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对很多人而言,南斯拉夫是一个熟悉却越来越陌生的词。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从强人铁托到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从歌曲《啊,朋友再见》到科索沃战争,与南斯拉夫相关的东西,曾经在两代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彻底消失了——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至此“南斯拉夫”这个名词,不仅消失在了世界地图中,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伴随南斯拉夫而消逝的,还有不断模糊的记忆。如今,除了一些老电影、老歌曲之外,能让人想起南斯拉夫的,恐怕只有大使馆事件了。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顾名思义,是南部的斯拉夫。
斯拉夫人发源于波兰境内,后来逐渐分化成了三支: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人、保加利亚人。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的一支突破东罗马帝国在多瑙河的防线,入侵巴尔干半岛,并定居了下来,这便是南斯拉夫人。
由于文明发展比较落后,加上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大国必争之地,所以南斯拉夫人长期受异族统治,先是东罗马帝国,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靠近亚里亚德海的地方,还先后受阿瓦尔人、法兰克人、匈牙利人、威尼斯人统治。
到了近代,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相继成立了王国。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当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力下降之时,奥匈帝国遂取而代之,不断强化在这地区的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是奥匈帝国压迫塞尔维亚,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愤而刺杀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更加衰落,奥匈帝国也崩溃了,原先被奥匈帝国控制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获得了独立。
被异族压迫了一千多年后,南斯拉夫人迫切想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经过合计,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建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黑山此前已并入塞尔维亚),1929年又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王国存在的时间不长,到1941年4月就被德军灭亡了。此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带领南斯拉夫游击队打了4年反法西斯游击战,几乎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了南斯拉夫。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在反攻贝尔格莱德时,苏联支援了1个坦克军、2个航空师以及一些其他重武器。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铁托曾骄傲地说过:我们是欧洲唯一自己解放了自己国土的人民,在最后的突击中,我们的军队使敌人遭受惨重的损失,仅德国人就被打死了9.8万人,俘虏了28.5万德国人和伪军。
1945年11月,铁托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它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6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
虽然这些国家的人都是南斯拉夫人,但是由于长期受不同异族的统治,这6个加盟共和国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等情况都不一样,甚至连语言也有区别,他们之所以拼凑成一个国家,一是想报团取暖,二是四年战争日久生情,加上铁托和南共的威望,把它们拧成了一股绳。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铁托,原名约瑟夫·布罗兹,铁托只是他的众多化名之一。1892年出身于克罗地亚地区。克罗地亚属于奥匈帝国,一战期间铁托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1915年在战争中被俄军俘虏。俄国革命后,滞留在俄国的铁托完成了精神升华,被第三国际派回南斯拉夫搞革命,直至南斯拉夫重新建国。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建国后与苏联走得很近,但好景不长,1948年两国就闹掰了。原因是苏联想把南斯拉夫当卫星国,就像东欧国家一样,但铁托坚决说不,要平等交往。史达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就这样,南斯拉夫被踢出了群,受到了东方阵营的孤立封锁打压。
为了生存,铁托开始寻求与西方缓和,又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南斯拉夫成了一个“异端”,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却接受西方的经济援助,与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的独立,挡住了苏联对巴尔干的扩张,使得“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的铁幕,被打开了一角,也正是有了西方的支持,苏联没有对南斯拉夫执行“家规”。
铁托曾说过:“南斯拉夫跟谁都愿意交朋友,但南斯拉夫谁也收买不了。”正是这种超然的地位,使得南斯拉夫和两边都能说得上话(赫鲁晓夫时代,和苏联关系得到改善),冷战期间,南斯拉夫持保持中立,铁托与埃及的纳赛尔、印度的尼赫鲁一道,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是不结盟运动的三巨头之一。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铁托不走寻常路,也体现在南斯拉夫的经济建设上。当时,苏联模式被奉为经典,是其他同类型国家的必修课,铁托浅尝辄止,认为它不合符南斯拉夫的国情,于是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铁托探索的成果是“自主管理制度”,简单讲就是国家放权,实行企业或者工人自治。
国家计划规定好生产总比例之后,企业可以自行制定生产计划、自由经营、自负盈亏,然后给政府交税,剩下的利润允许企业用于扩大投资;鼓励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市场消费率、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生产。
相比苏联模式,南斯拉夫的企业有很大的自主权,自由市场也有很大的存在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独特的经济道路,加上西方的援助(1949年-1959年,南斯拉夫从西方获得了价值24亿美元援助),以及与西方的贸易、交流,促进了南斯拉夫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南斯拉夫是一个农业国家,77%的人口从事农业,193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0美元。战争中,南斯拉夫遭受重创,一片瓦砾,但是它仅用了不到三年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1947年—1951年,南斯拉夫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购买外国专利,引进先进技术,南斯拉夫工业突飞猛进,1947年—1981年,其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8%,成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不仅能批量制造各种机器、设备、汽车、拖拉机、电气机车,还能制造飞机、潜艇和20万吨以上油轮。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1947年—1981年,南斯拉夫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到了2799美元。
1976年,南斯拉夫36%的人拥有汽车,平均下来每家1辆,每1.8个家庭拥有1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台冰箱,7到15岁的儿童享受免费8年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医疗也初步实现。识字率达到了91%,并且预期寿命达到了72岁。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农业方面,1982年南斯拉夫拥有60多万台拖拉机(总人口2300万),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80年代初南斯拉夫人生活维持着较高水平: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01升鲜奶、53公斤肉、188个鸡蛋、31斤食糖、68公斤水果。
另一方面,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对文化领域比较宽容,教育、新闻、出版等权利早就下放给了各加盟共和国,西方的文学和电影也能进入南斯拉夫,此外南斯拉夫还允许所有外国人免签证入境,每年到南斯拉夫旅游的外国人达600~700万,南斯拉夫也有人100多万人在西欧务工。
这一系列数据和现象表明,七八十年代的南斯拉夫,已经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幸福指数比较高。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曾有人这样形容南斯拉夫:\n \n一个国家(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两种文字(拉丁文字、西里尔文字),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四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五个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七条国境(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作为一个人为拼凑而成的国家,南斯拉夫人缺乏共同历史文化基础和共同民族心理,国家基础很脆弱,民族问题一直都是复杂而敏感得问题,另外,各加盟国有大有小,经济有强有弱,各国在话语权和经济利益上也存在很大的矛盾。
在南斯拉夫中,塞尔维亚人占36%,是最大的民族,南斯拉夫首都贝尔克莱德也位于塞尔维亚境内,于是塞尔维亚自认是老大,这让其他民族很不爽,铁托也一直在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以及塞尔维亚经济发展比较好,其他加盟国发展一般,经济好的加盟国要出钱支援不发达的加盟国,不发达的加盟国向经济好的加盟国提供原料,结果双方都不满,富的嫌弃穷的是拖累,穷的憎恶富的搞剥削。类似的矛盾很有很多。
铁托在世时,凭借个人威望和手段,努力调和,加上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还不错,比较有奔头,因此大家庭能够勉强维持统一。
1980年铁托去世,失去强人的凝聚作用后,隐藏的裂痕迅速暴露。接替铁托的是联邦主席团,即每个加盟共和国和自治省各派1名代表组成联邦主席团,主席团委员都有一票否决权,委员轮流当主席,主席为南斯拉夫国家元首。
由于各国都从本国或本民族的利益考虑问题,常常使用否决权,于是南斯拉夫的大政方针长期议而不决,政治越来越混乱,被戏称为“无舵手八人划艇”(6个加盟共和国和2个自治省)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出现,南斯拉夫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购买石油,国内物价上涨较快,处于经济萧条期的西方国家,实行关税和贸易壁垒,导致南斯拉夫出口大受影响。另外,南斯拉夫毕竟不是完全意义的市场经济,无法克服体制固有的弊端,这一切,终结了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进入80年代,南斯拉夫外债连年攀升,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失业激增,经济发展停滞,1983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生活水平下降,引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又为分离主义思想提供了土壤。
总之,铁托的去世以及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意味着维系南斯拉夫统一的两大纽带全部断裂,分裂或解体是迟早的事。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即将散架的南斯拉夫形成了强烈冲击。先是南共不解自散,接着,轮流坐庄的联邦主席团主席斯捷潘·梅西奇被抵制、被架空,被迫辞职。之后,南斯拉夫总理马尔科维奇也因被各个共和国抵制而辞职。
联邦中央发生混乱时,各加盟国也行动了起来。1991年6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11月,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4月,波黑宣布独立,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俩都是塞尔维亚人)宣布建立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便是后来的南联盟。
南联盟只有两个加盟国,实力远不及当年6个加盟国的南斯拉夫。1999年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的就是这个南联盟。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只有两个加盟国,但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塞尔维亚和黑山也不对付,黑山要分家过。为了把黑山留住,2003年塞黑两国废除了“南斯拉夫”的名称,把南联盟变成一个更为松散的联邦,接近于邦联的国家联盟——共享国防和外交,其他各过各的。
然而,这还是没有留住黑山。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
至此,南斯拉夫回到了最初的“原子”状态。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战后南斯拉夫经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南斯拉夫兴衰》、《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410 字。

转载请注明: 南斯拉夫:曾经的中等发达国家,2003年退出历史舞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