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在进行叠衣服比赛 刘东岳 摄
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动教育再次放到与德智体美并重的位置以来,劳动教育备受关注。今年3月下旬,《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更为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引。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劳动教育在各地落实情况如何?半月谈记者在多地展开调查。
劳动教育热了,劳动作业多了
去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倡导各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教育,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热度。
广州广雅小学为低、中、高年级学生设立了生活劳动、校园服务、社会服务等不同的目标,校园内还建起“南泥湾梦想农场”作为劳动教育基地;广州龙津小学与非遗传承人、附近医馆合作,打破校园围墙,“请进来、走出去”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课;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投资建烘焙实验室,孩子们学会了做曲奇、蛋糕、蛋挞等点心,并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关爱社区孤寡老人,组织义卖为贫困地区捐款。
即使在抗疫期间,劳动教育也不曾停止。各地均要求孩子在线上学习期间,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掌握一两项劳动技能,甚至要求打卡及定期展示。
江苏海安市城南实小西校区抗疫期间开展“我的小小试验田”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在院子、阳台或是废弃泡沫盒里种花、种果、种蔬菜,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出力流汗,展示分享,体会劳动带来的喜悦。
由于疫情不能返校,农业院校的学生们就地投入春耕备耕,上了一节最生动的劳动实践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182班的沈小娟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家人一同在花生地进行田间栽培管理,并为附近的乡亲提供技术咨询和示范。
表面重视,但浅尝辄止,
深入开展困难多
虽然当前劳动教育看上去很热闹,大家都说要重视,实际上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展,难以入脑入心。
近期,随着家长复工复产,很多孩子独自在家。而没了家长督促,部分孩子不爱劳动的故态复萌。沈阳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说,自家孩子在家没碰过煤气,不会做饭,自己书桌床铺不爱收拾,房间很乱,有时候上网课自己连课本、笔记本都找不到,自理能力非常差。这种情况并非个案。
多位受访者认为,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受限多。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反映,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资源匮乏,老师、场地、经费多有不足;学生课表太满,劳动教育难挤进去,只能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渠道开展;部分学校考虑到可能产生安全隐患,所以不开劳动课。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劳动教育与考试关系不大,学校、家庭重视不够。广州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在应试、升学压力面前,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缺乏规划、劳动教育计划性不足;学校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被削弱。
广州小北路小学校长韩萍说,劳动教育单靠学校是无法实现的。但现在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业成绩,对孩子理应完成的家务劳动,习惯包办代替,存在“学校教完,回家变回原形”的情况。
在一些大城市,许多孩子生活在“421”(老人4位,父母2人,孩子1个)的家庭结构中,家庭劳动基本被长辈包办,孩子学习压力大,孩子不会劳动、不愿劳动成为普遍现象。
另外,实施劳动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思想有所蔓延,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劳动生产光荣的风尚逐渐被淡化。
劳动教育如何步入3.0时代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次意见甚至对具体的课程时间也作了规定。
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太功利,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一个好的切入点。目前,一些地方正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创新性开展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走向深入。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校长徐长征说,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开发好相关课程并建设好基地,让基地承载课程,让学习方式变革在基地、核心素养落地在基地。针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周一至周五空置、周六周日爆满的情况,江苏常州市投入1.3亿元将其打造成劳动实践基地。该基地拥有26个工作室,开设21门课程,每年能够接纳市区23所初中、8所高中3万余名学生集中学习。
广州选择一批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开展落实较好的学校,设立为劳动教育试点,通过城乡结对、构建联盟,促进城市和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互相帮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建共享,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大连市沙河口区劳动技术中心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区内劳动教育“三大校外实践基地”之一。在这里,劳动教育与“生活”“艺术”“技术”三大模块结合,已开发课程近40门。“学生初中三年,至少要在这里完成72课时的劳动教育。”该技术中心主任苏斌说。全区中小学也相继开发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劳动技能、公益劳动4大类百余门校本课程和1000余节网络“微课程”。
还有教育专家提出,劳动教育并不仅是一门课,劳动也并非一味的艰辛,而是与世界的充分接触。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更加便捷化的当下,劳动教育绝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而是教孩子从劳动中体验生活乐趣,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劳动教育才会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生动力。
“从单一的校内教育到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构建立体化实践大课堂,劳动教育需要步入3.0时代。”沙河口区教育局局长程琪说。
半月谈记者 郑天虹 王莹 蒋芳
编辑 陈亚/编审 崔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