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10万级合资品牌轿车,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大众朗逸和日产轩逸,两款车型均是单车销量榜TOP5的常客,其中朗逸多次拿下冠军,轩逸则多为亚军,比如2019年就以475063辆的成绩获得年度销量亚军,但在今年4月,轩逸反超朗逸,以接近4万的销量拿下了冠军。那么,轩逸如此卖座,日产应该赚得盆满钵满吧?
日产创20年之最,2019财年亏损62.8亿元
5月28日晚间,日产汽车公布了其2019财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其运营亏损450亿日元,净亏损950亿日元(合人民币62.8亿元),这将是日产汽车二十年来最大亏损。
事实上,日产汽车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要从公布2019财年前三季度财报说起,财报显示,日产汽车经营利润为543亿日元,同比降幅82.7%;净利润393亿日元,同比下降87.6%,经营利润率仅有2.1%;而2019财年第三季度,净亏损达261亿日元。
在笔者看来,日产汽车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随着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的出走,日产汽车抛弃了薄利多销的策略,同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以及自身竞争力的乏力,最终导致全球销量下滑,而作为核心市场的中国市场,虽然较早走出疫情影响,但并没有给出太过理想的答卷,自然也就没能挽回日产汽车的颓势。
日产汽车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也未能挽回颓势
2019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约518万辆,同比下滑8.4%,而三大主力市场也不同程度出现下滑,其中日本市场下滑了7.8%,北美市场下滑了10.6%,中国市场下滑了1.1%,这样看来,虽说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跌幅不大,但必须要说的是,2019年丰田和本田分别实现了9%和8.53%的增幅,相比之下差距明显。
而在2020年,日产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原计划实现销量136万辆,目前已过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接近24万辆业绩,虽然四月同比微增0.4%,销量达到97401辆,但想要按照既定目标圆满走完接下来的三分之二,压力巨大
而细看日产在中国市场上的12款车型,其中轩逸一家独大,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而逍客和奇骏两款SUV车型销量加起来差不多能再贡献三分之一的销量,其余9款车型则共同组成最后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到日产部分车型竞争力非常有限,除了轩逸、逍客和奇骏,其他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都并不突出。
而日产的三大主力车型竞争优势本身也不算明显,虽说也有自己的特色,抛开全新的外观、内饰设计年轻运动,很对年轻消费者胃口,CVT变速器也够平顺、够省油,拥有不错的口碑,但在发动机方面就一言难尽,比如轩逸一直坚守着1.6L发动机。
而大众朗逸已经用上了兼具动力油耗的1.4T发动机,本田思域1.5T发动机匹配CVT变速器,不仅平顺,动力表现也是同级翘楚,再看轩逸仅剩的优势只有燃油经济性,然而丰田和本田的混动车型可能会更胜一筹,如果说出一个购买轩逸的理由,可能就是优惠幅度大。
而曾经叱咤B级车市场的天籁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虽然经历更新换代,但主力车型仍然只配备2.0L发动机,而新增的2.0T发动机虽说表现亮眼,但价格并不占优势,很难走量,并且与同样采用2.0T发动机的大众相比,日产品牌影响力似乎会逊色一些。
其实一些经典的俚语也能反映出消费者们对各个汽车品牌的看法,比如说到丰田就会想到TNGA架构,说到大众也会想到MQB平台等等,而本田的"买发动机送车",马自达的"人马一体"也是流传甚广,再看日产,能想到的可能也只有"买沙发送车",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俚语与技术关联度更高,可见"技术日产"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全球裁员、关闭工厂,日产重金押宝中国市场
在公布2019财年财报的同时,日产还发布了为期四年的"中期事业计划",计划显示日产将通过削减3000亿日元固定费用支出,集中优势发展中国、日本和北美市场,同时日产汽车将全球产能从720万台削减到600万台,车型也将从69款削减至55款。
目前,日产已经做出了撤出韩国市场的决定,并逐步淘汰Datsun品牌,同时还将关闭印度尼西亚的生产工厂,将泰国工厂作为东南亚的单一生产基地。除此之外,日产也在积极的推进新车,其最新预告片显示,未来18个月内将会推出12款新车型,涵盖了轿车、SUV、纯电动及跑车车型,其中有一半车型将被引进国内市场,从而帮助日产汽车回暖。
写在最后:
日产汽车不仅创下了20年来最高亏损,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在中国市场上,日产仅有轩逸、逍客和奇骏苦苦支撑,但更多也是跟较低的价格有关,而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方面却显得比较乏力,扭力梁后悬也显得不够诚意,虽说"沙发"仍是一大卖点,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有限,除此之外,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未来发展趋势上,也没有看到日产太过突出的表现,总之,我们期待"技术日产"的回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