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返回校园,家长就真的轻松了吗?
5月份是学生返校的高峰期。
家长们终于可以长叹一口气了,困在家里三个多月的“神兽”,终于可以返回校园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意识到老师如此重要,学校如此重要。
看来,家长们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真的可以松一口气了吗?未必,孩子重返校园之后,恐怕还有更让家长操心的事情,除了孩子的健康安全之外,还有孩子的学习。
三个多月的网课,孩子认真上网课了吗?家长尽到了督促的责任了吗?重返校园后,孩子的学习还跟得上吗?
对于自控力强的孩子,家长督促到位,网课期间认真学习的孩子而言,重返校园的脚步和心情可能会轻松一些。
而对于自控力差,家长监督不力,网课期间不认真甚至沉溺于游戏的孩子而言,重返学校的脚步和心情恐怕都没那么轻松了。
三个月网课,可能真的就是一道分水岭,它改变了亲子关系,也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前途。
老董的烦心事,也是不少家长的烦心事。
我的朋友老董就遇到了烦心事。
“昨天我被孩子班主任骂了。”老董说。
我挺吃惊,看老董这垂头丧气的样子,看到被老师训得不轻。
“班主任骂得对!”老董说。
什么事?网课的事情。老董说,昨天班主任单独艾特他了,家里那小子上网课很不认真,作业一踏糊涂还经常不交,数学测验空白一片,只考了50多分。
我真的很吃惊,我知道老董的儿子成绩很不错,尤其是数学,是尖子生水平,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
但三个月网课,当孩子返回学校后,成绩恐怕就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了。老董这两天心里闷得很。
这真怨不得老师,要怨只能怨自己,老董说。
从寒假结束上第一天网课开始,孩子的班主任专门开了一个网上班会,提醒学生和家长新学期已经开始了,要象在学校教室里那样认真学习,提醒家长一定要辛苦一点,尽到督促的责任。后来班主任又在群里发了很多次提醒信息,强调网课一定要认真,家长一定要督促。
但老董始终没有重视起来,他觉得网课不会持续多长时间,孩子很快就会回到学校,回到学校就好了。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边上课一边玩游戏,他也仅仅是和风细雨地提醒几句,但觉得没多大关系。
老董还犯了一个错误,虽然老师说网课上新课,但他一直相信回到学校后老师会把新课再重上一遍,也就是说,老董真的认为网课不是正式上课。
后来发现网课时间不断延续,新课越上越多,过了一个多月老董再去管孩子时,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孩子似乎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孩子了,脾气变得暴躁了,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网课期间,班主任单独给他发了几条信息,提醒他孩子的学习状态很不好,作业完成情况很差,要引起重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老董回到家,就是打不起精神监督孩子的学习,每次回复老师都是应付,并没有真正的改变。
因为老董一直都相信,孩子快开学了,孩子回到学校就好了。
三个月网课是一道分水岭。
网课,真的让很多孩子发生了改变,无论情绪还是学习。
我很替老董惋惜,网课是一堂特殊的课,不仅仅是老师的课堂,学生的课堂,更是家长的课堂。
网课是分水岭,这已经成为共识,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更考验上家长的耐心和责任心。有不少孩子在三个月网课期间专注认真,积累起优势。而有不少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三个月的网课,成绩飞速下滑,甚至身心健康都出问题。
马上孩子就要返回学校了,该怎么办?老董问我。
其实我班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有老董这样的家长。虽然我无数次强调寒假已经结束,新学年已经开始,请家长务必监督到位。但依然有不少家长并不在意,和老董的心态一样,开学了就好了。
事实上,开学了就晚了。
当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不少家长在为生计劳碌奔波,真的很难顾及到孩子,这也是家长盼望开学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几个月都没有认真上网课,该怎么办?
学习是有延续性的,知识是有延续性的,三个月不认真上网课,知识的链条已经断了,想到重新链结,得用时间加汗水,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不能放弃,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才是自己最大的事业。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吧:
1,跟孩子来一次深谈,达成共识,从零开始,从头再来。三个月网课以来,老董从来没有跟孩子认真地谈过一次话,没有认真的交流。现在需要了。老董的孩子原来成绩不错,学习能力还是可以的,所需要的是态度和目标。
2,做好孩子的榜样。我知道老董是个手机控,每天下班回家都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这样其实不太好。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控制手机瘾,教育孩子的时候才有效果。
3,赶紧制订追赶计划。落下三个月的课程,已经不少了,需要时间来弥补。返回学校是不再上新课的,所以必须“挤”时间来补课,这个过程可能比上网课还辛苦,要有思想准备。
4,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听取老师专业的指导意见。
5,调节心情,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对孩子抱怨,指责甚至打骂了,因为孩子这样,父母也有责任。所以和孩子一起承担起责任,把失去的时间,失去的课程补起来。
老董问我还来得及不?不管来不来得及,从现在开始去做事情才是根本。我相信努力自有回报,也相信努力会有奇迹。三个月教训很深刻,不要再去想了,从零开始。
这也是我一直坚守的观点,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其心情沉重地去“翻阅历史”,不如云淡风轻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