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东汉第一名将,战场肠子滑出塞进去继续,皇帝指腹为婚,封冠军侯…

由 童艳红 发布于 经典

01

由于霍去病的功劳太大,封赏他时汉武帝犯了难:这小子立了这么大的功,封侯肯定是要封侯的,但封什么侯,才能与他的功劳匹配呢?

汉武帝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于是,他特意把南阳郡穰县的卢阳和宛城县的临菑聚割出来,设了一个冠军侯国,作为霍去病的封邑,霍去病的冠军侯这个爵号,就是这么来的。

值得说明的是,“冠军侯”这个侯爵,是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立的,用以表彰他无与伦比的功绩,整个西汉,除了霍去病,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获封过冠军侯。

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暴亡,其子霍嬗继承了他的爵位,6年后,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回来后不久也暴卒了,因其无子嗣,当时的制度又不允许兄弟袭爵,于是冠军国除。

直到东汉,才又有两个人被封为冠军侯,一是有“东汉第一名将”之称的贾复,一是大破北匈奴、燕然勒功,汉章帝时期的名将窦宪。

今天就先讲贾复。

02

据《后汉书·贾复传》,贾复是南阳人,上学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学,老师断定他将来定是将相之才。

不过,到王莽的新朝末年,贾复才混了个县令,而且生不逢时,刚走上仕途就遭逢乱世。

但他也得感谢那个乱世,不然至少成名不会那么早——在县令任上的时候,上面派他和一些同僚到河东地区运盐,途中遭强盗抢劫,同僚们逃的逃跑的跑,所运之盐被抢了个精光,唯独他安全地把盐运了回来,令人刮目相看,名声大噪。

新朝末年爆发了绿林军起义,公元23年,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后代、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族兄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入主长安,是为更始帝,之前也在羽山起兵响应的贾复,成为汉中王刘嘉帐下校尉。

没想到,刘玄君临天下后,也走上了腐败之路。

刘玄画像

继续跟这种人混没前途,也没意思。

贾复便劝上司刘嘉说,咱们与其给刘玄卖命,不如另起炉灶,刘嘉虽然也觉得刘玄如果继续腐败下去,更始政权早晚得完蛋,但由于他深受刘玄的信任,不忍心将他背叛。

刘嘉还算厚道,不但没出卖贾复,还给对刘玄登基不满、在河北与其分庭抗礼的刘秀,写了一封推荐信,向他推荐贾复。

如果说刘秀是刘玄的敌人的话,那么刘嘉此举,等于把刘玄的人才送给其敌人。

贾复一到,就受到刘秀赏识,被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破虏将军督盗贼”,还把给他拉车的马赐给他。

这种超规格待遇,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一个新来的,寸功未建,特么凭什么?咱们辛辛苦苦给老大卖命多年,还从来没人享受过这种待遇呢,鄗县不是缺县尉吗,让他去当那个县尉最合适。

这可不是私下唠叨,是其他将领对刘秀的公开要求,刘秀的回答是,贾督有击退敌军于千里之外的本事,你们有吗?

没有,就不要瞎逼逼好吗!

03

据《后汉书·贾复传》,直到公元24年五月,贾复在刘秀平定王朗(赵汉皇帝)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后来又在攻打青犊起义军的战斗中“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才“咸服其勇”,对于刘秀对他的破格重用,也才没有话说。

攻打青犊起义军那次战斗,可谓空前激烈,也空前艰难,从早上打到中午,对手依然顽强抵抗,毫不退却。

刘秀派人对贾复说,将士们都饿了,先让他们吃饭吧,吃饱了再打,贾复的回答是先破敌,然后才吃饭。

贾复出身文士,但打起仗来却不要命,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而他临阵果敢的特点,又使他有鹤立鸡群之感,是当时少有的儒将兼猛将,在东汉中兴功臣中,找不出第二个。

正因如此,受伤的机会,也才比其他人更多。

公元25年四月,在河北真定与五校起义军的pk中,贾复又拿出不要命的劲头,结果受了重伤。

传说他有一次打仗腹部受伤,破了一个大洞,肠子都掉出来了,他把肠子往肚子里一塞,接着又冲,但不知是不是这一次。

无论是不是这一次,这一次都伤得太重了,以至于刘秀都以为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痛心疾首地说,我之所以不要他单独为将,就是因为他打仗不怕死,如今果然失去了这个猛将!

刘秀又说,听说他老婆怀上了,也不知是男是女,若是女孩,就让她做我儿媳妇吧,若是男孩,就让他做我女婿吧。

刘秀这番话,成了“指腹为婚”典故的来历。

结果,贾复不但没死,好得还挺快,然后就去追刘秀去了,追到蓟城(今北京)才追上,然后又跟着刘秀去打邺城,一打就下。

04

刘秀称帝后,贾复因功拜执金吾,封冠军侯。

刘秀是公元25年六月称的帝。

虽然称了帝,建立了东汉,但刘玄的更始政权还没最终搞定,许多更始政权的大将,还在南方负隅顽抗,封土颍川郡郾县的郾王尹尊,就是其中之一。

刘秀把将领们召集起来开会,他对他们说,南方的军队,郾王尹尊的战斗力最强,驻扎在宛城的军队,战斗力要差点,但只要搞定了尹尊,其他人就好办了,哪位敢去打尹尊?

其他人都不啃声,唯独贾复站起来说,请让臣去打尹尊,刘秀笑着说,执金吾去打郾王,我一点也不担心,大司马去打宛城吧。

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当时的大司马叫吴汉。

按理说,掌管军事的吴汉,应该首先挺身而出,主动承担最重要的任务。

他却装聋作哑,刘秀点名叫他去较弱的宛城,不知是对他的讽刺呢,还是委婉的批评?

而贾复如此当仁不让,会不会得罪地位比他高的大司马呢?

他根本不考虑类似的问题,带着刘秀派给他的骑都尉阴识和骁骑将军刘植,就直奔尹尊去了,打着打着,尹尊就投降了。

淮阳太守暴汜,面对贾复的猛攻,更是只有投降的份。

同年秋,贾复又以势不可当之势,搞定了召陵和新息两个地方。

公元27年,贾复因功迁执金吾左将军,随后在新城、渑池连破赤眉军,和刘秀会师宜阳后,又迫使赤眉军投降。

在针对赤眉军的军事行动中,贾复担任的是刘秀的中军,这是由刘秀直接控制的机动部队,建威大将军耿弇和骠骑大将军杜茂,也是中军的成员。

当时的赤眉军,号称还有百万之众,但在不久前的崤底之战中,中了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埋伏,吃了个大败仗,仅投降的就达8万多人。

崤底之战后,赤眉军首领樊崇带着剩余的十多万人,急忙向东南方向转移。

刘秀立即调集重兵堵截,其中就包括贾复所部。

当时的赤眉军,虽然有点狼狈,但毕竟还有十多万人,完全可以放手一搏,若与对方拼命,刘秀不一定吃得下,何况赤眉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弱。

然而,当樊崇得知那个打仗不要命的贾复也来了,顿时就愣住了,与将领们商议后,决定向刘秀投降。

有人说,赤眉军首领樊崇,实际上是被贾复的大名吓投降的。

05

贾复打仗不要命,脾气也不小,还因这个脾气,“吓”得刘秀另一个功臣不敢见他。

《后汉书·寇恂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寇恂,今北京人,东汉名将,和贾复一样,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在东汉的地位很高,相当于西汉初期的萧何。

如果把寇恂比作战国时期的蔺相如的话,那么贾复就是廉颇,因为他们两人之间,也上演过一出“将相和”。

据《后汉书·寇恂传》:

公元26年,被封冠军侯不久的执金吾贾复,率领军队驻扎在汝南,他的一个部将,在颍川杀了人,为了严明纪律,时为颍川太守的寇恂,把那个将领抓了起来。

实际上,当时正值国家初建,一些规章制度,执行得不是那么严,尤其是军队,若有人犯了法,将领们往往相互隐瞒,对上搪塞,上面也多半睁只眼闭只眼。

然而,这个寇恂却不给面子,不但抓了那个杀人的将领,还将其斩首示众。

寇恂画像

这可把贾复气坏了,并深以为耻,寇恂啊寇恂,你特么这是故意和老子作对!

时间过了很久,贾复依然记忆犹新、旧恨未消,回军经过颍川时对手下说,我和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刺之”。

寇恂知道贾复的脾气,决定不和他见面。

但不见又不行,因为作为太守,慰劳过境的大军时,他必须出面。

外甥谷崇说,舅舅不要怕,到时候我带剑跟在您身边,他就不敢刺杀你了,寇恂说,舅舅不是怕他,过去蔺相如之所以不怕秦王而屈于廉颇,是为国家着想,区区赵国将相之间尚有此义,我怎么能和他相斗呢!

寇恂命令下属各县准备酒食,以便慰问贾复过境的军队。

贾复的军队进入颍川后,好酒好菜早就在等着了,将士们放开肚皮,大吃大喝,寇恂本人也去迎接了。

但在贾复发难之前就称病回去了,贾复见寇恂溜了,就想率军追赶,无奈将士们个个喝得醉醺醺的,看来用鞭子抽,也抽不起来了,只好作罢。

事后,寇恂派外甥谷崇向刘秀汇报,刘秀便召寇恂入朝对质,寇恂来到朝廷的时候,贾复正在殿中,见了寇恂就躲。

刘秀把他叫住,对两人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今天朕就为你们俩解开这个疙瘩。

那天在宫里,刘秀摆了一桌酒,请两人喝酒,三人“并坐极欢”,“贾复与寇恂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之后同心同德,尽心辅佐刘秀,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为有“东汉第一名将”之称的贾复,既有勇又有谋,立功无数,然而奇怪的是,诸将每次论功,他都始终不发一言。

是他立的功不如其他人,没资格发言吗?

当然不是,之所以这样,原因在于,由于他打仗太不要命,先后十多次受伤,尤其是那次身受重伤后,刘秀怕他死了可惜,便很少让他单独行动,基本上让他跟在身边,把他“管”得严严的,所以贾复虽然立功无数,却很少有独当一面的功勋。

这就是在诸将论功时,他不好意思“多嘴”的原因。

但是刘秀说,贾君的功劳,我心中有数。

后来,贾复与高密侯邓禹主动辞去兵权,但刘秀仍然允许他们参与国家大政。

公元55年,贾复去世,谥号刚侯。

公元60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贾复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