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茄外表红彤彤的,咬一口沙瓤爆汁、甜酸可口,真喜欢这样的味道”。连日来,金山区远嫁到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的哲优番茄陆续成熟……第一期采摘的3000公斤番茄一投放市场就受到热捧。 “三供一挂”的帮扶责任制让上海金山“哲优番茄”远嫁云南喜获丰收!品相佳、口感好的“番茄王”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新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番茄王”落户云南山区
走进绿色番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株株藤蔓上挂满了红绿相间的哲优番茄,一个个番茄个头圆润,色泽诱人,工作人员正在忙着采摘、分拣、包装。据预测,4亩示范田可采摘优质番茄10万公斤以上,亩产值超3万元。
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向上海农科院引进取名为“浦粉一号”“浦粉500”番茄,经种植多年,证实是个优质高产新品种,已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地产番茄品鉴会金奖。今年7月,在金山区援滇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哲优番茄“跨越”3000公里,“落户”到镇沅这片沃土上。当计划一提出,得到了金山区漕泾镇和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雪欢的支持,由合作社支持10万元资金,并提供优良品种,漕泾镇农技站指派技术员配合援滇技术人员,负责番茄种植的全程技术指导。
探索帮扶新机制
上海与云南相隔“半爿天”,大山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很大,能否让娇嫩的番茄苗在边远的异乡开花结果?“产业输出,关键在技术帮扶”。上海金山区援滇干部、镇沅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迪自加压力,大胆探索,引导产业输出方敢担风险,实行种籽、资金、技术三提供和利益挂勾的“三供一挂”新的帮扶责任制,也就是用“效益+利益”的杠杆将双方捆梆在一起。“这个责任制被称为是个‘贴心贴肉’的帮扶机制,成功了双方有红利可分,失败了都要割肉,可以帮助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正当有人担心时,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雪欢却满怀自信,“要帮扶就要真心诚心,才能帮出效益来”,她对由自己的合作社与云南镇沅合作社扶贫合作项目协议书确定的双方责权利表示赞同。对利益分配一栏中确定的按实际销售进行分配,哲优合作社得70%,镇沅合作社得30%,谢雪欢笑了笑说:“今年是首次种植,风险也不小,如有盈利,多留些明年的发展资金”。
夫唱妇随忙帮扶
谢雪欢的自信除了来自多年的瓜果种植实践,还有漕泾镇农技员王剑峰的支持。王剑峰在市农技学校毕业后回乡创办合作社,专攻番茄和西瓜种植,前三年他把合作社交给了爱人谢雪欢,自己应聘去镇农技站任技术员。这次漕泾镇指定王剑峰为番茄援滇项目技术指导,就这样,大大地支撑了谢雪欢的胆子,“并不是为了利益分配,而是担心参加该项目农民能否脱贫的问题”,现在有了夫唱妇随的最佳搭档,谢雪欢就放心了许多。
从番茄籽落泥开始,王剑峰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镇沅番茄基地的田头,和合作社的果农一会儿呆着不说话,一会儿云开雾淡展笑容,还说“这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美,人也美,种植的番茄卖相好,在上海怎么也不可能种出品相这么好又口感特佳的秋季番茄!”
现代农业产业大有作为
小产品连接大市场。“我们不仅示范种植成功了,从技术上还突破了在上海只能种一季春番茄的季节限制,实践证明在云南春秋两季都能种植哲优番茄,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张迪和当地的扶贫干部一样,大家都信心满满,一边接待前来参观的人群,一边研讨着下一步的规划。
“示范证明,依托上海种源、技术、管理等农业优势,可以加快普洱镇沅县农业发展水平”。镇沅坤义林业林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贤专程来到项目示范基地考察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位于者东镇的600亩流转土地腾出,转型发展大番茄等优质果蔬产业,目前正在推进企业注册落地、种植基地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赵菊是一名农场职工,每月仅有500元固定收入。通过在项目基地抽空务工,不仅每月增加了700-8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如今,她再也不用为在昆明上大学的女儿的学费担忧了。在她的带领下,农场提前退岗职工纷纷加入到一起,试种起了来自上海品种的大番茄,自力更生脱贫增收更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