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边刚好有相关的参考书籍,摘取一些内容回答一下。
↑恩斯特画的《自然界的艺术形态》选图
首先关于古人对水母的称呼有䖳、砟、鲊、石镜、白皮子等。
我国典籍里面记载的水母一般指可食用海蜇(果然还是以吃为主),古代对水母的记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此时我国的先民就已认识和食用水母了。汉·袁康《越绝书》介绍了春秋时吴越人的日常活动,其中记载道:“水母目虾,南人好食之。”
此处“水母目虾”的“目”为意动用法,水母以虾为目。李善注引《南越志》:“(水母)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这里是故人的误解了,误以为水母没有眼睛,是依靠与其共生的”寄生虾“来活动。
而食用水母的方法,《越绝书》里也有记载。“(水母)甚腥,需以草木灰点生油,再三洗之,莹净如水晶紫玉,肉厚可二寸,薄处亦寸余。先煮椒桂,或豆蔻、生姜缕切而煠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虾醋如鲙,食之最宜。”
是不是看得口水都留下来了……
↑老醋蛰头
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卷中提到了不同的水母:”按《物类相感志》云,水母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明州谓至鲊。其红名海蜇,其白者名白皮子。这里面提到的“大者如床”,可能是指霞水母科(Cyanea)的水母。
↑霞水母科的Cyanea lamarckii
而在三国时期,出现有海月水母的记载。
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又:“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
明·杨慎《异鱼图赞》卷四里提到:“海物正圆,名曰海月,指如搔头,有缘无骨。海赋江图,藻咏互发。”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关于海蜇的记述则有不少。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提到了鲊鱼;《说文》提到的蛰,《玉篇·虫部》提到的蜇,俩字通用,描述的都是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