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的东南死局

胡宗宪

大明王朝第三集中

改稻为桑在浙江受阻后,胡宗宪上疏浙江遇到的问题,嘉靖帝连看都不看,面对朝廷的议论谭伦急冲冲来找胡宗宪对话。

谭;你想不想知道上面对你的评价。

胡:不想知道!”你谭伦还是现在就去戚继光的军营吧;

谭:“我不会走,也不能走。真到了朝廷追究的那天,我谭纶在,就没有你胡汝贞的罪。”

谭:你是说,我还没有学到为官三思?”

胡:真想不到裕王为何如此器重你“我胡宗宪没有退路,你谭伦来与不来也没有什么可变!”

谭:那我这次本不该来!”

胡:你是不该来,“朝野都知道,我是严阁老提携的人……我胡某在大事上从来是上不误国,下不误民。”

“我不会让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你们都自以为知人,自以为知势,可是有几个人真知人知势的?”

“那么多没田地的百姓聚在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再后年必反!到时候外有倭寇,内有反民,第一个罪人就会是我胡宗宪。”

“你来无论是想劝我,还是想帮我,都只有一个后果,把大势搅砸了!”

“那样我要还能做下去,年初朝廷议这个国策的时候,他们早就阻住了,就不该让这个国策落到浙江!”

剧照

第一次看到这,不免有些不解为什么胡宗宪会说谭伦来做,不仅不能帮他还是把局势给搅乱了呢,看过本剧的人都知道胡宗宪确实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心里面装着百姓和天下的人无奈严嵩门生的身份让他不得不被绑架在严党这架马车上艰难前行。朝中的清流张居正、徐阶、高拱之流目的无非是为了倒严,他们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那句经典的,为天下之大势,只有苦一苦浙江的百姓了。

下面简单分析下胡宗宪所处的局势

严党这边,严嵩用胡宗宪是是以国士待之,二者有着师徒情谊的,所有脏事基本没有让他参与;在严世蕃的心在,胡宗宪虽然身上有严党的标签但是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所以毁堤淹田的事情是瞒着胡宗宪做的;

在清流张居正、徐阶、高拱的眼中胡宗宪是一个识大体、懂分寸的人但是他的根是在严嵩这边,所以说要派谭伦过来争取;

在嘉靖帝这边无非就关心两点一是东南的局势不乱,二者是自己有没有钱花;当严嵩提成改稻为桑的建议他是马上就同意了;而百姓的死活在他这里是没有什么分量的皇帝掌握的天下九州万方,都是他的子民,所以说一两个县淹了也没啥大事。

这样在来看胡宗宪对谭伦说的话就可以理解了,谭伦不来改稻为桑他可以慢慢的改,谭伦一来明显就会把整件事情升级为党政了,性质就变了。

剧照

在严党那边改稻为桑的国策是严嵩提出来的,你胡宗宪有意阻拦一定是听了谭伦的教唆;你这就叫我严家的饭,却在为清流做事。所以严世蕃接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气急败坏加破口大骂然后然后罢免了胡宗宪的浙江巡抚的官职。

在清流那边看来胡宗宪只不过是用来搬到严嵩的一个工具,浙江的百姓都是可以用来牺牲的何况一个胡宗宪。

剧照

再来看看胡宗宪是毁堤淹田事发后又是怎么处理的,足见一个他是干臣、能臣。

送走谭伦,因为谭伦在他身边他和清流张居正、高拱等人始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只有谭伦的离开他胡宗宪做的事情才能表示自己,也算是和严嵩等人表明态度;

面对危局,首先是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散,胡宗宪是亲自走到了抗洪现场,分而治之淹了一个半县,救了九个县;

然后就是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散,先把河道监管李玄、马宁远、常伯熙等人,给案子先定个性,毕竟毁堤淹田这种事情捅出去对皇上对严嵩都不好交代,只有这几个人死了,对上对下都有了交代。

我记得剧中吕芳对胡宗宪有一句经典的评价:

“你说这个胡宗宪到底是个什么人哪!”嘉靖没有睁眼,更没有去接那块手帕,却突然问道。

吕芳的手停在那里,想了想答道:“奴才只好打个比方,不一定恰当。”

“说。”嘉靖睁开了眼望着他。

吕芳:“依奴才看,他就像个媳妇。”

嘉靖:“怎么说?”

吕芳:“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丈夫也得顾着,底下还有那么多儿女要操劳。辛苦命,两头不讨好。”

胡宗宪在全剧给人最大的感觉,从他第一次出现时就被点名了。两个字,无奈。

胡宗宪清廉,忠勇。

也很有大局观的人。

改稻为桑一出台,他就知道是步死棋,只能延缓实行,无奈事与愿违。

明朝这盘棋高手众多,自己不过是棋局中一棋子而;

剧中胡宗宪和海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心系百姓天下,但是做事态度完全是不同的,海瑞完全是不会遵守规则出牌的人一心想革天下之大弊,甚至敢和直批嘉靖帝;胡宗宪则是完全相反,这位深知官场规则,也遵守官场规则的人总想着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事情做好。虽然处事态度不同,但都是当时的名臣。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91 字。

转载请注明: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的东南死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