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谈论起中国革命史,北伐名将张发奎会是一个被屡屡提到的名字。
究其原因,新中国1955授军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中,有半数以上出自他的麾下。
其中包括叶剑英、贺龙、徐向前、陈毅、林彪、张云逸、许光达、粟裕、徐海东、谭政、罗瑞卿。
张发奎一生颇富传奇色彩。
他是粤北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乡矮岭村人,11岁在县立高等小学堂就读,才读了两年不到,因与一姓李同学外出游泳,李同学不慎溺死,他心生恐惧,弃学不读,连夜出走广州。
到了广州,他先是到染坊当小学徒,后投身行伍,本意是当兵吃粮,混口饭吃。但时间一长,竟对带兵打仗产生了浓厚兴趣,遂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顺利通过。
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又以优异成绩升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而后,又升入了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
学成归粤,在粤军担任排长,参加了第二次反袁之役。
他在战斗中舍生忘死,勇冠三军。
战斗之初,武器有限,张发奎所带领的全排战士都是以棍代枪,冲锋陷阵。
张发奎身材短小精悍,个头还不到一米六,但敢玩命,冲入敌群中,势如疯虎,用棍子扫跌两名敌人,夺获新式步枪两枝。
战后,因为表现优异,晋升上尉副官。
张发奎在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就读时,就加入了同盟会,极其推崇和敬仰孙中山。
在军中脱颖而出后,他一度担任了孙中山侍卫。
当然,让张发奎大放异彩的,还是两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刚刚担任了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任特遣团团长,而张发奎是蒋介石手下的营长。
张发奎率部攻打人数为自己十倍的陈炯明,反败为胜,把蒋介石从困境中救了下来。
当时,背蒋介石脱险的就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陈赓。
第二次东征,张发奎是独立团团长,在热汤战役中也同样以少胜多。
张发奎毕生功业的起点是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中,张发奎担任十二师师长,率部挺进湖南,连克醴陵、平江,迫吴佩孚部退守汀泗桥。
实际上,北伐战争中,打得最艰难、最激烈的就是汀泗桥之战和接下来的贺胜桥之战。这个,连中学历史课本都特别提到了。
汀泗桥之战中,张发奎亲率三十五团及叶挺独立团实施正面冲锋,大砍大杀,鲜血横飞,使得素有“战神”之誉的“玉帅”吴子玉吴佩孚睹之心惊,一败再败,最终弃走武昌。
战后,张发奎晋升第四军军长,获武汉粤侨联欢会赠“铁军”盾牌一块。
吴佩孚率残部纠合到张学良的奉军,伺窥武汉。
张发奎再奋神威,率四军、十一军出师河南,与张学良主力25万人展开殊死决战,双方你来我往,反复拉锯,好不激烈。
但终究是“铁军”勇力更胜一筹,一番恶战过后,大获全胜,尽据中原要地。
北伐军班师回到武昌,张发奎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1927年4月,“宁汉分裂”,蒋介石不服从武汉国民政府,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张发奎只是一个军事人物,不是政治人物,他认为这是蒋介石在闹分裂,是反骨仔,于是公开反蒋,拥护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口口声声称要带着自己的部队讨伐蒋介石。
这是张发奎和蒋介石交恶的开始。
不过,没过多久,“宁汉合流”,国民政府又重归于一了,张发奎只能重新成为了蒋介石的手下。
但张发奎反蒋之心已萌,他在等待时机。
1929年,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反对蒋介石,蒋介石笑嘻嘻地派张发奎前往镇压。
蒋介石的本意,是想让他们鹤蚌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但张发奎早有盘算,他一入桂境,就和桂系军阀搭上了线,反戈一击,共讨蒋介石。
此时的蒋介石势力已张,很把这股反蒋势力打败。
改年,即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桂系反对蒋介石。
张发奎踊跃报名,参与其中,再次反对蒋介石。
这次,蒋介石很险,却在险中得到了张学良的鼎力相助,从而奠定了胜局。
张发奎的第四军仅剩两团,元气大伤。
张发奎拔剑四顾心茫然,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广西省政府委员。
对于这两次军阀混战,张发奎自认为已经把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的本质看得透透的了。
晚年寓居香港的张发奎写有《张发奎口述史》,他对这些人的评价分别是:“蒋先生派人担任不同的职务犹如在麻将台上换位子,就这几个人轮换着这些职位。”
对于李宗仁,他说“他的军事才干很普通,做事欠缺毅力,作茧自缚,犹如风中之烛。”
阎锡山在他眼中的地位并不高,他说:“阎锡山以及大多数北方武人都很狡黠也很圆滑。”
至于冯玉祥,他是很不屑的,他说“基督将军(冯玉祥)身材魁梧,练兵有方,但胆子极小”他还举了一个例,即在敌人的一次空袭中,冯玉祥竟然魂飞魄散,夺门而出,慌不择路,跌落稻田中,狼狈至极。
比较让张发奎欣赏的是白崇禧,他说:“他有军事天才,足智多谋,但非常阴险,不坦率,遮遮掩掩的。”
张发奎虽然没有太多的政治头脑,但却深明民族大义。
1939年汪精卫投日后,张发奎立即动员在粤北的党政军要人签署通电,谴责汪氏叛国投敌,发誓从此与汪划清界限,恩断义绝。
张发奎原本是看不起蒋介石的,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说“民族大义重于私人恩怨”,主动向蒋介石请战。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发奎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等战役,获授“青天白日勋章”(149号)、首批“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奖章。
对于抗战的胜利,张发奎有很清楚的认识,他说:“我参加了淞沪、武汉、桂柳会战。可以说,在战略上这三次会战都是成功的,我们以空间换取了时间;但在战术上,我们失败了。讲句真话,我们从未取得一次胜利,只是延宕了敌人的前进,还多次重创敌军。”
内战爆发后,张发奎虽然一度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但他无心于此,辞职潜往香港定居。
晚年的张发奎曾感慨过,说自己当年如果追随了毛主席,地位当与朱老总同;如果追随了蒋介石,那就没何应钦什么事了。偏偏自己是个睁眼瞎,早期追随了汪精卫。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病逝于香港,终年85岁。
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元帅发电进行了悼念。
遥想当年,“宁汉合流”后,联手疯狂清共。张发奎并不以为然,明着暗着接纳郭沫若、张云逸、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员。南昌起义后,他也无意去追击叶挺、贺龙等人。
不得不说,张发奎是条真性情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