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两个数学天才,一个喜欢食堂舔盘子,一个在美国刷盘子
能够考入北京大学的人,可以说都是绝对的学霸级别人物,而在这些学霸中,还有很多智商超群,获得诸多荣誉的人。他们中的人有些留在国内默默奉献,甘愿当一个平凡人,也有的人远渡重洋,到达美国,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到中国发展。今天要说的这两个北大毕业生,可谓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人,他们一个人在不到10岁的时候就拿起了大学课本研读,另外一个在14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可以说两个人都是神童级别的人物。不过两个人的命运却是完全不同,但是都有与“盘子”有关的故事。第一位先说14岁就考上北京大学的王晓琮。王晓琮自小就展示了超越同龄人的智商,别人读初中到高中是一年接着一年读,他可好,是跳着读,直接在14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还在读初中呢,可是他却以超人的表现体现进入了中国最好的大学,而且学的还是一般人不敢报考的数学专业。当王晓琮18岁刚成年的时候,他从北京大学顺利毕业,紧接着他又考取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按照正常的剧情,王晓琮应该继续攻读博士,今后从事数学科研工作,可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回到老家,选择成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在一线教学中,王晓琮深得学生们喜爱,别看他留着短小精悍的平头,一脸唏嘘的胡渣,经常拎着一个塑料袋就来到教室上课,可是他的水平却是一等一的厉害,很多学生对他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大神级的老师,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在王老师面前,我们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就好比一个大型图书馆。不过,王老师除了教学水平一流外,还非常有爱心,他常年资助家庭贫困的学子,而自己的工资的一大半都用来帮助这些学子了。平时,他完全不讲究自己的穿着,如果不认识他的,都会错认为他是一个大学里烧锅炉的。王老师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学生们已经多次在食堂拍到他吃完饭后舔盘子,这种不浪费一粒粮食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所有认识和了解他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老师,曾经多次带领中国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大赛,而且屡屡获得大奖。今天要说的另外一位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张益唐,此君从小聪明伶俐,在9岁的时候就开始拿起大学数学教材。不过他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经历比较曲折,但还是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名牌大学梦。在北大校园里,张益唐一心扑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上,每天废寝忘食地攀登数学高峰,因为成绩优秀,表现出色,他结识了华裔数学家莫宗坚。莫宗坚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巨大潜力,于是强力推荐他到美国发展,到全球知名的普渡大学攻读自己的博士研究生。而在张益唐读书的年代,能够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是很多人的奢望,于是张益唐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这一邀请。然而,在美国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张益唐在数学研究中与自己的导师产生了矛盾,而导师直接不同意为其写推荐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推荐信在美国相当重要,如果博士毕业生拿不到这份推荐信,是没有办法顺利就业的。就这样,张益唐为了生活,跑到了饭店打工刷盘子。这段时间更加坚定了张益唐的心智,虽然他咱是落魄,可是依然不放弃对数学的研究。期间,北京大学时任数学系主任丁石孙曾经邀请张益唐回国发展,可是他不想回国,依然留在了美国。还好在美国有不少北京大学的校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张益唐获得了进入一些大学兼职教授数学的机会。就这样,张益唐默默无闻地在美国发展,直到2013年他发布了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一举成名。此后,各种邀请和讲学的机会纷至沓来,他更是彻底摆脱了平庸的命运,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很多人曾经问他,如果你回国发展,还会取得如此成就吗,张益唐的回答非常直接,如果在国内,我无法取得如此成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权,无论是在国内高校当一位普通老师的王晓琮,还是留在美国发展并名满天下的张益唐,他们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名校留学生能够学成归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现如今国内的科研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更多的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希望在这番筑巢引凤中,更多的海外人才能够到中国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17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