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民族败类,后则被引申为背叛中国而投靠敌国之人,历史上此类“汉奸”并不少见,其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无疑是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汉奸之三,那么除了他们之外,历史上还有哪些汉奸呢?
1、西汉中行说:背叛汉朝转投匈奴。中行说本为汉文帝时宦者,匈奴冒顿单于去世之后,汉文帝鉴于本国内部不稳,于是趁着匈奴老上单于新立的机会,再度派遣宗室公主远嫁匈奴,并意图以中行说为翁主,与公主一同远赴匈奴。对于前往匈奴那种苦寒之地,中行说内心是拒绝的,奈何圣意难违,被迫前往的他心中充满了恨意,因此抵达匈奴之后便迅速转投匈奴,成为老上单于身边的重要谋臣,他不仅教给匈奴记数之法,而且积极蛊惑匈奴对汉朝威逼利诱,以战争为威胁,多次索要钱物金银。
2、西晋张宾:辅佐羯族石勒建立后赵。张宾乃是西晋中山太守张瑶之子,自小聪明好学,心怀大志,常以张良自比,也曾于中丘王帐下担任都督,却因不得志而因病免官。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爆发后,西晋迅速崩溃,各少数民族纷纷自立建国,张宾认为出身羯族的石勒是个可以辅佐的君主,于是便改换门庭,成为石勒麾下谋士,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一步步被提拔,不仅帮助石勒建立后赵,而且负责帮助其订立国家制度,官拜大执法,总领朝政。
3、后唐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换儿皇帝。石敬瑭本为太原沙陀人,唐末起便长期跟随李嗣源四处征战,因多次救过李嗣源的性命,且拥立其登上帝位,因而深受李嗣源重用,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李嗣源病逝之后,石敬瑭又拥立李从珂从李从厚手中夺取了帝位,不过李从珂称帝之后,却对石敬瑭极为忌惮,双方矛盾迅速激化,于是便想将石敬瑭调离根基之地河东,改任其为郓州节度使。石敬瑭拒绝赴任,但面对朝廷大军又无力抵抗,遂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逐领兵从雁门关南下大败后唐军。石敬瑭在契丹帮助下灭后唐、建后晋,并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依约割让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对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燕云十六州就此沦于异族之手长达455年,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被收复。
4、北宋张元:屡试不第后为西夏效死。张元本为北宋永兴军路化州华阴人,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但却屡试不第,于是自感才能难以施展的他,遂转投有称帝志向的李元昊,被其委以重任。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张元被任命为中书令,并于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年)辅佐李元昊在好水川之战中大败宋军。之后,张元又力劝李元昊夺取关中之地,并联络契丹攻打河北诸路,迫使北宋腹背受敌,结果此战以失败告终。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在李元昊意图与北宋议和之际,又是张元极力劝阻,但双方还是达成了“庆历和议”。后西夏与辽国爆发战争,张元在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郁郁而终。
5、北宋张邦昌:北宋亡后被立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原为北宋永静军东光县张家湾人,进士出身的他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与童贯、王黼、蔡京共为党羽。北宋末年,面对金国的威胁,张邦昌力主割地赔款议和,后在与金国议和之中沦为阶下囚。“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张邦昌则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金兵北返之后,虽然张邦昌还政于宋高宗赵构,但随着主战派的再度启用,张邦昌还是被以叛国罪赐死。
6、南宋刘整:帮助蒙古攻破南宋长江防线。刘整本为南宋名将,后因吕文德陷害而投降元朝,后多次率军击败南宋,而就在元朝积极谋求南下灭宋之际,刘整又献策“欲灭南宋,先取襄阳”,并于至元五年(1268年)与元帅阿术一起率军攻打襄阳,帮助蒙古造船五千艘,操练水军七万人。至正九年(1272年),蒙古军队围攻襄阳数年不得破,刘整又提出“欲取襄阳,先取樊城”,樊城被攻克后,襄阳守将吕文焕孤立无援之下献城投降,后刘整则建议率水军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直接导致南宋长江防线告破。
7、蒙古张弘范:攻灭南宋的主要指挥者。其父张柔原为保定人,蒙古攻灭晋国时其父转投蒙古,张弘范虽为汉人,但其出生之时中原地区便已经落入蒙古之手。成年后,张弘范曾参加襄阳之战,后随伯颜南下攻打南宋,遂成为攻灭南宋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崖山海战”中,张弘范率领蒙军击败南宋最后抵抗力量,陆秀夫背负赵昺跳海而亡后,南宋正式灭亡,张弘范则在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
8、明朝范文程:明朝降清第一谋臣。范文程出身官宦世家,为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其曾祖范锐官至兵部尚书,祖父范沈官至沈阳卫指挥同知。范文程曾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考中秀才,后八旗军攻占抚顺,祖籍沈阳的范文程遂与兄长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就此转投后金。范文程先后辅佐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代满清统治者,清朝开国规制大多出自其手,一度被视为满清文臣之首。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深受器重,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他都参与决策。
9、明朝洪承畴:降清之后帮其平定江南。洪承畴为明末福建泉州人,曾任明朝陕西三边总督,后于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中战败被俘,在皇太极的感召下最终转投清朝,虽深受皇太极重视,但却始终未获重用。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洪承畴跟随多尔衮率军南下伺机入关,为清军入关多次出谋划策,因而在清军入关之后,深受顺治帝器重,被提拔为大学士,主要负责南方战事。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最终以较少代价帮助清军平定了江南。
10、民国陈公博:抗战时期的第二大汉奸。陈公博为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出身官宦世家的他,从北大毕业之后开始踏上政坛,曾作为广州代表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之后又因支持陈炯明而与中共分手,转而成为国民党的一员,并在加入国民党后不久,便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以“左派”自诩的陈公博,后演变为反蒋的改组派的代表人物,但不久又与蒋合流,是蒋的座上客。抗战爆发之后,于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就此沦为汉奸,在汪伪政府历任立法院院长、军委会常委、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长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乡委员会委员长。1944年汪精卫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军委会委员长、行政院长。抗战期间,陈公博可以说是继汪精卫之后的第二大汉奸,抗战胜利之后,陈公博于1946年6月3日被枪决。
历史上,为一己之私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者不在少数,除了以上介绍的十人外,还有北宋的刘豫,南宋的夏贵、吕文焕、范文虎,明朝的尚可喜、孔有德、马德功、耿仲明,以及近代的周佛海、张啸林、张敬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