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被遗忘的一群士兵,饿了4年肚子,见解放军痛哭:总算有人换岗了

由 频长志 发布于 经典

汉武帝年间,为了联合西域诸国对抗匈奴,张骞被派遣出使西域,沟通月氏获取帮助。月氏的帮助没有拿下,汉朝也凭借自身的能力直接将匈奴赶至了漠北草原,但张骞出使西域的那条道路却随着汉朝的强大而开始壮大,通商的人多了,丝绸之路也就应运而生。


后来这条路阴差阳错开通的贸易之路成为了中西方交流的纽带,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时间流逝,原本发展缓慢的欧洲通过地理大发现占领了美洲新大陆,并开始了罪恶的黑人贸易;之后工业革命爆发更是让他们的生产力快速增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全占殖民地,对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当英国侵占了印度后,下一步就开始对丝绸之路虎视眈眈,想要夺取这一要地,同时打通前去中国以及中亚跟西亚各国的道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同样意识到丝绸之路地理位置的重要,于是他赶忙派遣手下到丝绸之路设立关卡,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一批人去换防。就这样,著名的赛图拉哨所建立起来了。


由于关卡地势崎岖,所以建立哨卡的难度十分大。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这么危险的地方驻防。情急之下左宗棠只能派遣敢死队去那里建立工事。敢死队总共有100多人,等到建筑完毕后只剩下了10多个人,这里也成为了当时清政府海拔最高的驻地,承担着守护西部防线的要职。

但赛图拉哨所的环境实在是太艰苦了,这里气候日温差十分的大,运输交通条件也不方便,所以粮食供给相对不足,像蔬菜肉类这些不易保存的事物就不适合供给给驻防的官兵食用,他们只能选择小麦等面食作为自己的主食,毕竟这类食物比较容易保存,并且食用起来简单方便,所以受到了边防士兵的一致青睐。

由于这一地区实在是太过重要,所以到了民国时期,这个换防的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哪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神州大陆处处都是混战,这里依旧有人坚守着,坚守在荒无人烟的祖国最西边境。

当时国军设立的哨兵换防期限是一年一换,这一年期间这些边防战士们一半的时间在巡逻,另一半的时间驻守在哨所里,这是由于赛图拉哨所的环境所决定的,毕竟这里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45%,紫外线强度高出一半,冬季长达6个月,是不折不扣的“生命禁区”,如果冬天你依旧在外巡逻,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也是为何设立一年一换的原因,毕竟这种高寒地区,实在是太煎熬了。但是这种情况却在最后一班赛图拉哨所的士兵上发生了变化。这一个班的兵力来到赛图拉哨所驻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他们持续最长时间的驻防。

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执行巡逻的任务,可是到了时间发现没有人前来换防。一开始他们以为可能是路上有事耽搁了,所以选择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但是几天过去了,几周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该换防的人始终没有来。

是出了什么意外吗?这些边防战士不得而知,但是出于军人的本能,他们依旧选择坚持下去。他们用先辈的方式,在冰冷的晚上用牛粪引火取暖,食物方面由于长期缺少供给,他们不得不上山打猎和挖野菜充饥。就这样日复一日重复了四年,也饿了四年肚子,勉强才活了下来。

时间一晃来到了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肯定也要派士兵来此驻守。等到一众解放军来到赛图拉哨所才发现,这里竟然还有国军的一个班的兵力。由于赛图拉哨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士兵并不知道国军已败。他们只知道自己终于等来了换防的士兵,自己没有对不起军人的天职。

看到解放军的那一刻,国军们半是抱怨半是松了口气的说:“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已经等了4年了,这是又换了新军装了?”解放军战士听到这句话,鼻子一酸,向他们深深的敬了一个军礼,这一刻没有国军跟解放军之分,他们都是为了祖国边关事业而奉献的边防战士!

这就是军人,铁骨铮铮,没有接到命令的时候,即使遇见再大的困难,他们也不会退缩,在一个国家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欢声笑语和国泰民安,军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和学习。

如今虽然是和平年代,但在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地方,同样有着战士们默默守候着,就像文中写的这些边防战士们一样,如果没有他们把守着国门,哪来我们如今安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