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胡子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将读书和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的对联正是东林党领袖,也是东林创始人顾宪成所撰。大明东林党,这个中国历史上一组特殊的人群,在大明晚期沉浮间,勇敢直谏,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显得那样杯水车薪。
在晚明时期,大明官风败坏,学风也江河日下,而东林书院的出现,则犹如一股清风沁人心脾。这里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在此写过一开头所引对联,高悬于东林书院门牌楼,成为办院宗旨。东林书院从形式上讲,和一般的书院并无区别,无非是聚众讲学,但实际内容大大不同,他们讲的内容不限于学术。在讲习之余,他们讽议朝政,臧否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在东林书院的感召下,一些士大夫也都仰慕应和,尤其吸引了大量青年学子和基层官员,就此集结了朝野诸多清流官员,他们追求一种道德力量,挽救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
东林党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离不开一个人和一所书院。这个人便是顾宪成,这个书院便是东林书院。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由于在争国本选立皇太子和会推阁臣等问题上与神宗意见相左,被革职为民,回到了家乡无锡。这样一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自不会就此沉沦。据《东林书院前记》记载:“顾宪成与原任行人高攀龙、御史钱一本、太仆少卿史孟麟等讲学于无锡,并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讲学旧址处创办东林书院。”于是一个晚明读书人的读书圣地就此产生了。
谈及东林党就无法避开东林学派,因为东林党的主要成员大多是从东林书院走出去的,彼此有着师承关系,这形成了他们日后并肩作战的先决条件。东林党和东林学派是一体的。没有东林党也就没有东林学派,如果要加以区分的话,那么东林党是在庙堂、在民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暗主、权臣、阉寺进行斗争。
晚明所谓“东林党人”其实并没有确切的总人数,而所谓“东林党”其实始终都不曾作为一个带有明确纲领的政治实体存在过,也并未以何种方式真正结党,确切来说,“东林”只是一个带着政治色彩的学术集群,而“东林党”这一名目,乃是由朝中浙、宣、昆、齐、楚等政治势力以及此后这些政治势力所依附的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所强加的。
但随着光宗驾崩,熹宗继位,阉党崛起,杨涟的命运也发生了转变。杨涟上书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云集响应。但魏忠贤与客氏勾结,先是阻断了东林党人上奏的渠道,而后因熹宗不识字,买通读奏折的宦官,使杨涟罢官。魏忠贤不肯罢休,将杨涟下狱,对其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最终送上刑场。上刑场前留有血书,至今看来都使人敬重。《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中这样评价杨涟“为人磊落负奇节”。正如《明朝那些事》中总结:忠心报国,力战“阉逆”。
我们再看看后东林党代表人物钱谦益。他在天启时代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相当于准帝师,在阉党时代受到迫害比较轻。崇祯时,他任礼部侍郎。此时他脱下旧服换新袍,没有了气节,眼看着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六君子在牢中悲惨死去。他开始反思:认识到权力就是公理,人生要及时行乐。
再次复出的他无所事事,不是与温体仁争首辅之位,就是以匹嫡之礼迎娶秦淮名妓柳如是,说着“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之语,最后自愿削发,投降于清,做了清朝的臣子。
杨涟和钱谦益的一生其实就是众多前后东林党人的缩影,他们的人生起伏和心理变化也体现着东林党的沉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前期是一个信仰集团,到了后东林党变成了利益集团。其所作所为与历朝历代的党争没有任何区别。然在杨涟时期,东林人意识到大明政治黑暗与内外交困,但是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他们为国家所做的,就是维护储君,防止后宫干政。排斥阉党这方面,没有涉及更深刻的政治改革,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案。
其清流的人生观,在面对阉党时却成了最大的缺点,提出了“笼络群阉”的错误政策,姑息养奸。面对强大的阉党,他们不屑于权谋手段更没有用武力做后盾,在阉党步步紧逼下,一味息事宁人,妥协退让,错失良机。至于后东林党人,失去了信仰,更难以有正确的举措。最终东林党人沦为平常人,甚至于贪官污吏。
基于这些,人们很容易将大明的覆灭归过于东林党,于是便有了东林误国与东林治国之争,这也一直是世人谈论的焦点。东林党执掌内阁时期,确实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比如:整治吏治,拯救道德风气,挽救学风,维持社会秩序等。只是大明的溃败之势使这一切显得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那么东林党对大明的灭亡就没有责任吗?当然有!我们先来说说东林误国的起源,公元 1644 年李自成重兵压境,攻入北京,34 岁的崇祯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反思,写下一段名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便有了东林误国一说。
关于东林误国,有这样一组对比:阉党内阁时代,每亩土地纳税两钱白银;东林内阁时代,每亩纳税二两白银,翻了十倍。农民负担十分严重,再加上崇祯末年闹饥荒,陕西农民跟着李自成揭竿而起,成为了明朝灭亡的一个导火索;另一方面便是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明朝军官盘剥士兵,导致当时士兵饥寒交迫,士气非常低落,从而加速了清军入关。所以说大明的内忧外患有一部分原因和东林的经济政策不无关系。
明朝全盛疆域图
东林运动作为一次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士人运动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而为时人及后世所论,他们抱着执著的“救世”精神及根深蒂固的忠君爱国的传统理念,试图以切谏的政治清议及切实的政治作为挽救明代自短暂的“弘治中兴”之后所出现的君主怠政、内阁专权、官场腐败等社会危机。但是他们面对魏忠贤势力的逐渐形成却未能采取非常手段及时地加以压制,而只是寄希望于通过熹宗的君权将其剔除,实在是令人惋惜!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