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刚刚兴起时,商朝为什么不灭了它?读了甲骨文才知道
原创:唐封叶
话说周人自公亶父(太王)从豳地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因为土地肥美,少有外患,所以几十年下来国力蒸蒸日上。公亶父死后,他的三儿子季历(周文王父亲)继位。季历可以说是有史记载以来周人第一个以“武功”著称的君主。他上台后四面出击,先后吞并今天陕西咸阳市东北的程国,征服岐山北方、今甘肃庆阳附近的义渠国,讨伐今天陕西东北部的“西落鬼戎”,一口气俘虏了20个“戎王”。
周人连战连捷,宛如“地区小霸王”一般。周人一再扩张尤其是向东发展,无疑挑战了当时的“天下秩序”,按理说当时的天下共主商王武乙应该坐不住了。从帝王之术讲,为平衡各方势力,他该打压打压周人了。但奇怪的是,传统文献中却没讲当时的商王武乙对周人有什么动作。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武乙仁慈,或者是警惕性太低?
不过这其实不太可能。因为商王“武乙”这个日名(按《今本竹书纪年》记载武乙本名瞿),里面就带个“武”字,他可是商朝君王中继武丁之后又一个日名中带“武”的人。也就是说,武乙和他太爷爷(曾祖父)武丁一样,都是喜欢打仗、武功赫赫的主儿。那就更奇怪了,为什么武乙这个日名中带“武”字的、爱打仗的主儿,对季历的扩张不进行遏制呢?这个古人没说清、甚至没想到的事,因为甲骨文的出土,我们也许能理出点头绪。原来殷墟卜辞显示,武乙在位时期,他正忙着跟对商朝威胁更大、更直接的一些方国作战。
当时武乙的头号敌人,要数一个名为“方”的国家或部族。“方”位于商朝的北方,具体位置不详。甲骨文记载,早在武乙的太爷爷商王武丁时期,“方”就经常侵扰商朝边境,掳掠人口和粮食。他们进犯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晋南、河北等地,范围非常广阔,好像是一股机动性极强的游牧势力。很多史家认为,这个“方”应该就是《古本竹书纪年》中在夏朝少康时代提到过的“方夷”。日名中带“武”字的武丁当然不能容忍这种骚扰,曾采取各种手段反击,但是每次俘获的“方”人都不多,也就是一二十人的样子。这除了可以说明“方”人机动性强很难捕获,还可以看出那时“方”对商朝的骚扰,规模尚比较小。到了商王廪辛(武乙的伯父)和商王康丁(武乙的父亲)在位时期,这个“方”逐渐强大起来,对商朝的侵扰也加剧了。只是这两位商王在位时期,商朝主要对西北羌人用兵,一时抽不出空来对付“方”这个敌人。而武乙继位以后,由于商朝对羌人的战争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胜利,而“方”还继续挑战商朝边军,于是武乙开始把商人的主攻目标锁定在“方”身上。
武乙时期卜辞显示,武乙为解决“方”这个严重威胁,先后派遣了臿、子畵、吴等很多将领,出动了大批军队,这在晚商对外用兵里是不多见的。最终武乙对“方”的征伐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为卜辞里出现有武乙用俘虏的“方”人甚至首领祭祀先王的记录。当然,可能因为“方”的游牧性,武乙也并未能将“方”彻底消灭。后来武乙的儿子文丁以及孙子帝乙、重孙纣王时期,卜辞中依然有少量“方”人侵扰的记录。
武乙时另一个令商朝头疼的方国是“召方”。召方,卜辞中又写作“刀方”、“邵方”,位置在商朝西北,具体地点也不详,有人认为可能在今天山西中北部一带。卜辞中,从盘庚到武丁时期,召方曾与商朝为敌;到廪辛、康丁在位时期,召方则一度臣服于商朝,商王还曾到召方的地盘上打猎;但武乙时期,召方不知怎的又和商朝翻脸。卜辞中有很多武乙亲征召方的记录,武乙还曾命令多名将领前往助战,可见召方也是当时商朝的劲敌。
现在我们就大致可以知道,为什么武乙当时对周侯季历的扩张没有采取行动了。从卜辞和文献可知,当时“方”和“召方”这两股势力离商朝更近,又频频直接侵犯商朝本土,而周侯季历虽然在西部有称霸倾向,但毕竟离商人本土很远,更没有直接入侵商朝,所以任何人坐在商王位子上,都会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方”和“召方”身上,暂时把周国放在一边。
当然,反过来从周人角度来讲,也许是季历看准了商王武乙正陷于征伐“方”与“召方”的泥潭,所以他才敢放手到处扩张势力。
《古本竹书纪年》说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周侯季历曾赴殷商都城朝见商王武乙。当时周国是商王朝之下的属国,季历东征西讨,想必口头上也是打着为商王服务、“尊王攘夷”的名义。朝会中,武乙赏赐他土地三十里,以及玉十双、马八匹。为什么武乙知道季历有野心,还要封赏他呢?这可能就是武乙在多方受敌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武乙明白那时自己没余力、也没空去管季历,故而只有采取怀柔政策先稳住他,至少要尽量想办法让周人不要加入“方”或“召方”的阵营一起反商。
在此我们还要纠正很多人心中的错误观念:有些人因为知道后来周国灭了商朝,就以为商朝后期的矛盾主线就是商周之间的斗争。其实这不过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想法。通过传世文献尤其是甲骨文卜辞我们知道,商朝后期商人周边的方国部族数以千计,离商人本土更近、对商人的威胁更直接的“刺头”非常多,周国开始在其中并不算突出,甚至最初看起来是威胁很小的,商人没理由一开始就重视它。
这就像很多人替明朝万历皇帝着急,埋怨他为什么不在努尔哈赤势力尚弱小的时候掐死他。其实万历时期,明朝面临蒙古、西南、日本等多方威胁和挑衅,谁能知道后来灭掉明朝的是它建州女真?而努尔哈赤,正是趁着明朝四方征战,实力损耗,才闷声大发财、悄悄崛起的。等明朝发现努尔哈赤“尾大不掉”、成为严重威胁时,为时已晚矣。周国在商朝末年的崛起其实和明末局势是一样一样的,当时的商朝面临周边很多方国的入侵和叛扰,根本不会想到较为遥远的周国才是商朝的“终结者”。周国也正是瞅准商朝与其他方国战争的机会,悄然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