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券商困境未解:中资撤退、外资冲锋,摩根士丹利华鑫股权再度被转让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武佩璇
华鑫证券“卸包袱”的进度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了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文中称“华鑫证券”)转让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39%股权的转让项目,转让价格约5.7亿元。
项目信息显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另一位股东——摩根士丹利表示,不放弃本次转让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目前,摩根士丹利持有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51%的股权,华鑫证券持股49%。
关于股权转让事宜,时代财经4月29日联系华鑫证券,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切以华鑫股份(600621.SH)的公告为准,其余问题不方便回复。”
在其相关公告中,华鑫股份表示,此举是为了为了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综合考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需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合资变“投资”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是2011年由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成立的合资券商,其中华鑫证券是上市公司华鑫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二者合资设立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从华鑫股份披露的财报来看,从2018年起,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这家孙公司就开始出现亏损,也就是在这一年,华鑫证券开始谋求转让所持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2%股权。当时,华鑫证券是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控股股东,占股51%。到了2019年,华鑫股份财报显示,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继续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对华鑫证券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转让股权的交易直到2020年才真正落地,当时2%股权的成交价为3.76亿。2020年3月份,摩根史丹利得到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的股权,成为控股方,而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从51%降至49%。
据公司年报,2020年华鑫股份的营业总收入为17.91亿,归母净利润7.08亿,同比分别增长了39.86%和1002.6%。年报中提到,华鑫股份核心业务为证券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损益主要来自于华鑫证券。同时,关于净利润增加,华鑫股份表示转让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股权事宜,为公司增加净利润4.76亿元。
而这一年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营业收入为3.28亿元,净利润仅为140.84万元。
在2020年年报中,华鑫股份明确表示,不再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剩余49%的股权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这个曾经多次被写入年报、“融汇了国际经验和本土智慧”的合资公司,在贡献了几年不尽如人意的业绩后,终于被华鑫股份转为了一项“投资”。
而就在年报发表当日,华鑫股份宣布,同意华鑫证券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39%股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显示,此次转让价格为5.69亿元。而这距离上次作价3.76亿转让2%股权交易达成的时间仅一年,价格大打折扣。
更值得注意的是,华鑫股份此次同时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6%的股权一并出让,作价3.89亿元,两笔交易总价约9.58亿。
可见,“摩根士丹利华鑫”这个曾经的外资金融巨头和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结合的品牌,发展并不顺畅,中资也开始慢慢从中撤退了。
中资撤退、外资冲锋
在中资撤退的同时,外资凭借着中国的金融开放政策开始冲锋。
自2018年证监会将外资持有证券公司股权比例限制放宽至51%后,各大合资券商的股权变动开始加快。到了2020年4月,证券、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证券行业开始迎来大批外资控股的券商。
据时代财经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共有17家外资/合资券商,其中有9家外资控股券商。瑞银证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华鑫、高盛高华都是2018年之后通过提升股权比例获得了控股权。
信息来源:证监会。制图:时代财经
今年4月27日,法国巴黎银行申请设立证券公司,证监会已接收相关材料。这也是今年首家外资申请设立的券商。此外,还有10家外资/合资券商正在“排队”。
信息来源:证监会。制图:时代财经
行业内通常认为,合资券商会带来“鲶鱼效应”,加剧中国证券行业的竞争,同时,也能倒逼中国券商的转型升级。
但事实上,合资券商在中国的生意做得一直不顺,以中国内地首家外资(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为例,其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2.12亿,净亏损1.36亿,比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业绩还难看。
而据证监会2019年证券公司排名数据显示,在营业收入、净利润、核心净资本等专项指标中,除中金公司、中银证券、光大证券外,其余外资参股或控股的券商均排在行业后列。
2019年营业收入排名。图片来源:中证协
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兴表示,外资谋求控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目前中国证券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其二,外资控股有助于加强其对证券公司的控制权,一方面可与母公司开展更多业务协同,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因不同股东战略分歧产生的经营障碍。
李兴认为,外资券商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受限主要由于资本规模、业务牌照、网点较少和缺乏业务协同等原因。