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前言:
熟悉军史的读者,对于陈昌浩这个人应该很熟悉,当年留学苏联,成为我党在苏联的“二十八宿”之一,回国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时,担任方面军总政委,此时他也就25岁,年纪轻轻有此成就,日后必将辉煌。
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可惜他这位红军时期的大人物,在抗战爆发以后,国内却没有音讯,原来他在苏联待了十四年,回国后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也只是担任副局长,而造成他的人生转折就是领导西路军行动。
西路军的惨败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甘肃会宁古城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万里艰难征途的结束,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原来陕甘宁苏区地广人稀,仅有的四十余万人口,难以支撑红二、四方面军新增的粮草军需等供给,最终上级决定成立西路军,其目的有二:
一是在河西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二是西路军西进,从新疆打通与苏联的交通线,获取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据滕代远回忆;当时共产国际已将90辆坦克和90门大炮运至新疆边境,等待红军去取,这可惜这条交通线没有打通。
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虽说西路军有26100余人,但是孤军深入,没有群众基础,缺少兵员和粮草、弹药的供给,古浪一战,西路军就减员至15000人,而在37年初的高台血战,红五军全军覆没,西路军主力尽失,剩下的九千余人,伤病员就占了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还包括人数众多的后勤人员。
西路军在石窝山西路军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决定残余兵力兵分三路突围,最终仅有3000余人撤回陕北,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苏联的14年
陈昌浩撤退途中因胃病加重,只好中途与徐向前分别,病情缓和后他又回了趟湖北武汉,在那里与家人断聚了十余天,了却心愿后才带着长子陈祖泽返回延安,此时已是9月上旬。
作为西路军的领导者,他要担负全部责任,虽然抗战爆发,但他却没有机会重返战场,而是在陕北公学和延安抗大执教。
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1938年,陈昌浩的胃溃疡逐渐加重,此时延安的政治环境也对他也很不利,经过申请他被批准去苏联接受治疗,但他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他带着儿子陈祖泽来到莫斯科后,先是进入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被送到共产国际疗养院进行休养,这样平静安逸的生活过了一年多,就被苏德战争打破,疗养院被解散,他也被疏散到中亚的一个小镇,还在镇上的采石场干了近一年的苦力。
在这劳作期间,他曾多次向共产国际写信,想回国参加抗战,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1942年底有了回信,不过是聘请他去人民外交委员会当翻译,1943年共产国际宣告解散,陈昌浩被安排进入苏联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化出版局工作。
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最初几年陈昌浩一直埋头在书籍和工具书堆里。他不仅积极地把马列主义原著介绍到中国来,把苏联文艺的高新成就提供给断中国的革命青年。他还翻译了《青年近卫军》的电影剧本,并主持为电影《青年近卫军》配音,使之能将这部电影及时介绍到中国来。
从1947年,他又开始负责《俄华辞典》的编撰,整整五年时间,他在这份工作中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该辞典收录了2.6万个俄文词,而他是对着稿子一个字、一个字的比较俄文和中文的意思,1941年《俄华辞典》终于完稿,第二年他与终于回到阔别十余年的祖国。
回国后的安排
回国后不久,出于战友情谊,当年的老战友徐帅,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徐帅邀请了很多人,都是陈昌浩当年的战友和部下,一进徐帅家,陈昌浩就看到已成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琴秋,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陈昌浩紧紧握住张琴秋的手,非常惭愧地说:“琴秋,是我让你受苦了,我对不起你呀”
过了一段时间,陈昌浩被任命为中央编译局的副局长,按工作性质来说,还是非常适合他的。
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陈昌浩有三个儿子,最了不起的是次子陈祖涛,他是1939年被送到苏联与父亲团聚,从莫斯科包曼高等技术学院毕业后,回祖国效力,曾任长春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后参与筹建二汽、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筹建,担任总工程师,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是一位令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87 字。

转载请注明: 陈昌浩回国后当副局长,妻子已是副部长,儿子成国人敬仰的大人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