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不言弃不服输 战病魔摘“穷帽”

由 士振文 发布于 综合

如今,钟振苑夫妇正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蜜蜂,逐渐走上致富的道路。 梁时禹 摄

初夏,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果园里,李树上挂满了果子,青中透红,散发出成熟的气息。钟振苑与妻子陈小英坐在屋檐下,静静地望着家门前的果树。“待这批果子成熟之后,就能给家里面添置新家具了。”钟振苑的脸上挂着笑意。

钟振苑是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人,2014年因意外事故从5楼摔下造成身体多处骨折,失去劳动后成为了贫困户。2017年身体痊愈之后,他与妻子陈小英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之下,种植了石蒜、芋头等农作物。在两人努力下,2019年,其家庭总收入超过10万元,成功摘掉“穷帽子”。

“我曾经在生死边缘徘徊过,所以更珍惜现在的生活。”经历过重大挫折后的钟振苑,凭着坚强的意志,在帮扶队的帮扶下,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贫穷,如今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飞来横祸 温馨家庭陷入困境

桃坪村位于崇山峻岭中,从西阳镇白宫社区前往,需要经过一段环山公路。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终于达到桃坪村委会所在地——油坪凹村民小组。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耿辉告诉记者,钟振苑白天在油坪凹里忙活,晚上则到白宫社区居住。

沿着小路向村子高处行走,穿过一片三华李林,一座老屋出现在眼前。钟振苑与妻子陈小英在老屋门前迎接,“快请进,屋子里面泡好了茶。”

中等身材,走路的速度不快,但每迈出一步都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眼睛不大,但透出乐观的眼神;皮肤黝黑,折射出勤劳的模样。这是钟振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小干农活,初中毕业之后又去当了兵,现在也在靠土地吃饭,皮肤当然黑咯。”钟振苑笑道。

钟振苑今年48岁,是土生土长的桃坪人。和村子里大多数人一样,初中毕业之后到部队服过兵役,退伍之后到珠三角闯荡,而立之年回到梅州成家。“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趁着年轻去深圳打拼,都不想回到农村从事父辈的活。”钟振苑说。

由于学历不足,再加上没有工作经验,钟振苑在一家工厂当保安,在一次巡逻的过程之中,他碰到了陈小英——这个对他后半生影响重大的女子。不久后,他们结为夫妻。

那时,夫妇俩白天工作,晚上趁着交接班的空闲时间约会,日子十分甜蜜。“那时候,深圳的工资约2000元,梅州的工资约800元,我们俩想攒些钱然后回梅城居住。”钟振苑说。

1998年,钟振苑的孩子出生了。为了照顾孩子,夫妇俩选择暂时留在梅州,等孩子长大之后再外出打工。“2009年到2014年期间,我陆续到外地打过几次工,妻子则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钟振苑说。

2014年,钟振苑在梅州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安装设备的工作,两地分居的一家人终于在梅州团聚。就在钟振苑一家的生活向幸福奔去时,天不遂人愿,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打破了安稳,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2014年9月的一个早上,钟振苑与往常一样,去一家公司的楼顶安装设备。就在即将完成时,意外发生了。“我准备从梯子下来的时候,脚踩空了,当时我脑子的第一反应是:这下要完了。”安全措施准备得不充分,钟振苑从5楼摔下来,触地的一瞬间,剧烈的疼痛让钟振苑记忆犹新。“肌肉就像被一双手活生生拽开,手臂和大腿的骨头就像被砍刀斩开。右半边身体完全没知觉,但是疼痛感让我时刻保持着清醒。”

得知钟振苑发生意外,陈小英说,仿佛自己一个人在顶着天,压力大得喘不过气。“那时,我是白宫社区和黄塘医院两头跑,白天照顾他饮食起居,晚上还要回来看孩子,有时还需要在医院过夜。”

除了丈夫的治疗,更令陈小英头痛的是家里的收入。“白天在医院照顾他,有点时间就回来拨弄家里的几分地,还得抽时间管孩子,哪来空闲外出打工?”陈小英说。

一分钱掰成两分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背后的滋味只有陈小英自己知道。

无畏困难 勤劳种出致富果

在钟振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芋头地。钟振苑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致富法宝。“一亩地能种出约3500斤的芋头,一斤能卖到2元,我们脱贫它功不可没。”钟振苑向记者展示了他种植的芋头:个头大,颜色黑,果实充满了水分。

由于一年多家庭无固定收入,加上患病,在2016年的贫困户认定中,钟振苑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如何摆脱贫困?这是康复之后,摆在钟振苑夫妇面前的问题。

重回工厂干体力活已无望,再到珠三角寻觅新工作也不现实,孩子尚未毕业……多种因素制约着夫妇俩。“那就在家种芋头吧。”两人商量着。山中土地水分充足,且温度恒定,为芋头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俩人先租下了2亩地种植芋头,同时还种了石蒜。

“在种植的过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他手和脚,生怕造成二次伤害。”陈小英说。由于是粉碎性骨折,虽然伤已痊愈,但不能提重的东西,过度使劲还是会痛。“右手用不了就用左手,太重的提不动就分多次提。”钟振苑笑道。

“记得在一次给芋头除草的过程中,他手臂又开始疼了,大颗大颗的汗珠从他额头冒出来。”陈小英说。看见此状,陈小英让钟振苑马上回家,不让他在干活,然而这个倔强的男人哪肯罢休。“过了30分钟,只见他又回到地里,继续拔草。”

钟振苑不以为然:“医生都说了,即使是康复了,偶尔还会痛,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当贫困户,尽快过上好生活才是急事儿。”

为了“保护”丈夫的身体,从那以后,陈小英就给钟振苑下了“死命令”:干活的时候如果感觉到疼痛,必须马上停止;重活一律不准碰,要量力而行。

在夫妇俩的精心呵护下,芋头长势良好,让紧巴巴的日子有了宽松的兆头。经过调理,钟振苑的身体也恢复得越来越好。“去年一年,芋头的产量超过1万斤,销售额达到2万元。”钟振苑说。

重拾信心 齐心拼出好日子

2018年,钟振苑夫妻俩再租下3亩地,继续种植农作物。同时,钟振苑还开始学习养殖蜜蜂,闲暇时他便一个人到山上到找蜂巢。“只要是能赚钱的活,我就会尝试。”钟振苑说。

2018年,通过售卖农作物和蜂蜜,钟振苑的家庭收入达到了5万元,超过脱贫标准。“扶贫工作队也会经常来家里询问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他们跟我说,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及时跟村里反映。”钟振苑说。

在脱贫的路上,也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3月到9月,是野猪下山觅食的高发期,我们隔三差五就要到地里过夜,不然农作物就全被猪拱坏了。”陈小英说,他们俩轮流睡觉,一听到野猪的声音,就马上爬起来放鞭炮,把野猪轰走。“睡不好,第二天干活没力气;睡太好,第二天庄稼就全没了。”钟振苑哭笑不得。

为了探索致富渠道,俩人还养过草鱼,因为山里的水温度过低,鱼还未长大便冻死;想过饲养土鸡,但看着同村的人售卖一个比一个难,便放弃了。

2019年,孩子从学校顺利毕业,找到了工作;村子的路好了,夫妇俩又补种了一些三华李;由于身体恢复状况良好,钟振苑还到镇上打了3个月的零工,拿到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去年,我们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已经超出了脱贫的标准。现在就等着这批农作物丰收,然后把新建的房子装修好。”钟振苑说,如今,夫妇俩已在白宫社区建了新房,不久之后就可以搬进去。

“身体好了,生活也好了,只要两个人能够相互支持,保持乐观的心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钟振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