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0多所院校在去年2019年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中,相比上一年2018年,公布的博士生招生规模的人数本来就在增加,早已呈扩招的态势。
如果梳理一下我国近二十年博士生扩招的趋势,发现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1999年至2004年是博士生招生规模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期,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万人上升到5.33万人,增幅高达168%。
当然,2020年的博士生预计招收规模轻松突破11万人大关,比1999年来,扩大了5.5倍。
如不重视培养质量,过度的扩招只会进一步增加博士教育泡沫,进而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硕士化博士(硕士也会本科化)。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校(导师)有责任,博士生自己也有责任。
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最近我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疫情期间,居家工作的时间变长,工作效率降低,有些原本可以心无旁骛的时候变成了闲聊时间。
同学是一名资深青椒,在半年前疫情还没有发生时,被邀请去当他所在学校里的一名博士生B的副导师。他没有参与这名学生入学考核的招生过程,因此在答应指导之前,没有机会评估他的能力。
的确,这是某位资深教授(正教授)C的学生,被调来到他那里是因为这位资深教授太忙了。
姑且称我的同学为A副导吧。
A副导继续吐槽说,安排B学生做实验,在数据收集过程中,B学生甚至无法在Excel中把两列放在一起。从那时起,A副导意识到B学生或许没有博士学位所需的能力、好奇心、热情和自学能力。
A副导只有另找人来处理这些数据。
A副导让B学生做了一个文献综述。在两个月之后,B学生提交了论文初稿,这是A副导所见过最糟糕的文献综述。
A副导说他曾和一些本科生一起工作,其中有的本科生在数据管理、分析和文献综述方面会做得更好。A副导给B学生发了几个本专业的综述论文样例,并将这名博士生的论文改了一遍,给了一些修改意见。后来,B学生再次提交的修订论文有点小改进,但还是很糟糕。
B学生在论文中引用本专业研究方向的一些理论时,他只是照搬了其他论文的原文,抄在论文里面。现在,A副导不知道该怎么办。B学生的挂名导师C很生气学生没有进步,但这名博士生确实没有什么科研能力。
A副导还是刚拿副高职称不久的青椒,手头有几个其他的项目要做,这个博士生B只是在白白消耗他的时间,影响他完成作为青椒那可怕又必须的考核指标。他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我也很无语,只能帮他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还在博一,还没有进入状态,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比如课程学习上吧。许多博士学位课程在学生开始大规模研究之前都会有一到两年的课程,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科研知识掌握、技能基础学习以及可用的科研时间。
但老实说,博士生已经不是本科生了,硕士生也不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科的课程。
另外,可能的话,应该可以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许多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久,会患抑郁症,尤其是在更换导师等事件之后。
这种情况我自己也经历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的怠学怠工状态后,我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学生,然后我觉得我辜负了读博前对自己的期望。
一旦我熬过这段有点像“极点”的困难期,就慢慢恢复了精神状态,我虽然延期毕业了,好歹后面仍然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
如果假设这个学生真的不适合读博士(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他们进入了博士研究生生涯后,会慢慢发现,读博其实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那应该怎么处理这样表现不佳的博士生呢?
我的导师主要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明确任务和文档控制。
后来,我延期后顺利毕业了。
这位A副导也以类似的方式对待这位博士生。首先,对这位玩心颇重的博士同学进行了警告(大抵是不好好做科研,就发不了论文,发不了论文就毕不了业等等)。
总之就是通过明确科研任务、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用项目的建立推动这个学生进步。
而这位仁兄也在导师的帮助下,稍晚些终于毕业了。
科研工作节点的控制并不需要时时控制,记录学生科研工作的进展或进步可以通过周报、季报或月报这种文档来控制。要做到这一点,导师需要和学生交流,制定明确、客观、明确的分解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可以由博士生在没有压力或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它们不是过分延伸的目标,而是博士生应该能够完成的最低限度。
设定多个目标,每个目标有一个现实的可实现的时间间隔(制定在正常单位时间内不能完成的科研目标没有意义)。目标的通常为一年为限(读博通常是3年 ),这样在一年的时间里,一个能力最低的学生将能够按时完成每个目标。
每个目标都有一个目标的节点日期,每次的文档记录了学生是否完成了这个目标,并进行总结。
设定目标并严格遵守,是博士生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如果学生没有完全实现每一个目标,他们就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科研限度的博士生。
如果他们无法完成已设定的每一个目标,那就要看他们导师的态度了。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选择更换导师、休学、退学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最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后者。但有时,对有的博士生来说,最好的出路也许就是退学。他们可以想办法尝试走另一条路,毕竟人生不是单行线,也不是走在单车道上。
总之,在博士生(包括硕士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博士生(包括硕士生)培养的质量是一个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
而对于博士生自己,除了个人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科研实验、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等),别无他法,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是硬道理。
扩招来势汹汹,如何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这个话题,聪明的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