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作为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做到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但是有这种品行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平时的成长过程中,由父母言传身教得来的。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些事情?

每到周末,孩子做完作业想去看电视,想玩手机,在这时父母就要给孩子规定时间了,告诉他们玩手机可以,但是只能玩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到了,父母在往回收手机时,孩子们可怜巴巴地看着你,强求着想要再玩一会儿,此时父母心一软就妥协了。还有的父母答应孩子周末带他去动物园玩,孩子们日日盼着,终于到周末时,父母却因为一些别的事情而忘记了。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这些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有没有呢?

看似父母给孩子制定了很多规矩,但是这些规矩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自己却往往没有真正的做到。

这就涉及到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个法则,那就是言出必行。

这条法则并不单单只是去约束孩子,同样也要求父母能够做到。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在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言行不一,制定了规则却不履行,那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让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并且无法去明辨是非

就像上面举的例子,可能很多做父母的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且在以后还会继续这样下去。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行不一的行为是最大的禁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明明这件事父母不允许做,但是有的时候却又允许做了。而某些规章制度,有时候大家都得一一的去履行,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再去操理。父母这种言行不一经常反复的行为,就会混淆孩子的意识,让他们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样去辨别事情。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长此以往的话,在孩子们心中,父母说的话就不会成为圣旨了,因为他们自己都不遵守。同时,在这样的想法下,孩子就没有坚强的意志力,自己的行为也很容易出现某方面的偏差。

父母做到言行一致,会给孩子满满的正能量。

有规矩才能有方圆

父母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持之以恒。自然孩子也就耳濡目染,并且会把规则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有了规则之后,自己内心就有满满的安全感了,因此也不会把遵守规则当成是一种痛苦。

有着这样习惯的孩子,他们处理任何事情都有章有法,也会有一个度的衡量。并且他们做事非常的踏实,内心安定,也不会那么的虚无缥缈。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奖罚分明能够让孩子知道,言行不一将要承担责任

制定下规则就必须要贯彻到底,不管是父母还是教育孩,一定不能妥协。只有赏罚分明,孩子们才能意识到在这个规则中自己应该怎么样去做,如果触犯了的话,要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处罚的。

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发展

父母说话算数,在孩子们心中就会有一个伟岸的形象。孩子也会把父母当做自己人生中的榜样,就此会对他们产生尊重和信任,而这两点正是一个美好家庭的必要基础。这种良性循环的亲子关系,在孩子走入社会之后,也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有着一个光辉的未来。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父母言出必行,孩子也不会有无理取闹的情况

在一个家庭中,制定了规则,父母以身作则就会让孩子知道,他们挑战父母的底线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渐渐的就会收起自己的小性子,也不会做无理取闹的事情。

父母言行一致,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59 字。

转载请注明: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混淆孩子的辨别能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