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非机动车通行规范的新规定也将正式出炉。禁止楼道充电、必须佩戴头盔、不得手持打电话等新规也引起了市民的热议。其中涵盖内容之多、规则之细,涉及职能部门之广,堪称“史上最严”非机动车交通法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市民都已经提前购买好骑行头盔,了解小区的公共充电桩的使用方式,一些快递员、外卖员也开始提前沟通,避免配送过程中出现接打电话的行为。
从“受不了”到“有意思”
家住樟馨家园的沈女士退休后便过上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早上起来,开车去买菜,下午去接孙子放学,再去菜场然后准备晚饭。”一辆小小的电瓶车便成为了她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车辆使用较为频繁,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自己的爱车充电。
“我家住在5楼,如果要充电,电瓶拿上拿下,太吃力了。”为了方便,沈女士干脆接一个拖线板,把电瓶车放在居民楼道内充电,而邻居们都觉得这样做很危险,“他们都觉得,这样充电太危险。但是我一个退休老人,每天拿着电瓶来回爬楼也受不了。”
无奈之下,沈女士求助了小区物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区一直都有公共的充电设备。”在物业的带领下,沈女士看到,一台台充电机器设立在外,只需用手机缴纳3元钱便能实现自由充电。但是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面对这些机器,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沈女士显得无所适从。
为了彻底杜绝沈女士在楼道充电的坏习惯,沈女士的女儿每天晚上都推着车辆陪母亲一起去充电,手把手教母亲操作,几天之后,沈女士终于可以熟练使用充电机器,“我有一次来充电,还教会了小区里另一个阿姨,还觉得挺有意思。”沈女士说道,她还听说,5月1日起有新的规定出来,到时候楼道里都不能停车充电,自己必须得赶紧学会用这些机器充电,免得给孙子带去不好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松江不少小区内都安装上了充电桩,为更多骑行者解决充电难题。
选好新头盔,心里也安定
无独有偶,钱先生也因为新《条例》的出炉提前做好了准备。这几天,他便精心挑选起骑行头盔来。
“我本来只有一个坏了的头盔,因为平时也不怎么骑远路,所以戴得比较少。”钱先生告诉记者,但是看到新《条例》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时,驾驶人和乘坐人员都必须戴安全头盔。因此,他忙不迭去购买了新头盔。只是,面对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安全头盔,钱先生直言,自己挑花了眼。
“后来我在网上查过,第一就是要头盔里面没有突出物,不然戴着不舒服。”钱先生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经验,“第二就是要戴上去,系上搭扣,没有脱落、撕裂的情况,还有里面的缓冲层,不硬不软,就很好了。”
不仅如此,钱先生还为自己的孩子挑选了一顶新头盔,“我家孩子现在觉得,戴头盔很酷,那我就放心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头盔主要分为全盔、四分之三半盔以及二分之一半盔。全盔保护了头部所有的位置,是保护效果最好的头盔,对于长时间骑行电瓶车的市民,可以选择此类头盔。四分之三头盔在保护头部的基础上还兼顾了透气性,较为常见。二分之一头盔则因为其体积小、重量轻受到不少骑行者的青睐,但事实上,这款头盔的保护性却并非最好。
加大《条例》宣传力度
除了禁止楼道充电、佩戴安全头盔之外,新《条例》还要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手持打电话、看手机等行为,由公安机关警告或者处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经人行横道时,注意减速或礼让,不得连续多次、长时间鸣喇叭;对于加装电瓶、改装拼装非机动车,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外卖骑手未使用专车专牌,由公安机关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记者从松江交警了解到,在5月1日新《条例》实施前,松江交警将会开展社会面宣传工作,从而提升市民对条例的知晓度。在继续开展宣传的基础上,针对闯红灯、逆向行驶等易致祸的违法行为和不戴头盔等《条例》新规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查严管。
文字:张立
图片:资料图
编辑:沈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