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伍树林(右)在湖南省长沙市桂花坪地铁站通过绿色通道进站乘车。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新华社长沙8月29日电 61岁的长沙市民徐经卓34年前在一场意外中受伤,从此只能借助轮椅生活。
过去,徐经卓的生活有很多不便:厨房灶台太高,坐在轮椅上炒菜够不着;缺少辅助工具,洗浴如厕很不方便;轮椅还常刮花家里的墙壁……如今,得益于政府的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这些曾经困扰徐经卓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
灶台、洗脸台低位改造;卫生间坐便器安装扶手;升降式晾衣架……长沙市残联根据不同残疾人的残疾类别、生活习惯以及住房基础条件进行改造评估,改造部分包括房屋出入口、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多个项目,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家庭配套设施及出行条件。
如今,徐经卓不仅生活自理,还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现在很多公园、公共卫生间、地铁这些公共场所都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我们独自出行也很方便。”他说。
当前,在全球总人口中,残疾人占比约15%。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士,对于他们而言,想要正常生活和融入社会,一个无障碍的环境极为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无障碍改造工作。近期发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中介绍,截至去年,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05%的出入口、56.58%的服务柜台、38.66%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8月25日,刘毅在湖南省长沙市湘府文化公园无障碍停车位停车后坐上轮椅。无障碍停车位比一般停车位更宽,方便残疾人上下轮椅。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也从简单化、标准化改造转而针对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定制,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差异化的需求。2016年至2020年,全国共有6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
36岁的龙姣是长沙市雨花区田心桥村村民,十几年前,她因病下肢瘫痪。残联不仅对她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还帮她在家门口前坪铺了一条约2米长的双边扶手无障碍按摩康复通道,这条具有按摩和康复功能的通道让龙姣在家门口就能进行无障碍复健。
“残联想得很周到。虽然我的病不能治愈,但锻炼有助于延缓我的残疾进展。”她说。
此外,中国还增强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供给,推进无障碍产品和服务技术推广应用,拓宽残疾人参与信息社会的渠道。
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胡明辉和范川香夫妇因为视力障碍,与外界的交流多有不便,自从区残联给他们的电脑安装上“读屏软件”后,在软件的辅助下,夫妻俩通过操作键盘即可获取各类互联网信息服务。酷爱唱歌的范川香还会自己录制歌曲分享到社交群内。
“读屏软件相当于视障者的‘眼睛’,在电脑上安装读屏软件,屏幕上的文字信息就可以被朗读出来。”胡明辉说,有了读屏软件,他们可以和健全人一样上网交流聊天,也能通过听取商品介绍实现足不出户网上购物,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不便。
2010年至2020年,长沙市残联累计投入4300余万元,为727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实现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清零”;投入1560万元,对78个社区进行无障碍改造。
长沙还专门为残疾人搭建开放式平台,提供创业就业、生活重建、康复训练和孵化培训等帮助。
8月25日,伍树林在湖南省长沙市桂花坪地铁站外等候无障碍电梯进站。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长沙市希望之家”成立以来,累计服务脊髓损伤者3万余人次,引进智能辅助器具、理疗设备等为会员提供免费服务,举办各类活动500余次,大大丰富了残疾人朋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各地无障碍景区的建设也在大力推进。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莽山五指峰景区,如今,行动不便的人群可以坐着轮椅登上山顶,全程无障碍地领略沿途的美景。
该景区总经理许卫军介绍,为了满足游客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的出游需求,景区建设了坡度平缓的游步道,并通过索道、无障碍电梯、提升机、爬楼机等设施,将不同海拔的游步道连接起来,形成无障碍游览环线。“无障碍体系试营业以来,很多老年游客和残疾人游客慕名而来。”
从随处可见的盲道、各类公共场所出入口的坡道,到无障碍电梯、卫生间,再到文体休闲场所专门的轮椅席位和电影院里方便视力障碍者的听影设施,无障碍设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温度”。
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341个,康复设施1006个,托养服务设施887个;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5个、电视手语栏目32个;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174个。(记者张玉洁、张格、薛宇舸、张丹、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