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中没有讲的故事,永辉正在变成互联网公司?

财报中没有讲的故事,永辉正在变成互联网公司?

探案 |  试错与迭代未来就是常态。

4月30日,永辉超市公布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永辉实现营收931.99亿元,同比增长9.8%。不过,永辉2021年Q1仅实现营收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98.51%,而在过去两年同期分别斩获11.24亿元和15.68亿元的净利润。

根据永辉超市一季度披露的财报信息,在执行新租赁准则及变更相关会计政策后,公司2021年期初的负债合计调增约304.63亿,资产调增268.37亿,期初未分配利润减少35.06亿,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36.25亿。。

受财报影响,永辉超市股价4月30日一度触及跌停板,收盘下跌9.87%。

结合之前一段时间,商品抽检不合格的风波。这不由使得不少投资者开始质疑,永辉现在什么情况,后面还行不行。

道歉公告自曝家丑,背后是否正酝酿变革?

在4月15日,永辉面对公众发布了一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致歉公告”。

致歉公告中,所谓 “商品抽检不合格”的问题,是指福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今年一季度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中,永辉有15个批次的产品抽检不合格。

从福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一季度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可以看到,永辉被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来自于加工成品品如熟食、零食:如来自福建多福蛋业有限公司的精选海鸭蛋,其氟苯尼考含量不合格。虽然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第三方公司,但作为采购方和经营者的永辉超市,也必须为其在抽检上的疏忽承担一定责任。

另一类是生鲜产品:主要为农产品农药残留不合格或是水产品重金属超标。以镉超标为例,在这15批次产品中的占了至少5批次。

但若翻开抽检信息公告,会发现不止永辉,其他“上榜”企业中镉超标也是占比较高的问题。

实际上,对于生鲜行业来说,由于供应链非常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小问题都会对最终的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抽检不合格对于整个生鲜行业来说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大概率事情。比如在2月26日发布的第7期公告中,抽检出不合格30批次,牵涉到接近30家不同的大大小小的企业,永辉并未上榜。如果不是刻意去收集信息,注意到永辉其实也难。

为什么生鲜安全就这么难?事实上,这背后就涉及到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作为40年来一直高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在经历了原始发展的阶段后,无可避免地遇到了与20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样的问题:环境污染。

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1948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2年)、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虽然我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整改工作,但由于早期人口膨胀过快,对资源开采过渡等问题,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的现状依然严峻。

财报中没有讲的故事,永辉正在变成互联网公司?

中国耕地分布(2014)

财报中没有讲的故事,永辉正在变成互联网公司?

中国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速度(2014)

H Li,EY Zeng,Y Jing(2014) Mitigating pesticide pollution in China requires law enforcement, farmer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33(5),963-971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问题。在这个现状下,像永辉这类的中国生鲜供应链或企业,被发现存在着农残和重金属问题,多多少少也让企业和消费者体会到诸多无奈。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吃货遍地的国家,如何对待“吃”的安全问题,就成了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客观的说,永辉之前的自测量其实已经算是严格: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这次问题暴露后,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大了投入,比如全面提高检测覆盖率,加强飞行检查。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此次永辉通过“致歉公告”自展其丑,反倒是让人对其有所期待。毕竟永辉并非不能装作鸵鸟不发一言,如果没点底气,这样的公告发出来无异于让自己成为业界笑话。可见永辉大概率正在对其供应链进行优化升级,且内部对降低食安问题发生概率颇有信心。

当然,这也只能说是一种合理猜测,具体做法和实际收效,可以再做观察。但以此断定永辉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恐怕言之尚早。

生鲜是永辉的基石,但永辉并不单押生鲜

当然,永辉其着眼点绝对不仅仅局限于生鲜业务本身。

从4月29日发布的2020年年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永辉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31.99亿元,同比增长9.80%;其中,2020年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业务收入高达414.81亿元,在主营业务中占比创下近10年来最高水平,业务毛利率达到13.84%,同比提高了0.62个百分点。所以,这次壮士断腕般地整顿生鲜问题背后的野心,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去年12月,随着第1000家门店在四川巴中开业,永辉正式迈入“千店时代”。

截至2020年底,永辉已布局了29省市,门店数量达1017家,这其中包含像青海、西藏这样的行业荒漠市场;今年,在疫情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同行都采用收缩的保守态度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而永辉依然计划逆流而上,决定新增80家门店,显示了其着眼中国市场未来的决心,也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

在业务基本盘稳定的同时(2020年永辉超市综合毛利率达到21.37%,处在行业和其历史较高水平),永辉身上也正在悄然发生着两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 数字化能力的提升

过去的一年里,永辉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消费场景、供应链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不同于绝大多数依赖第三方数据的传统企业,永辉花重金从互联网巨头公司引进优秀人才,自建技术团队,不断沉淀业务可复制的中台能力。

随着生鲜消费群体逐渐向80-90后新消费群体的转变,新消费群体对于传统挑选菜品的能力直线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半成品菜、熟食、净菜、加工面点等新品类的消费开始逐渐上升。懒人经济同样也被市场普遍接受,新零售、前置仓、30分钟速达、门店与app端数据同步等新概念层出不穷,终端需求呈现年轻化、个性化的特征。

而数字化运营能力,则被行业普遍认为是打开未来新市场的一把密匙,在技术驱动生产力的今天,如何通过数据提升用户、供应链、仓配之间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就成了业内每一家企业都想占领的制高点。

事实上,永辉的数字化变革在零售行业中不仅起步早,而且投入大。早在2015年前,永辉便联合腾讯,今日资本,创新工场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永辉云创”,大举探索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包含永辉生活店、超级物种、永辉生活app等业务,是永辉超市新业务的孵化培育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2020年永辉云创回归永辉后,“永辉生活”APP已经成为永辉线上业态的主要战场,截至2020年底,“永辉生活”会员数已突破4933万户,新增总注册用户数2830万户,同比提升250%。年底月活数1861万户,同比增长268%。

今年年初,永辉任命李松峰先生为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副总裁,负责永辉科技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据了解,李松峰历任京东移动技术部、平台交易研发部、中台共享技术部负责人。

引入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高管可以为永辉带来新的视角和高度。李松峰表示:传统零售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需要领导者有穿越时间看到未来的能力,也需要企业所有人的全力支持。零售行业数字化的核心必须是底层逻辑的数字化,到店,到家和供应链必须同步进行数字化改造,相辅相成同步推进。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无法将数字化改革进行到底。不肯大手笔投入,不愿意自己独立打造自己的数字化中台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而永辉正是那个既看得到未来,又肯果断投入的企业。不知不觉间,永辉已经配置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围绕线上到家、线下到店、永辉科技平台三大模块全面铺开。而永辉的数字化思路与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思路也如出一辙,将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运营理念调整为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将永辉看成一个具备线下实体服务能力和完整供应链能力的大型零售科技公司。

第二, 前端新业态的打造

在新零售的概念和新消费人群需求的催生下,生鲜的边界被逐渐放大。如今的生鲜超市不再以传统商超亦或菜场作为对标,而是将其业务进行再次细分,深度挖掘客群的潜在需求,来进行精细化运营。

永辉在前端以品类专项打造为牵引,通过品类、商品、渠道、营运营销、业务体系等方面为突破口;后端利用企业的CRM系统,通过大数据沉淀,对客群进行二次画像,重构新客的潜在需求。

通过中台大数据分析,成功打造了酒类、母婴、宠物、小家电、文玩体等十大星球。在传统零售品牌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引入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国潮、网红品牌,如:钟薛高、拉面说等。

而在营销端,不管是建立“小物种馆”的概念,大量增加调动起年轻用户情绪的文案,还是3D网红打卡墙的概念,还是携手“阿兴记”这样广受欢迎的餐饮品牌,都可以看到永辉正逐步摆脱传统生鲜超市的标签,向更年轻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是永辉的变化,也是业界的趋势。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年生鲜终端市场有望突破6万亿。在这个急速增长的庞大市场下,消费人群与需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永辉这次明面上开诚布公地自爆问题,实则在全国布局,数字化运营,前端营销多点使劲。现在就断言永辉不行了,可能实在是有点说早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805 字。

转载请注明: 财报中没有讲的故事,永辉正在变成互联网公司?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