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人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而且常常都要做的选择,就是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让他们成为你的伴侣和朋友。

但因为人心难测,我们每天要交往形形色色的人,不免会产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

一般来说,不到患难之时,我们总难以分辨真情还是假意;不到落难之际,我们无法知道谁才会对自己伸出援手。

但如果到了这般田地,才能认清一个人,那恐怕早已为时已晚。

所以,尽管认清一个人很难,但我们仍然要具备知人之明。

再者,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人的社交环境,很有可能会决定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交友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既然“识人”如此的重要,我们又该怎么样考察一个人呢?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在这方面,一部历史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它就是《资治通鉴》。

在《资治通鉴·周纪一》中,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李悝的“观人五法”,即: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下面,我们分别解释一下这5种方法:

1、居视其所亲

这里的“居”并非居住的意思,而是指与谁相处。李悝认为,看一个人经常与谁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她)的成色。

如果一个人经常与名声口碑不错的人交往,那么此人必然可交;而如果一个人整天与一些公认的小人为伍,那么你就要小心对待了。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人,他博学多才,风趣幽默,深得齐宣王的信赖。

有一次,齐宣王让他为自己举荐人才。结果,淳于髡一个早上就给齐宣王推荐了7个人。

齐宣王大为不解说:“人说千里之地,能出一个贤士就不错了;百世之久,能出一个圣人就不错了。你怎么能做到一天之内就给我引荐7个人的?”

淳于髡回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贤人,大王通过我寻找贤人,就像从河里取水一样自然!”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2、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花钱,也可以看出他(她)的成色。

如果只知道用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出息。如果他(她)懂得用金钱来发展自己,或者做有意义的事,那么这样的人可交。

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领袖陈胜,年轻时是个雇工,常常用“苟富贵勿相忘”来笼络人心。

后来陈胜起兵,仅仅占据了几个县城之后,就建国大楚,开始过上了锦衣玉食、奢华无度的生活。

这时,陈胜穷困时的同伴又来看望他,纷纷被其奢侈无比的宫殿给震撼到了。

其中有几个人或许是被这奢靡冲昏了头脑,开始大讲陈胜过去的囧事。这让陈胜感觉十分没有面子,就将这几个多嘴的旧日老友纷纷送往西天。

与陈胜这种人交往,注定了他们没有好结局。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3、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有了一定身份地位以后,就要看他(她)爱用什么样的人,若他(她)能任人唯贤,则是可靠之人;如果反之,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经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任人唯贤与我们前面说的“人以群分”,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与爱用小人的人共事,必然是无所增益,反而会被其所累的。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4、窘视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就要看他能否保持住自己的操守,初心不改。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但凡有大成就者,几乎都会经历一段人生的晦涩时光。但他们能够矢志不渝,重新振作,最后总能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刻。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那么豪不夸张的说,他(她)可以成为你人生中的一座励志灯塔。

当你的人生遇到挫折时,他(她)一定可以照亮你的人生。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5、贫视其所不取

当一个人贫困潦倒的时候,就要看他(她)是否会迷失了心智,取不义之财。如果是,那么这样的人断不可交。

孟子曾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做到这几点的人,才是大丈夫。

而我认为其中最难的是“贫贱不能移”。虽然我们不提倡“拜金主义”,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确实是铁一般的事实。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但是,在金钱等利益面前,能够不被它蒙蔽了双眼,这样的人才有尊严,有生命的骨架。结识了这样的人,我们的生命才更阳光。

以上就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识人五法”。但是,经过我对这部书的解读,要利用好这5种方法,还需要坚持这样2大原则:

第1原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和假象所欺骗。世界上的事物,一定有真相与假象之分,而人也不例外,如果你没有看清一个人的本质,那么“识人五法”将会流于形式。

而要观察一个人,不要看他(她)说了什么,而要看做了什么。

第2原则: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不要掺杂自己的主观偏见。否则,你说得到的结论,必将失于真实。

诸葛亮错看了“纸上谈兵”的马谡,致使丢失街亭。这并非他不知人,而是他与马谡感情深厚,以致产生了“晕轮效应”。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72 字。

转载请注明: 择友决定生活质量:资治通鉴中的5个方法,教你如何看清一个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