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个月,谁也没想到,汽车股跌得让人想看心理医生……万亿市值,转眼就没了。
没有年三十的2022年1月,似乎不太圆满。
果然,中国汽车股没有迎来首个月度的开门红,反而表现让不少投资者一脸懵逼,感受着会呼吸的痛。毕竟,整个2021年,中国汽车股市值也就增加了1万多亿,可是今年1月上来1万亿就蒸发没了,感觉瞬间归零。
根据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78支个股(两家停牌)来看,1月股价仅有不到10家汽车业上市公司(9支个股)上涨,下跌的则达到67个,占比高达86%;汽车股总体股价平均跌幅为11.31%。
同期,中国三大股指: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分别下跌7.65%和10.29%,仅恒生指数微涨1.73%。似乎,大行情也不太乐观。也许,庄家们都把钱从股市中暂时撤出来,拿银子回家过年。
回到月度涨跌榜,那么过去一个昏暗的月份,哪些板块、汽车公司跌幅最大,让投资者难过?哪些汽车公司又浮在水面,勉强呼吸?
乘用车板块最能跌,经销商损失最少
从板块来看,上个月乘用车板块由于市值累计减少8242.4亿元,以及股价下跌16.57%,成为汽车K线统计汽车股五大板块“双料跌幅冠军”。毕竟,跌幅超过20%的个股就多达9支。
由于汽车股所有版块均飘绿,如果从矬子里面拔将军的话,经销商板块表现最好,跌幅仅为乘用车板块的零头(-6.23%),市值也仅蒸发72亿元。而新能源、零部件和商用车三大板块跌幅在10%左右,尤其是新能源板块市值减少和跌幅也都不小,分别减少1456.8亿元和10.74%。
不难发现,乘用车与新能源板块正是2022年1月的重灾区,而且两者关联度非常高。
虽然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歌猛进,板块股价水涨船高,但回调趋势非常明显。2022年,也将是政策补贴仍能够确定的一年,由于补贴减少,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在提价。
从特斯拉到比亚迪,从蔚来到小鹏,电动车公司集体涨价已经不是新闻,可是产品涨价并没有拉动股价也往上走走。可问题是,那些造电动汽车的企业,真能丢了拐杖吗?
作为权重股,比亚迪A+H双股跌幅也均超过15%,两股市值更是蒸发超2000亿元。长城汽车A+H双股跌幅也在20%上下,市值蒸发超千亿元。吉利汽车、江淮汽车、众泰和小康等几家公司跌幅也超过20%,市值减少从几十亿到数百亿不等。
或许因为站在台前,新能源供应链的上市公司们,相对乘用车板块公司而言,情况略好。
新势力三强,1月市值蒸发超3300亿
首先,我们先从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股价跌幅来看。今年1月,罕见地出现了两个跌幅超过30%的个股,且出自一家上市公司——大名鼎鼎的造车新势力新贵——小鹏汽车。其美股和港股股价跌幅分别为30.28%和32.96%,市值蒸发分别达130.52亿美元和1051.64亿港元。
颇为讽刺的是,该公司问鼎了1月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冠军,但领先幅度却微乎其微;而根据媒体曝出小鹏汽车2022年确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的交付目标,也意味着小鹏单月销量要超过2万辆,从1月和2月份来看,难度不小。
作为另外两家造车新势力,蔚来和理想汽车在资本市场,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蔚来股价1月下跌22.63%,市值蒸发超过110亿美元,理想汽车港股和美股则分别下跌23.55%和18.72%,市值分别减少597亿港元和62亿美元。
这意味着,造车新势力三强在美股市值累计减少超过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0亿元),结合两家在港股二次上市,理想、小鹏和蔚来三家,今年1月市值累计减少约3305亿元,占到整个汽车股的近三分之一。
2月会迎来反转吗?
都说否极泰来,中国汽车股已经连续经历了两个月,整体股价、市值大幅萎缩的困扰。那么正式迎来中国农历春节的新的一个月,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会被资本市场回想起来,成为宠儿吗?
即便A股2月7日才迎来当月首个交易日,但港股4日就已经开盘,从反弹大涨的行情来看,至少是个好的开头。从海外资本市场来看,美股企稳回升,欧洲股市1月底也呈现小幅上升或震荡态势。
从多家券商(国泰、中信、广发等)最新策略研究来看,“政策底”已经构筑,外围市场逐渐企稳,要从基本面和估值较低的品类选择,而新能源和汽车恰好是这些券商看中的。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