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作者:小雨的名著时光

本文想让大家能够领略到,水浒传为何常被认为是四大名著中,笔力最强的一部。

这篇写得真有点深,但是绝对看得明白——为何说这个施耐庵,是不世之天才。

★★★鲁智深的戒刀★★★

先说鲁智深,他有什么?就是禅杖与戒刀,禅杖不用说,主战武器,但是戒刀,整部书他干架时都没用过一次。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可在书里,作者为何一次次提及?

无他,让人物活络起来的辅助道具——只要该动身时,比如铁匠打好了禅杖、戒刀后,鲁智深要迈向相国寺路上,书中写说:

鲁智深将些碎银子赏了铁匠,背了包裹,跨了戒刀,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包裹、戒刀、禅杖,有这三标配,动态感就立起来了。

也是从那之后,鲁智深每次要移动或落脚时,戒刀等道具总要上场:

来到桃花庄时:“叫庄客将了包裹,先安放房里,提了禅杖,带了戒刀,问道……”

潜入刘太公女儿闺房,等周通来时:“智深将戒刀放在床头,禅杖把来倚在床边……”

戒刀放床头,随时备用,禅杖放旁边,等下会使用——没有戒刀的话,单写禅杖多么单调。

李忠要来替周通报仇时,鲁智深又说:“你等休慌。洒家但打翻的,你们只顾缚了,解去官司请赏。取俺的戒刀来。”(这句上心了,作者是真把戒刀当回事的)

接着又是一句标准动态描写:鲁智深把直裰脱了,拽扎起下面衣服,跨了戒刀,大踏步提了禅杖,出到打麦场上。——这跟鲁智深只提了禅杖,出到麦场上,动态力就天差地别——人物就是这样活络起来的,就这么简单。

总结:戒刀和禅杖一样,也是牵动鲁智深动态感的基础道具。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不管你的禅杖长什么样,都要画上戒刀

★★★林冲的葫芦★★★

然后再来说林冲。

这个就更进阶了。

鲁智深的人物特点就是莽,所以可以粗糙一点,但是林冲不行,他还要把道具用得更细腻,更丰富。

这里举的例子则是风雪山神庙章节。

这节非常精彩:

林冲要去草料场之前,和鲁智深的写法一样:林冲自到天王堂取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对标鲁智深的包裹,戒刀、禅杖)

来到草料场之后,另一个道具出场:“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

老军离开之后,葫芦就带着林冲去买酒了,于是动态描写经典就来了:“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有了葫芦,包裹下场),把花枪挑了酒葫芦(花枪葫芦,经典画面),将火炭盖了(火灭,盖住读者担忧),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安排得妥妥帖帖,想写小说的可以学学)

当林冲买了酒和牛肉回来之后,发现草厅已经被雪压倒了,这时如何写林冲的慌乱?写他的惊恐表情?不需要,直接上道具,来显示林冲的凌乱:“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

一番慌乱完毕,林冲决定去古庙先睡一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经典画面确立),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从今往后,花枪葫芦就是林冲本体了

林冲来到庙里之后,又是一番动态、画面感全爆棚的描写: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细节。),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所有的道具全部安排上了,自此看出差别了吗?鲁智深要粗着写,林冲就要细着写,慢慢的,有条不絮刻画出林冲的细腻——与孤独感。

而就在他喝酒时,草料场终于着火了,作者只一句: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

什么葫芦、毡笠子全不用管了,就是一条花枪——在突发状况下,能抓住的,就是那条花枪。

只剩下一条枪时,就是豹子头形态的到来。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可当他干掉了仇人之后,又该怎么办?葫芦接着调动呗:

林冲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葫芦的最后作用:告诉大家他酒喝完了,等下抢酒喝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当他丢下了葫芦,也就丢掉了对回归体制的最后一点念想。

★★★武松的哨棒★★★

最后一节要聊的,就是武松打虎之前,那根提到十几次的道具:哨棒的功用。

……

一扑,一掀,一剪,在景阳冈,武松面对着老虎的三板斧下来,都成功躲过了,关键就来了:武松该如何反击?才能体现他天人之威的同时,又能够照顾到情节的合理性?

这里,作者很早就做出了关键选择:

齐眉哨棒。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哪怕喝醉了,哨棒也不离手

必须是棍棒,而不能是板斧或者朴刀:

否则情节就会跟李逵用板斧杀四虎时的走向一样——可谁会觉得李逵拿斧头杀四虎,会比武松空手杀一虎更有冲击力呢?

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时候置入哨棒的呢?

答案就是早在武松和宋江分别时,施耐庵就悄然安排上了,那时武松和宋江临别前来到一家店,进店时作者这样写:

“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哨棒,下席坐了。”

离店时,作者接着写:

“还了酒钱。武松拿了哨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

进酒店喝酒时,作者继续写: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

喝完要离开时,作者还不忘写: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

在这一回中,施耐庵一共提了十几次哨棒,为何如此?

因为哨棒,是武松作为凡人的符号——当武松躲过老虎的扑、掀、剪,要反击时,急急打断哨棒那一刻起,就是他从凡人到天人的进化,这是逼出来的:只有置入哨棒而非刀,才能在树干上打折,也只有打折,他才只能用赤手空拳打老虎。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人类在荒郊野外,是需要武器守护的,哪怕酒醉,也不能落下。

可当哨棒没了,则逼出武松内心的天人之威,以此成就了一段文学名篇。

结语

可以说,施彦端(耐庵)这个生于700多年前的作家,连生平事迹都极少,却也告诉了我们,古人真的不可小看。即使是现代,他们的出类拔萃也不输当代作家分毫。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94 字。

转载请注明: 鲁智深的戒刀,林冲的葫芦,武松的哨棒,无与伦比的水浒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