞒卢象升死亡的消息。此外,还营造卢象升临阵退缩的假象,以酷刑逼迫兵士,让他们配合。但是没有人惧怕,大家的志气都被激发出来了,对于卢象升这样的英雄他们再没理由去污蔑。但让人愤怒的是卢象升为国捐躯之后,其家人三年都没能得到抚恤。堂堂的一位英雄,却被居心叵测的人抹黑成这样,实在是让人气愤。这样的明朝,又怎能渡过劫难呢?不是朝廷无人可用,而是朝廷污浊之气太重,纵使是有才之人也被这片污浊之气给抹杀了。综上可知,不管是“洗白事件”还是“抹黑事件”,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套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文章作者:大慧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明朝这两大事件可谓寒了百姓的心,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2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