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最近我听课听到的一句很有教育哲理的话——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母亲,一定要谨记两个字,那就是“闭嘴”。
仔细想想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在平日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嘴里的唠叨和抱怨确实会多一些。
但现实中,往往喜欢唠叨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更多会是这样的:
01
我曾经问过很多孩子:
你们最受不了父母什么?
其中一个男生跟我控诉了他妈妈整整8条“罪状”:
得理不饶人、只谈学习、动不动就唠叨、激将、否定、情绪失控、讲大道理、窥探隐私。
他想看漫画的时候,妈妈给他讲现在的升学压力。
他想出去玩,妈妈就说他:
“就你这样的老想出去玩的,以后怎么也不会比过你的同桌。”
他心情不好,对妈妈说话大声了点,妈妈立马火冒三丈:
“你哪来的资格敢发这么大脾气,你还得靠我养着呢!”
他英语成绩不太好,他妈妈恨不得一天八百遍提醒他:
“英语学不好,好大学上不了,将来从个三流大学毕业找工作有你哭的。”
我曾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讲过一个“心理免疫力”的概念。
意思是说,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只有解决了,我们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才会有解决的信心。
孩子也一样。
当我们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打压他、贬低他、讽刺他,未必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越打压越强大”。
但是如果我们用温柔的鼓励、诚恳的解答,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让他们知道他的努力、他的尝试、他的改变,可以让他们掌控自己的人生。
他们就会越努力越自信,越自信越努力。
因为“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02
唠叨作为一种近乎单向的沟通模式,很容易出现超限反应,让孩子无法承受。
孩子长期处于被抑制的状态,极容易产生对抗的心理。
这种无效沟通的状态,会让父母和孩子陷入双输局面。
1
造成孩子心理惰性
同样的话说太多次,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父母的教育权威感也会随着流失。
这让孩子依赖的心理,也会让爸妈们感到挫败。
2
损伤亲子关系
唠叨是责怪和命令的不停重复,对孩子来说是种精神上的持续疲劳轰炸。
设身处地感受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上司,我们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矛盾激化。
3
导致孩子情绪逆反
长期的反复的语言,让孩子主动选择模糊听觉,甚至会对其中的有效信息一起屏蔽。
他们看起来明明在听,却没一个字走心,长此以往练就应付的本领。
当孩子对父母建立起防火墙的时候,也很容易把我们要传递的爱和关怀一并拒绝。
03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孩子正确的沟通,不要过度唠叨呢?
1
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成长最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去思索,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父母只是陪在他身旁的建议者,应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
2
变说为听,耐心等待反馈
当父母不再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指手画脚时,孩子就会更容易把你的话听进心里去。
还有些时候,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一些深层的原因和动机,在孩子眼里自有他的道理,可现实中父母常常以大人的想法去评判对错,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声音。
3
用有效的方式和孩子对话
如果你想让你对孩子说的话有力量,有效果,就要讲究方式方法。
停下你自己在做的事,走到孩子身边,也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你,这时和他讲。
否则,很多时候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自动屏蔽了父母的话。
4
制定规则,让规矩来“说话”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是出于一种“无力感”。
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父母没有一定的原则和界限,舍不得依照规矩惩罚孩子,或者干脆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只好不停唠叨,以安慰自己不安的心。
如果你看不惯孩子的某些行为,想要帮助他纠正坏习惯,和孩子约定好规则,比日复一日无用的唠叨有效得多。
唠叨,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都很受伤。
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宽厚、温和、从容的。
父母的唠叨,用之有道,则为爱;用之无道,则为害!
过多的负面宣泄势必会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或健康!每个父母都要反省下自己,努力做个“会说话”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