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作为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的主阵地,安徽省唯一“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的合肥经开区勇当先锋。通过锻造高质量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当好“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排头兵。
构建“两湖科创圈” 打造“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致力于构建“两湖科创圈”。不仅推进多个科技园区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工程装置落户,引导、整合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还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营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生态链。
随着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动态随机存储器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使用, 到2019年末,高企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58户、占比74%,其中双创平台孵化53、占比25%。这意味着, “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初显成效,创新平台开始发挥集聚效应。
据了解,未来五年,合肥经开区将加速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接转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成果。同时,经开区将围绕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主导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培育未来先导产业,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业。
锻造高质量产业链 推进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
“一方面,与大院大所合作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将大院大所相关先进的科研项目产业化,一定程度上实现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合肥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吴文利说。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肥经开区产业发展仍捷报频传。华侨城一期启动区项目、中国通服安徽科技园项目、跟谁学安徽运营中心项目、北大青鸟混合集成电路微显示器研发制造项目等先后落户经开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更多大项目纷至沓来。7月18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第5万辆新能源整车在合肥经开区成功下线;8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合肥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在合肥经开区启动;8月28日,来酷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经开区签署投资协议,投资联想来酷科技智慧产品华东区域总部项目,进一步延伸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
目前,在产业链发展上,合肥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长鑫存储、海尔、江淮汽车、联宝、合力等区内龙头企业为重点,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
下一步,合肥经开区将瞄准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和新材料、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和公共安全等6大重点产业,推进产业链“链长制”,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高校三创园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
此外,合肥经开区还将推进总投资90亿元的5G、数据处理中心、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基建项目,加快与阿里、腾讯、华为、大众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建设各类数字化平台,构建多场景应用环境,同时加快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合力股份、美菱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形成产业互联网。
全面建设”空港“ 打造开放发展大平台
早在今年4月,合肥经开区就获批安徽省首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示范区。而位于合肥经开区的综合保税区及合肥机场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等,也被列入自贸区重点建设目标中。作为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的主要产业之一,跨境电商已经在这个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内试运行一年多。
封关运行以来,合肥经开区根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点,将主导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并成功引进了联想(合肥)产业基地项目,现已成功聚集了联宝科技、胜利电子、海晨仓储、新宁供应链等26家加工贸易及仓储物流配套企业;同时,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检测维修等新兴业态。
目前,合肥经开区已经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同时,完善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一步,将从扩大投资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行政监管制度、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等方面,提出适合经开区实际发展情况的主要任务,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项磊、李长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