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一套的《加油向未来》节目中,首次公开了我国大威力穿甲弹的实弹射击演示结果。一辆59-2式坦克的105毫米坦克炮,发射穿甲弹,一炮射穿了10层装甲板。这次公开展示刷新了外界对我国105毫米穿甲弹威力的认知。
一套北约标准的多层重型靶,排列为10毫米钢,305毫米空气,38.1毫米,305毫米空气,76.2毫米钢。倾斜68.5度,再加上中间的空气,大约相当于垂直厚度500毫米(穿甲弹)~800毫米(破甲弹)。如果是用于打击主战坦克等装甲目标,那穿甲弹的打击效果往往是最好的。但如果是用于打击空旷区域的有生目标,那么穿甲弹的打击效果甚至会不如一枚进攻型手雷。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穿甲弹非常与众不同。
穿甲弹不属于人们常见的化学能弹,常见的火箭弹、手雷、榴弹就是典型的化学能弹。这些炮弹里面设置有战斗部,内部装有奥克托金、黑索金等高能炸药以及预置破片,依靠高能炸药爆炸来毁伤目标。而穿甲弹属于一种动能弹,动能弹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动能来打击目标,它里面是没有战斗部的,杀伤方式和化学能弹完全不同。
穿甲弹打击毁伤装甲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靠它的高密度弹芯,用弹芯凭借着巨大的动能强行穿透目标,靠的是一种蛮力。穿甲弹的弹芯在穿透装甲时,会碰撞飞溅出很多装甲碎片和弹芯碎片,这些碎片速度快、温度高,具备较强的毁伤能力,对装甲目标内的人员、设备构成较大威胁,特别是当这些碎片击中燃油箱、弹药库时,会导致装甲车辆着火甚至是殉爆。
鉴于穿甲弹这种特性,使得它的使用范围比较小,只能打击硬目标,吃硬不吃软。如果用它去打击一个土堆,高爆榴弹已经将土堆炸上天了,穿甲弹可能只是从土堆中神速穿过,土堆最终还会完好无损。
目前穿甲弹的首要用途就是打击地面最硬的移动装备——主战坦克,现役穿甲能力最强的穿甲弹当属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央视一套的《加油向未来》中,最关键的其实是总师的这一句话:我国的国产105毫米穿甲的穿深比当年引进产品提高了一倍。我国80年代从英国和奥地利引进的L7线膛坦克炮和系列弹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2000米的穿甲能力大约是300多毫米。我国最新的出口型BTA-2穿甲弹的威力,大约是550毫米。我军自用型提高了一倍就是600毫米,外军的第二代120毫米脱壳穿甲弹威力也不过如此。
而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中,目前性能数据最为出色的当属美国的M829A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要知道,穿甲弹提升穿甲威力的一大途径就是提高弹芯密度,而美国为了追求穿甲威力,给M829A3用上了贫铀弹芯,贫铀材料是制造穿甲弹弹芯的最佳材料,不过它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这点令很多坦克强国有所顾虑。采用贫铀弹芯后,M829A3型贫铀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的穿甲能力达到810毫米RHA。中德等坦克强国目前主要研发、使用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其在穿甲威力已经能够和贫铀穿甲弹并驾齐驱了。
台军目前装备的M48H勇虎和M60A3巴顿坦克,其中M48H勇虎是由M60的底盘和M48的炮塔合成的,同时还配备了早期M1坦克的火控系统。勇虎的前装甲厚度大约相当于11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M60A3巴顿坦克的前装甲防御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只相当于300毫米厚等效装甲。我们105毫米炮的600毫米穿甲威力,意味着一炮就能手撕两辆M48H勇虎和M60A3巴顿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