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姚鸿源 李校山)济南工务机械段桑梓店焊轨基地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唯一的无缝钢轨焊接生产单位,局管内所有高铁、普速用轨,甚至在外局很多线路用轨都是来自这里。由于生产任务繁重,一直以来,这里都是男人“一统天下”,鲜有女职工参与。
但是,偏偏有人“不比红装比武装”。
济南工务机械段桑梓店焊轨车间刘梅正在操作大型焊机,进行无缝钢轨焊接作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校山 摄
“女焊将”的蜕变
焊机喷吐着刺眼的弧光,滚烫的焊渣四处飞溅,厚厚的防护口罩背后,一个白皙、消瘦的面庞闪动着,近千度的闪光焊机旁,新到岗的女大学生刘梅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走进焊轨车间内部,立即被一股弥漫着铁锈味的燥热空气包裹。守在炽热的GAAA-80型大型焊机旁,刘梅显得愈发瘦小。整个厂房宛如巨大蒸笼,汗滴来不及滑下就已然被烤干——1780摄氏度,屏幕上显示着焊接中心温度的实时变化,两根钢轨在夹钳下慢慢顶锻,赤红色下的接头逐渐融合成一根平顺光滑的无缝钢轨。
转过身来,睫毛已经被汗水贴合成几束,清秀面孔上凌乱地贴着发丝,宽大的蓝色工装也湿透了,来不及脱下手套,也顾不上形象,拿起水杯便往脸上贴去。“能稍微喘口气啦,要先给脸降降温。”尽管长时间在高温焊机旁自带着“腮红”,刘梅还是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
“女焊将”的蜕变是随着朵朵焊花一起绽放的。第一次来到焊机时,看着布满红绿按键、各种仪表的操作台,刘梅有些手忙脚乱。等到焊机启动时火光四溅,更是被溅起的焊花吓了一跳,惹得男同事在旁调侃。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从小要强的刘梅不等不靠,在两条焊轨生产线上来回跑着,记录下操作台上英文、数字,查明含义后再去比对操作手册。跟着老师傅在焊机旁盯操作步骤,一遍又一遍地默记,反反复复上千次,灰尘伴着烟雾,在最爱美的年龄,给她画上浓浓的“烟熏妆”,直到火红的焊花刺眼疼到睁不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不仅是进口焊机的各个性能,整套焊接操作流程,都被她掌握。
1.8公里长的焊轨基地,500米长无缝钢轨,精度达到0.1毫米焊接的接头,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春运中的中国高铁稳定安全、踏地而飞的密码。
青年焊接工丁晓晴正在进行济青高铁用轨的焊后钢轨探伤工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校山 摄
“女神探”的功力
沿着狭长的车间,“铿锵玫瑰”在焊后接头检验工位上坚守奋战着。沉重的电子测具,一连串的检测数据,密集复杂的波形图———焊接接头外观检验是一个精细活儿,设备精密、检测流程复杂不说,还考验着检测人的耐心。
“女神探”辛灿和她的95后徒弟丁晓晴,使用探伤仪沿着钢轨焊接面来回检测,凭借超声波反馈判断焊接内部伤损位置。“钢轨探伤就像‘扫雷’一样,要坚持标准、全神贯注。”辛灿说,“这是钢轨出厂前的最后一道检测工序,部分钢轨可能出现焊接伤损,多在钢轨内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一遍遍地排查。”
探伤工作标准高、要求严,腕功、蹲功、眼功一项也不能少。经常性地弯腰查看焊缝,让辛灿在盛夏天里也在腰间敷上了膏药。“我们的追求就是认真对待每一条焊缝,不能放过任何一处病害,探伤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她时常叮嘱身边的徒弟,更是这样做的。
1月10日,车间迎来济青高铁新轨焊接任务,车间根据钢材种类的成分、硬度、导电等特性实时调整焊机的参数,通过焊接试验的第二天辛灿就发现了问题,接头内部存在大量气孔!辛灿不敢马虎,立即进行二次复检,波形图上赫然显示峰值异常。
“停机,焊头切开,这批钢轨不能出厂!”
背水一战,如若钢轨无恙,钢轨成品废掉,后果需要她一人承担。这是一份男人都鲜有的勇气和决心。
不到两分钟,钢轨被切割机一分为二,接头断面处很快呈现出来,不止是气泡,接头表面出现了较大面积夹杂物,如果铺设到线路上很有可能出现断轨隐患。
她选择的是死磕到底找原因。在历经上百项数据分析和数十次实验论证后,对钢轨进行多次混合试焊,终于破解了这道难题,探伤仪的波形图上峰值大幅降低,接头处平直度也由0.5毫米提高到了0.2毫米。
“精益求精是一种精神,作为焊轨人就应该不断追求这种精神,哪怕提高焊接质量0.01%,也是一种胜利。”这是辛灿常说的一句话。
截至目前,经由“女神探”们探测检验的钢轨接头已经超过一万个,未发生过一起断轨事故。
焊接好的济青高铁所用钢轨即将输送到线路上进行铺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校山 摄
“女汉子”的坚守
从建国初期“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火车大提速,再到如今奔驰在广袤大地的复兴号,焊轨人的心血始终贯穿其中,“女汉子”周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从事焊轨专业20年来,在京沪、武广、济青高铁等线路焊接无缝钢轨达2000公里,焊头内在质量和焊头外观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一米六左右的身高,竹竿般的瘦弱身材,有些黝黑的皮肤,站在那里的她,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是全路唯一的一名女焊轨专家。
但在她的身上,能找到一股劲,一股“拧拉”劲。
“每个钢轨接头只需要大约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焊好,这个过程表面看上去简单,但其实背后的焊机参数是技术人员提前设计好的。”周华说道,这个参数是要经过落锤试验和反复调校才能确定的,不同厂家、不同种类的钢轨需要不同的参数。
在试焊小组,试验工作异常艰苦,由于每天都要近百次重复锯轨、焊接、推馏、运轨、落锤,工作强度之大,连小伙子也大呼吃不消,但是就是凭着这股子“拧拉”劲,连续半年没黑没白地靠在基地上,硬是带领着攻关小组在全路首次实现使用K900焊机脉动焊接PD3钢轨。如今,周华很是自豪,“全国5大钢厂、20多种类型的钢轨我们这里都有,试验用过的焊接头多达四五千个。”
从整个车间唯一的一名女焊轨工人,到如今的女焊轨专家,周华足足“拧拉”了二十年。2006年7月,新设备瑞士产MMA-14A精磨机到厂,“洋码子”太多看不懂操作手册,连续三天守着这台设备,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研发中去,硬是把原理都给搞通了;2008年桑梓店焊轨车间建厂,她与工人们拿着图纸一步步丈量新厂区,每天步行3.6公里检查设备状况,所有设备故障都能熟记在心、如数家珍。“这里的每一颗螺丝钉我都知道位置。”
“京沪高铁列车时速达300多公里,焊接质量关乎形成安全和稳定,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铁标60分的及格线上,而是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春运期间的铁路运输安全通畅才能得以保障。”
高标准带来高质量。在“精益求精”的路上,周华和同事们制定出一套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检验内控标准———焊接内部缺陷“灰斑”面积控制由国标10平方毫米以内,提升至必须小于8毫米以内;落锤试验中1000公斤重的锤头从3.2米处自由落体砸向钢轨接头,由砸两次不断为合格,提升至砸四次不断。
在成品区现场,32台联排龙门吊联合作业,几十个钳夹协力抓起一根长500米、重达30吨的钢轨,缓缓吊装到列车上准备运往铺设现场。凑到近前,你能够听到长轨里的声音,那是浸染着焊轨人心血与汗水的千百次锤炼声,最终将为千千万万百姓铺就安全舒适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