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站在广场上看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在建国后经过两次扩建,最终形成了如此的规模,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一次可容纳100万人在此集会。(这是一组反映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老照片)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改造前天安门广场平面图】明朝时,天安门称奉天门,顺治八年(1651年)改称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由此得名。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很小,不到如今的十分之一。从布局来看,是一座“T”型广场,而且是老百姓的禁区,这里是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站在天安门远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总体布局是这样的:正南边是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两侧是千步廊,北面的长安街、金水桥、天安门,而长安街两侧则是长安街左右门,布局错落有致。这样的布局非常有讲究,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大清门】在古代,人们以南方为尊,因此大清门在明清时期享有国门的待遇,其规格很高,又称“皇城第一门”。明清时期,大清门三个门洞日常处于封闭状态,只有遇到重大节日才会开启。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从侧门通过。而皇后一生只有一次从正中门洞经过,就是大婚迎娶进宫时。大清门在1954年拆除。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长安街右门】长安左右门是明清时期皇城通往内城东西部的主要通道,文武百官上朝多是取道长安左右门。民国时期,为方便通行将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的汉白玉石栏拆除,到了1952年拓宽长安街期间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长安街左门】长安街左右门的形制为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左门又称“龙门”,因为明清殿试录取的名单,临时悬挂在左门旁;右门则称“虎门”,因为每年阴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各大臣,在广场西千步廊举行秋审,犯人从右门进入,寓意身入虎口。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金水桥】前面提到,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是千步廊。所谓的千步廊是指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又向东西折南北向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中央各部衙署对列东西。清朝时,千步廊从天安门前到大清门内,东西各有144间,共288间。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开国大典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时,对天安门的休整就已经开始。不过,当时由于时间有限,只是对广场上的杂草进行了简单处理,没有进行大规模扩建。大家注意,这张老照片中千步廊已经不复存在,那是在民国时期拆除的。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改造前的天安门广场】1958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国10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迎来了史上最大一次规模的扩建,最终奠定了如今的布局。当时国家决定,“保留正阳门和箭楼,拆除中华门,其东西两侧分列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其形制、体量和高度,既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需要,也要与广场的整体性,乃至旧有的古建筑相协调;广场面积初步定为40公项,略呈长方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81 字。

转载请注明: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